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峰 高紅雨 平會娜
1.北京朝陽急診搶救中心急診科,北京 100020;2.河北保定市第一人民醫院 心內科,河北 保定 071000;3.河北保定恒興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河北 保定 071051
急性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疾病,有著較高的殘疾率和死亡率。該病常伴隨多種并發癥,其中腦心綜合征是指腦卒中后繼發心臟損傷,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腦心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心電圖異常以及心肌損傷標志物血清水平升高。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可能導致患者死亡。文章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100例醫院收治急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100例醫院收治急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有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為46~82歲,平均為(56.5±4.3)歲。入選標準:無國外心臟病史且經頭顱CR或MRI確診為急性腦卒中。排除標準:腦腫瘤、心功能不全以及心臟病患者。并根據患者有無并發腦心綜合征分為觀察組(合并腦心綜合征,共計60例)與對照組(無腦心綜合征,共計40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主要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特征以及預后結局的差異。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統計表述,兩組計數值采用X2值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特征的差異 觀察組患者心律失常、ST段改變、心肌酶異常、肌鈣蛋白I異常、B型利鈉肽前體異常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特征的差異
2.2兩組患者預后結局的差異 觀察組患者的死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兩組患者預后結局的差異
腦心綜合征是急性腦卒中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主要是由于腦損傷導致心臟瞬態左心室壁中段運動功能的衰退,同時可引起室壁運動異常,對患者的預后具有較大的影響[2]。目前臨床研究認為急性腦卒中合并腦心綜合征的發生機制為:①心臟功能異常:由于心臟功能主要受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支配,急性腦卒中發生后由于交感神經兒茶酚胺釋放水平升高,導致心臟功能損傷,進一步影響了心室功能;而交感神經活性由于受到急性炎癥反應的影響而抑制,因此心臟損傷程度加重[3];②顱腦支配異常:當丘腦、腦干網狀結構、邊緣系統等部位損傷后,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導致迷走神經興奮度下降,交感與副交感神經調節功能失衡,引起心電異常;③體液調節異常:當急性腦卒中發生后,血管緊張素II以及內皮素表達水平升高,兩種因子均有著促進血管收縮的效果,導致冠脈血流量減少,引發心肌缺血癥狀;同時血管緊張素II能夠刺激醛固酮釋放,導致水鈉潴留、心臟負荷加重。
各種文獻報道的發生率存在較大的差異,多篇研究指出該病發展的發生率在58~84%[4-5],本次研究中腦心綜合征的發生率在60%。由于腦心綜合征的發生對患者的預后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分析該并發癥的發生規律以及探究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心律失常、ST段改變、心肌酶異常、肌鈣蛋白I異常、B型利鈉肽前體異常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心律失常、ST段改變、心肌酶異常、肌鈣蛋白I異常、B型利鈉肽前體異常是腦心綜合征的常見臨床特征;觀察組患者的死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了腦心綜合征的發生會導致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死亡風險升高。因此對于急性腦卒中患者,需要在入院后短時間內進行心電圖、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并結合心電監護及時發現心臟不良事件,在積極治療腦卒中的過程中,還可以加入保護心肌藥物,合理控制輸液速度,維持水電解質正常,促使患者能夠盡早渡過急性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綜上所述,腦心綜合征是急性腦卒中常見并發癥,且此類患者存在心電圖異常以及心肌損傷,導致患者的預后較差,因此臨床治療需要加強此類患者的心臟監護,從而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