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梅
迎接牛年的鐘聲正在敲響,黑夜中的鞭炮聲炸活了我的腦神經。在時空坐標下辭舊迎新,思維的觸角向四面八方蔓延,揮之不去的一個問題是,三十年的地理教育生涯,究竟是什么讓我感到如此幸福?
地理學的價值是幸福感的奠基石。《愛的教育》中有一句名言:“任何職業都有詩與理想,最幸福的,是對自己的職業有興味的人。”是的,我對地理教育深深地愛戀。地理有什么用?這是讓每個地理人都倍感自豪的問題。“地承千古人文,理蘊萬世精神”,古老的地理學在新時代已經煥發出耀眼的光芒,從浩渺的太空到深邃的大洋,從全球變化到社區建設,無論分析什么樣的尺度空間,都離不開地理原理的應用。尤其是數字地球的建設,正使全球成為一個信息互聯的系統。所以,當地理科學已經上升為分析和解決國家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的重要工具時,當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修地理學科時,我更加堅信地理教育的力量,它能夠讓更多的公民擁有以區域性、綜合性、可持續的視角理解世界的能力,從而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大的福祉。
陪伴學生成長是幸福感的原動力。職業的幸福是什么?紀伯倫說過:“在你工作的時候,你是一管笛,從你心中吹出時光的微語,變成音樂。從工作里愛了生命,就是通徹了生命最深的秘密。”憶往昔,30年的地理教育之路,腳步匆匆,有過彷徨與困惑,但更有自我革新的決心與勇氣。我早已覺得自己的生命與地理教育緊密相連,于我而言,教學是享受生活,教研是享受智慧,教育是享受生命。所以,我的日子簡單而充實,除了教學與研究,我特別樂于將業余時間用于讀書與寫作,用于與學生談天說地,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想,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于陪著孩子們一起成長。
教育科研探索是幸福感的催化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指校長)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他們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深以為然,我覺得地理教育科研工作是獲得職業幸福感的“催化劑”。工作以來,從知識的傳授者到地理思維的建模者,從教材的執行者到教材的建設者,從“交互探究式課堂”到“雙螺旋交互”混合式教學,從傳統聽評課到“數據驅動決策型”課堂教學評價,這些探索的歷程令我著迷又眷念,有時山重水復疑無路,有時需要披荊斬棘,有時也被橫眉冷對,但總歸會有發現與突圍。“驀然回首,她在叢中笑”的愉悅感,總讓我感受到地理教育的美好。
迎接時代的挑戰是幸福感的保鮮劑。斗轉星移的自然規律自人類在全新世出現以來從未改變,可社會發展的時代陀螺卻呈現加速度運轉的態勢。清初畫家石濤曾說“筆墨當隨時代”,教育更當如此。地理教育不只突顯國家意志,還會深深烙上時代的印跡,并深刻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一個全球巨變的時代: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更加復雜多變,全球化趨勢與逆全球化苗頭的斗爭,正考驗著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當下我們急需培養學生正確的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這是一個萬物萬聯的時代: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大大提高了人類生產、生活的效率,人類與機器人的PK已經拉開序幕,也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教學的理念與方式。因此,技術賦能地理教育,將是地理學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舉措,基于互聯網的教育裝備的發展和應用也必將成為地理課程改革的助推器。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思考地理教育的趨向,構建基于學習平臺的智慧課堂,實施項目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混合式教學等新模式,以創新的力量推動地理教育的變革,才能不負這個時代的召喚,才能更好地體味地理教育的幸福。
因為熱愛地理科學,熱愛這個巨變的時代,熱愛個性迥異的學生,才得以在教育科研探索之路上奔跑了三十年,我想這就是幸福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