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雨梅
遂寧市中心醫院腎內科,四川 遂寧 629000
腎功能衰竭屬臨床常見危重腎臟疾病,致死率較高。間歇性血液透析是臨床治療腎功能衰竭的常規方案,其主要優勢為操作簡便,治療安全性較高[1]。伴隨醫學研究的深入,連續性血液透析治療的臨床療效得到廣泛證實。為深入探究分析間歇性與連續性血液透析治療應用于腎功能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本研究統計總結我院患者各項基礎性臨床資料,研究并系統性評估分析連續性與間歇性血液透析臨床應用的相關問題。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跨度區間值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選定研究樣本為此時間范圍內就診治療的64例腎功能衰竭患者,依據治療方案存在的差異將其均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全部患者經腎功能檢查及臨床癥狀綜合分析均確診為腎功能衰竭,且同意參與本研究。總結分析兩組各項基礎性臨床資料,研究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跨度范圍值為36-70歲,平均數(53.28±4.79)歲。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跨度范圍值為38-71歲,平均數(53.35±4.86)歲,基線資料差異對本研究結論無不良影響(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采用我院聚砜膜透析設備完成治療,透析頻率為3次/7d,透析期間血流量控制為0.2-0.3L/min,透析液速率設定為0.5L/min,單次透析治療時間為4h
研究組患者行連續性血液透析治療,采用我院連續性血液透析設備及聚砜膜血濾器(1.25m2)完成治療,建立血管通路方案為單針右側股靜脈雙腔導管留置,維持患者血流量為0.2-0.25L/min,如患者出血,需應用劑量為40U/kg低分子肝素實施抗凝,間隔1h追加劑量為15U/kg,如患者未出血,采用劑量為0.4mg/kg普通肝素實施抗凝治療,間隔1h追加3-11mg/kg。治療期間持續對患者實施補液,每日需更換1次置換液,置換液速率維持在3-5L/h,總治療時長為8-12h。
1.3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1年BUN、Scr指標。統計兩組低血壓次數、住院時間。

2.1對比兩組治療前后BUN、Scr指標 治療前兩組BUN、Scr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更具優勢(P<0.05)。

表1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BUN、Scr指標
2.2對比兩組低血壓發生次數及住院時間 對比兩組低血壓發生次數及住院時間,研究組分別為1.62±0.45、(13.25±2.38)d,對照組分別為4.47±1.09、(17.22±2.57)d,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
慢性腎臟疾病發展至終末期導致腎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即為腎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包括急性與慢性兩種類型,急性腎功能發病與毒性物質損傷及腎臟血流不足相關,慢性腎功能衰竭發病與腎臟慢性病變相關[2]。血液透析是臨床治療腎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案,為提高治療效果,需合理選擇透析治療模式。
間歇性血液透析是臨床治療腎功能衰竭的傳統方案,其主要優勢為操作簡單,可緩解腎功能衰竭相關癥狀。間歇性血液透析主要缺陷為極易清除水分及溶質,引發血流動力學指標大幅度波動,低血壓及心律失常發生率較高。連續性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持續向患者體內輸入水分及藥物,可維持氮、水間平衡,并能夠保持血流動力學穩定,降低心律失常與低血壓發生率。連續性血液透析置換液用量較大,可顯著降低高熱等癥狀患者機體應激反應,有助于提高治療安全性[3-4]。與間歇性血液透析相比,連續性血液透析操作簡便,且安全性較高,治療期間能夠持續清除體內炎癥因子,顯著改善腎功能,進而提升治療效果[5]。總結分析本研究各項數據內容,研究組患者治療后BUN、Scr指標優于對照組,低血壓次數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可認為連續血液透析應用效果顯著。
由此可知,腎功能衰竭治療中采用連續性血液透析療效及安全性顯著,可在各級醫療機構中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