吳 金 棟周英
泰安市岱岳區大汶口衛生院,山東 泰安 271026
貧血指的是在單位容積血液內,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又因為體內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的濃度下降,患者會出現身體無力、頭暈眼花、耳鳴、心悸等癥狀[1]。但基于不同的臨床特點貧血也有不同的分類,目前臨床上的的貧血主要分為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是缺鐵性貧血,這是由于人體內的鐵含量達不到身體所需,長此以往,患者機體合成血紅蛋白的能力隨之下降,這會導致產生紅細胞的體積變化[2]。臨床上對貧血檢驗主要是通過血液檢測,血液檢測分為一般檢測、溶血性貧血的實驗室檢測、骨髓細胞學檢測等,可以檢測出常見的血液病的病學特征。所以本次研究以貧血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貧血鑒別診斷中血液檢驗的應用,具體檢測結果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所接收治療的貧血患者96例作為觀察組,并將一同體檢的96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都具有身體無力、頭暈眼花、耳鳴、心悸等癥狀。觀察組中男52例,女44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1.5±2.08歲;對照組中男50例,女46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3.5±2.36歲。
1.2方法 兩組均進行血液檢測。上午,兩組患者保持禁食狀態,然后采集靜脈血。抽取靜脈血3ml,常規專用管真空采血,加抗凝劑防止血液凝固。血液與抗凝劑充分融合后,用血液分析儀進行檢測。在檢測過程中,需要遵守設備的使用標準和臨床檢查的相關規定。
1.3觀察指標 (1)血液中紅細胞水平。觀察記錄兩組人員的RBC(紅細胞數量)和MCV(紅細胞體積),并將兩組進行對比。
(2)血液中血紅蛋白水平。觀察記錄兩組人員的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和Hb(血紅蛋白),并將兩組進行對比。

2.1兩組血液中紅細胞水平 觀察組血液中RBC和MCV等紅細胞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液中紅細胞水平對比
2.2兩組血液中血紅蛋白水平 觀察組血液中MCH和Hb等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液中血紅蛋白水平對比
目前在臨床上對于判斷患者是否出現貧血癥狀的主要條件是血液中紅細胞個數,而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含量的主要指標之一。貧血患者在早期沒有異常,也沒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如果不能及時提供治療,嚴重貧血可導致心肌缺氧和心力衰竭。b12可影響atp活性,加重心肌損傷,引起心力衰竭癥狀?;加袊乐刎氀娜艘部赡苡心X出血或其他出血的癥狀。因此,對于貧血患者來說其臨床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整體治療過程中需要堅持早發現早治療的基本原則,所以這項診斷工作對于醫護人員來說也就顯得格外重要[3]。目前臨床上的主要檢驗方式為血液檢驗,利用血液檢驗來判斷是否出現貧血以及確定患者貧血類型[4]。但是由于這種方法需要專業人員專業水平和高精密的儀器作為檢驗的主要支撐,所以在檢驗結果上還需要保證足夠的準確性。本次研究中,利用血液檢驗的方式來鑒別臨床上貧血的癥狀,發現觀察組血液中RBC和MCV等紅細胞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血液中MCH和Hb等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利用血液檢驗貧血患者有著較為明顯的效果。
綜上所述,利用血液檢驗來鑒別臨床貧血方面有著較為顯著的作用,能夠作為主要的診斷依據,有著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