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 邵三敏 劉曉輝 張翔 劉建濤 許春雨 陳軍



中圖分類號:S858.31? ? ? ? 文獻標識碼:C? ?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21)5-0013-02
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90年代在山東青島、江蘇海安和鹽城等地就有過報道,隨著近幾年家禽業迅速發展,本病擴散流行有明顯增加趨勢,近期在山東、河南、河北、遼寧等地發生以種雛雞出現生長不良、均勻度差、死淘率高、腺胃腫脹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給廣大養殖場造成了較大的損失。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與實驗室檢測匯總分析,發現該病以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QX毒株)感染為主。因此特將該病暫命為“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各地發病案例統計見表1。
2? 發病情況分析
2.1? 發病品種主要以商品蛋雞和白羽肉雞發病為主,種雞等存在零星發病。
2.2? 發病日齡主要集中30~50日齡,最早9日齡出現發病。
2.3? 發病雞群主要表現生長不良,均勻度差,死淘率高為2%~10%,嚴重能達到30%以上。
2.4? 發病區域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河南、遼寧等養殖密集區域,特別在環境污染重、養殖批次多、不注重生物安全的商品肉雞場或青年蛋雞場發病尤為嚴重。
2.5? 不同雞苗、不同飼料、不同品種等均有不同程度發病;同樣的雞苗、同樣的飼料、同樣的品種,有的發病,有的不發病,初步排除飼料和雞苗品種問題。
3? 實驗室檢測結果分析匯總
送檢樣品分別取病料進行RT-PCR檢測,檢測結果見表2。
4? 初步診斷結論
上述案例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與實驗室PCR檢測結果顯示: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QX毒株)是發病的主要致病性病原,部分發病雞群混感REV(網狀內皮增生癥)、FADV(腺病毒)、IBD(法氏囊)等病原時,會明顯加重雞群臨床發病癥狀。
5? 防治措施
5.1? 加強生物安全措施,避免多批次混養,做
到全進全出;加強空舍期間衛生消毒,適當增加空舍時間,蛋(種)雞育雛場空場30 d以上;肉
雞場根據季節空場,5~10月份空場7~10 d;11~4月份空場12~14 d。
5.2? 消除擴群、轉群、疫苗免疫等各種管理性
應激因素,可使用免力健、維生素C等增強雞群抗應激能力。
5.3? 挑選消瘦、生長不良嚴重病雞進行淘汰。
5.4? 調整飼料配方,降低飼料中蛋白攝入量。
5.5? 加強父母代種雞群傳染性支氣管炎抗體水
平監測,提高雛雞的母源抗體水平,加強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的早期免疫,選擇含有QX毒株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進行免疫,免疫程序可參考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