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彩花
摘 要:文章結合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的工作現狀,分析了當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從目前來看,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的文物保護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為了改善文物保護工作,應加強對文物保護重要性的認識,提升文物保護隊伍的人員素質,強化管理職能,理順管理體制,并正確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
關鍵詞:基層;文物保護;對策
0 引言
在文物旅游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文物保護工作面臨著社會環境、自身發展的挑戰和機遇。在我國文物保護體系中,基層文物工作者和文物保護機構處于工作第一線,承擔著文物保護、管理、考古、發掘、安全等一系列綜合性、復雜性的工作,在文物的收集、展示、研究和宣傳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基層文物保護是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基礎,基層單位的工作具有普遍性、廣泛性、直接性的特點。但從目前來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本文結合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的工作現狀,分析了當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
1 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不足
古縣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東北部,太岳山南麓,旅游資源豐富,名勝古跡數不勝數。當前,古縣正以文物旅游服務中心為依托,整合本地優質文物旅游資源,增強宣傳力度,積極打造具備本地特色的旅游品牌。然而,從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的工作現狀來看,在人員隊伍、機構體制以及文物保護經費方面都存在不足,影響了該單位正常開展文物保護工作。
1.1 缺少高素質、專業性強的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隊伍
在文物旅游融合發展過程中,文物資源的探索和研究、宣傳普及、文化衍生品的開發等,都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性強的人才隊伍。當前,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負責文物保護的人員隊伍構成復雜,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具有參差不齊的特點,造成這一群體對自身所承擔的重要職責和工作能力存在較大差異。而且因為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較少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方面的培訓,文物保護工作者自身也缺少終身學習的自覺性,專業素質長期沒有得到提升,難以適應新時期文物保護管理的形勢。為了防止文物保護工作處于不規范、不科學的狀態,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應當加強文物保護隊伍建設,對現有人員加強培養和學習,不斷加強其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方面的儲備。
1.2 機構不健全和體制不完善
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的工作職責在于整合文物旅游資源,加大宣傳力度,突出精準扶貧要求,推動具備旅游開發條件的村鎮,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全域旅游不斷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同時肩負著許多任務,文物保護方面同時涉及行政管理和業務工作。由于這一系列工作沒有其他機構來分擔,出現了人力、物力、財力的緊張狀況。以人力資源為例,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存在人員編制不足、不能適應文物保護工作發展需求的問題。文物旅游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不僅擔負著文物調查、數據處理、文物保護法規政策執行等一系列復雜而具體的工作,而且其中一部分工作需要在野外進行的,每年都需要投入一定經費。但由于財政投入有限,難以有效開展工作。雖然我國已經制定了大量文物保護法規和政策,但在實際工作中地方政府對政策的執行力度不足,在經費投入、人員配備等方面給予的支持難以滿足正常開展文物保護工作的需求。
1.3 文物保護經費短缺
由于現行管理體制的限制,文物管理經費一般由地方財政負責投入。但長期以來,地方政府更加注重GDP的增長,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對有限,對文物工作缺乏重視。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現有的經費主要用于發放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工資,資金有限已經成為其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所面臨的重大難題。因為缺少經費,未能全面落實文物保護制度,無法很好地對瀕臨滅失的文物開展搶救性維修活動,也無法保護基層博物館大量要及時維護和維修的文物。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受到損壞甚至毀滅。文物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一旦文物未得到及時維護而毀損,造成的損失是難以挽回的。隨著文物保護理念的普及,一些公眾自愿組織、參與業余文物保護組織,但由于經費未能獲得政府層面的支持,他們的積極性大受打擊,這也不利于文物保護知識的普及和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由于資金短缺,大量失落于社會上的文物未能及時追回,珍貴文物沒有得到有效保護,產生流失現象。
1.4 宣傳力度與重視程度不足
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相輔相成,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對文化旅游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目前,在保護古縣文物資源的過程中,部分群眾對這一工作缺乏必要的認識,導致社會上存在非法占有文物、破壞文物周邊環境的情況。部分基層政府過度強調經濟發展,將文物保護工作看作是經濟開發的障礙,缺乏文物保護意識,不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將文物保護工作僅看作是文物部門的職責。在保護工作中,其他部門與文物保護部門之間沒有密切協作,影響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由于經費短缺,政府對《文物保護法》等重要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普及不足,政府官員和社會大眾未能形成文物保護的觀念和意識,對文物保護不重視,沒有給予理解和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就難以構建文物保護的社會網絡。由于宣傳力度和重視程度不夠,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往往沒有經過必要的文物保護和勘查程序就開始施工建設,造成對文物的破壞。司法機關與文物保護機構之間缺乏合作,難以協調配合打擊文物犯罪。
1.5 開發與保護力度不足
文物開發利用是文物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物旅游融合發展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對文物資源的保護是基礎,開發則是拓展。因為文物資源是本地歷史文化的物質載體,應盡可能完整地保護文物資源,為文物旅游融合發展奠定基礎。然而,隨著古縣地區經濟建設和旅游業發展的熱潮,基層文物保護面臨新問題,對本地文物資源的保護時常受到本地經濟建設整體目標和政府部門行政干預的影響。例如,為了發展本地的旅游業,強調文物的開發,而忽視了對文物的保護。在游客涌入的過程中,沒有切實執行文物保護法規和政策,造成文物管理失控。在這種情況下,游客的旅游體驗不斷下降,無法形成對古縣本地歷史文化的認同,難以達到歷史文化傳播目的。
2 加強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對策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開展的狀況直接反映當地的文明狀況,同時和地區經濟實力存在密切的關聯。在文物旅游融合發展過程中,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應當意識到文物保護工作對于旅游發展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自身的責任感,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加強文物保護工作。
2.1 增強對文物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文物旅游融合發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要充分顧及文物資源不可再生的特性。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應當在理解和執行文物保護法規政策的前提下,做好文物資源的保護工作,加強對文物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對文物資源開展深入探索和研究,在旅游開發的同時保護好本地的文物資源。首先要提高社會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這是基層文物保護和管理的基礎,有助于形成文物保護的社會治理網絡。其次要增強地方政府領導對文物保護的認知狀況,這是推進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關鍵。最后要強化文物保護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構建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基層文物保護機構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不僅要堅決貫徹執行《文物保護法》和相關的實施細則,而且還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更好地結合文物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的不同需求,在兩者的矛盾沖突中找到平衡點,在經濟發展中促進基層文物保護工作。
2.2 提升文物保護隊伍的人員素質
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承擔著促進文物旅游融合發展的職能,但長期存在著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在文物旅游融合發展的環境中,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不僅要做好文物資源的保護工作,而且要顧及這一工作和旅游的融合,將文物資源的研究、開發、文化衍生產業發展融為一體。為了促進這方面的工作開展,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要實施文物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逐步配備高素質、專業能力強的人員。引進高素質的文物保護專業人才,為他們提供優渥待遇,整體提升文物保護隊伍的人員素質。而且要定期針對在職人員組織專業培訓,通過培訓班、短期訪學等手段,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切實提高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工資待遇,加強對后備人才的培養和選拔。而且,為了培養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的復合型人才,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應當積極和省內外高校、研究機構開展合作,通過外部引進和內部培養兩種方式選拔適應文物旅游融合發展的專門人才。
2.3 切實履行文物管理職能
基層文物管理職能主要體現在行政執法管理和業務監督管理上。為此,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一方面要在現行法律的基礎上,和政府部門密切合作,制定符合本地實際、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在此基礎上,根據本地文物保護現狀,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要加強和司法機關的合作,嚴格執法,打擊各類違反《文物保護法》的行為。另一方面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要做好業務指導和管理工作,加強對其他組織的監督,認真履行文物保護職責,將文物保護納入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體系。
2.4 加強文物旅游資源的宣傳力度
為了促進文物旅游的融合發展,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應當積極創造條件,采用多樣化的傳播模式,加大文物旅游資源的宣傳力度,在發展旅游的同時有效保護文物資源。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對文物資源能否產生一定的文化認同,是文物旅游融合發展的關鍵。在古縣豐富的文物資源中,蘊含著有價值的歷史文化信息,旅游者能否真正理解,能否對古縣的歷史文化產生強烈的共鳴,無一不檢驗著文物旅游服務的能力和水準。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應在對本地文物資源深入考察和研究后,把本地文物資源中所蘊含的地域文化加以合理包裝,真正讓廣大旅游者產生文化共鳴。而且,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應當運用旅游者容易理解、喜聞樂見的傳播手段,增強旅游者的文化體驗,在旅游過程中滿足他們對文物資源的求知欲,使文物旅游地真正成為旅游者的“網紅打卡地”,不斷傳播古縣的文物旅游資源。
2.5 正確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
對文物只進行單一的保護是沒有意義的,但片面強調開發利用也是十分有害的。在文物旅游融合發展過程中,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對文物的開發利用仍需堅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強化管理”的原則。但是,對于一個地區而言,全面開發利用大量文物是不現實的。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應該把開發和保護結合起來,找到滿足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有效方式。應當根據古縣本地文物保護狀況,注重區分主次,以一點或幾點為突破口,不斷探索開發保護的經驗,逐步推進本地基層文物保護工作。
3 結語
在文物旅游融合發展過程中,文物是特定地區文化的載體,具有不可再生的屬性,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以及藝術價值。因此,在文物資源富集地區,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是文物旅游融合發展的重要前提。要做好這項工作,適應新時期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要求,就應當提高認識,不斷優化和改革目前的管理模式。從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的工作現狀看,文物保護缺少高素質、專業性強的人才隊伍,機構和體制不健全,文物保護經費短缺,宣傳力度與重視程度不足,文物開發與保護力度不足。為了改善文物保護工作,古縣文物旅游服務中心應當加強對基層文物保護重要性的認識,提升文物保護隊伍的人員素質,強化管理職能,理順管理體制,并正確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李孜宣.淺談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現狀與對策[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7):144-145.
[2]董薇.當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現狀及對策探析[J].黑龍江史志,2014(21):74.
[3]常平.試談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困境及對策[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