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林
中圖分類號:S858.31? ? ? ? 文獻標識碼:C? ?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21)5-0019-03
雛雞白痢主要是對雛雞生長危害較大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對3周齡以內的雛雞感染性較強,死亡率也很高。20~45日齡發病多呈亞急性,如果能及時治療,死亡率會降低,但影響雛雞生長發育。雛雞白痢病原體為白痢沙門氏桿菌,雛雞以下痢和內臟器官灶性壞死為主要癥狀,成雞多為隱形感染。腹瀉為本病的主要特征,病初排出乳糜樣糞,后變為白色如石灰的粘稠糞便。該病在福建省普遍發生,無論是規模場或者農村散養雞都時有發生,給養雞業造成較嚴重的經濟損失,國家將該病列為二類動物疫病[1]。筆者于2021年1月份接診一起雛雞白痢病病例,經采取中西醫結合的防治措施,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現報道如下:
1? 發病情況
武平縣象洞鎮某養殖場于2021年1月11日7
時從廣東省梅州市梁某處引進文昌雞雛雞1800羽,
雛雞進舍后連續3 d均使用生水(水溫1~10℃)。
禽主在1月13日晚發現3羽雛雞死亡,經檢查沒有明顯臨床癥狀。1月14日8時發現死亡5羽雛雞,另有22羽不吃飼料,怕冷,身體蜷縮,精神沉郁,排白色粘稠便,有部分雛雞肛門有白色糞便沾污,于是在雛雞飲水中添加硫酸安
普霉素及適量電解多維,連喂3 d,仍不能控制病情,到17日8時累計183羽發病,其中死亡71羽。遂向筆者求診。
2? 臨床癥狀
發病雛雞初期不愿采食、走動,擁擠在保溫燈下,絨毛松亂,低頭閉眼,后期拒食,腹瀉,肛門周圍絨毛粘連著白色糊狀糞便,有的因糞便干結封住肛門,病雛常發出尖銳的叫聲。病死雞眼睛凹陷,肛門腫大紫紅色。
3? 剖檢變化
選擇病程3 d以上的死雛5羽、病重瀕死的雛
雞15羽進行剖檢。病理變化:肝、脾腫大,在肝、心、脾、肺臟器出現栗粒樣的黃白色壞死灶或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結節;盲腸內有干奶酪樣凝固物;小腸粘膜充血、出血并有多量粘液。
4? 實驗室檢查
4.1? 細菌分離培養? 無菌采集病死雛雞的肝臟,
直接劃線接種于普通瓊脂,置37 ℃溫箱培養24 h,選取可疑菌落鑒定,結果發現在普通瓊脂上生長的菌落呈分散、光滑、透明閃光、微隆起,大小約1~3mm兩端稍圓的細長桿菌。挑取單個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結果為革蘭氏陰性菌。
4.2? 血清學檢查? 在玻片上滴1~2滴生理鹽水,
挑單一疑菌落在鹽水滴中涂抹均勻,取雞白痢沙門氏菌血清1滴加于其上,相混,輕輕搖動,結果發現在1 min內發生凝集。
4.3? 生化鑒定? 對可疑菌落分別進行葡萄糖、乳
糖、蔗糖、麥芽糖、甘露醇、衛茅醇、丙二酸鹽、半固體、明膠試驗,結果為:葡萄糖:“+”、甘露醇“+”,其余“-”,此結果符合雞白痢沙門氏桿菌的特性。
4.4? 藥敏試驗? 發現采用K-B藥敏紙片紙法,將菌落涂布于瓊脂平板上,將藥敏試紙片貼于培養基表面,置37 ℃恒溫箱培養,24 h后觀察結果。
實驗結果發現該菌對頭孢噻呋鈉、丁胺卡那霉素、恩諾沙星高度敏感;對頭孢克洛中敏;對強力霉素、氨芐西林、硫酸安普霉素、氟苯尼考不敏感。
5? 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檢查結果,可以確診該病為雛雞白痢病。
6? 治療情況
6.1? 提高水溫? 雛雞飲水從冷生水加溫至30℃左右。
6.2? 隔離和無害化處理? 將發病雞與疑似健康雞隔離。淘汰重癥衰弱的病雞,對淘汰的病雞、死雞及糞便作無害化處理。
6.3? 消毒? 育雛舍內地板、飲水器、料槽用0.5%二氯異氰尿酸鈉進行消毒,2次/d,連用7 d。
6.4? 藥物預防和治療
6.4.1 對疑似健康雞群每天0時~12時,在每升水中添加10 %思諾沙星0.6 g和氨基多維1 g,自由飲水;12時~0時,每升水中添加含黃連9 g、秦皮18 g、烏梅18 g、厚樸18 g、薏苡仁27 g、甘草9 g的水煎藥液,連用4 d。
6.4.2? 發病雞每天0時~12時,每升水中添加10%
恩諾沙星1.2 g、口服液補液鹽1包(20.5 g),自由飲水;12時~0時,飲用每升水中含黃連18 g、秦皮36 g、烏梅36 g、厚樸36 g、薏苡仁54 g、甘草18 g的水煎藥液,連用4 d。對于病情較重的雞,皮下注射頭孢噻呋鈉0.4 mg/羽,每天一次,連用3 d,以減少發病雞死亡。
6.5? 治療結果? 經過上述處理,第2天疫情得到控制,第3天吃料量開始逐步增加,第5天吃料量恢復正常。
7? 分析與討論
7.1? 徹底消毒? 患病雞、死亡雞及其污染的育雛舍、料槽、飲水器排泄的糞便帶有病菌,是雛雞白痢病的主要傳染源。為此,對病死雞、淘汰雞及糞便應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料槽、飲水器及育雛舍地板用二氯異氰尿酸鈉消毒。
7.2? 減少氣溫變化造成雛雞應激的損失? 2021年1月11日~17日是我縣氣溫偏低的一周,11~13日平均氣溫在5 ℃左右,尤其是13日最低溫度為-3 ℃左右,養殖戶給雛雞飲用寒冷的生水對雛雞是一種應激,雛雞進場后,未使用有效的抗菌藥物進行預防用藥,發病后所用藥物(安普霉素)對病菌(雞白痢沙門菌)又不敏感,導致這次疫情死雛較多,損失較大。建議養殖戶在寒潮來襲時應加強養殖管理,注意保溫清潔、通風換氣,不給雛雞飲用溫度低的生水,同時應提前飼喂多維和適當的保健藥物。
7.3? 中藥防治? 雞白痢沙門氏菌易產生耐藥性,在養雞過程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會使雞白痢沙門氏菌的抗藥性問題日漸上升,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2]。中藥具有抗菌消炎、無殘留、不易產生耐藥性等優點[3]。張德顯等研究發現黃連、黃芩和烏梅3種中藥對雞白痢沙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4]。常超越等研究發現,連翹、秦皮、厚樸、五倍子、夏枯草、蘇木、烏梅、訶子、黃連、五味子10種中藥對秦皇島地區致病性雞白痢沙門菌流行株高度敏感[5]。因此,筆者在此基礎上從中選擇中藥黃連、秦皮、厚樸、烏梅、薏苡仁、甘草防治雞白痢病。方中黃連、秦皮具有清熱燥濕功效,臨床治療熱毒瀉痢,里急后重病癥有良效,是主藥;厚樸行氣燥濕,烏梅澀腸生津為輔藥;薏苡仁健脾胃、益氣為佐藥;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藥性為使藥。筆者是首次選擇中藥方劑用于防治雞白痢病病例,從防治該病例的情況來分析,此方劑為雞白痢還是有較好的療效,應用何種中藥配伍可以提高療效,有待今后進一步驗證。
7.4? 切斷傳播? 由于成年雞感染雞白痢沙門氏菌
后可以長期帶毒和排毒,不僅可以通過水平傳播,也可以通過垂直傳播,導致雞白痢廣泛流行[6]。因此需要禽主在加強飼養管理、消毒滅源工作的同時,對這批次幸存活雞1500余羽一律不留作種用,并與其他雞群嚴格的隔離,以切斷雞白痢病的傳播鏈條。
參考文獻:
[1] 盛佩良,程道祥,邵良平,等.畜禽重點疫病防制技術[M].福州:福建省畜牧局,1999:142-?150.
[2] 房海,陳翠珍.中國食物中毒細菌[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95-100.
[3] 張丁華.中草藥復方制劑對雞三種細菌性疾病?的防治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0.
[4] 張德顯,陳耀楠,南匯珠,等.10種中藥對雞白痢沙門氏菌的體外抗菌活性測定[J].中國獸醫雜志,2013,49(3):41-44.
[5] 常超越,張召興,龐洪澤,等.23味中藥對雞?白痢沙門菌地方株體外抑菌試驗[J].中國獸醫雜志,2017,53(9):31-33.
[6] 查華,石火英,吉貞穎,等.雞白痢沙門氏菌分離株的致病性分析[J].畜牧獸醫學報,2013,44(11):1812-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