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合強



中圖分類號:S831.4? ? ? ? 文獻標識碼:C? ?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21)5-0022-07
(上接第4期第23頁)
4? 準確飼喂
根據不同的飼喂系統和雞群周齡,采食位置要逐漸增加(表3),飼料分配時間應少于3 min,觀察采食時間,應該給予足夠的時間。建議鏈槽式和盤式飼喂系統安裝時,料線間距至少應在1 m以上,確保雞只方便且均勻采食,避免料線間距不足,引起采食不均勻(圖5、圖6、圖7)。育成期母雞肩寬從7 cm增加到15 cm,且肩寬在產蛋期會隨著體重的增加繼續增加到16 cm,如果雞群超重,肩寬會更大。吃完規定料量意味著均勻度管理的開始(7 d),喂料時是觀察雞群最好的時間,定期摸雞才能準確掌握雞群的狀況;每次轉群都是提升均勻度的好時機;增料最快的時間應是16~18周而不是19~21周,20周后體重不能低于標準;從20周開始每周1~3 g增料可有效減慢體重增長速度,飼料一般2~3周轉換成體重,如母雞體況不達標,增重目標要加大至38%~40%,但超過40%也不利。
4.1? 飼養密度 密度過大一般會伴隨料位不足的問
題,即使料位足夠,采食時雞群移動困難,也不能得到同等的采食時間,也會導致采食量不同,最終導致均勻度差異大。喂料設備不能過近,確保不影響母雞遷移尋找料位。料位太高,母雞吃料困難;料位太低,墊料易進料盤或料槽。
4.2? 料位? 料位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兩極分化,應據雞群不同周齡的不同肩寬來提供對應的料位,同時根據現場喂料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不同周齡種雞頭寬、肩寬及體長發育見表4。表5是不同周齡對應的料位(料線)。
4.3? 飼喂設備? 料線出料口調節板是決定是否溢
料和首次轉料能否接上的關鍵,調好后要劃線確定位置,避免震動或人為導致位置偏移。首次自動轉料經常會出現料接不上或轉不完等問題,臨時措施是延長轉料時間,空料處轉入密封段或大雞欄,轉不完的補入小雞欄,料箱處安排人員調整兩個料箱的料量平衡;補救措施是檢查料線高度、平直等,重新調整落料口并粘貼標識。
4.4? 喂料設備更換? ?必須有3 d左右的過渡時間,
讓雞能適應新設備。尖銳物容易導致母雞外傷,一旦發現要立即處理,消毒外傷,然后將雞放在弱雞欄??拷魯嗖灰胖梦锲?,物品很可能成為雞群飛越隔斷的臺階,從而造成雞數不準。
4.5? 料線高度? ?料線所有位置高度要一致,料線運行時的穩定性也是影響布料均勻和設備故障率的重要因素。
4.6? 人工喂料? 飼喂方式一般有地面、盤式、槽式三種。不同的容器代表不同的料量,喂料的勺子可畫上刻度線,手工喂料均勻更多依靠熟練度。人工喂料要提前安排:站立位置要分散均勻,加料數量要心中有數,如容器核定料量、添加多少料桶數或料線長度等,自己加自己區域,不來回補料。
4.7? 布料是否均勻? 吃到相同的飼料是提高均勻度的基礎,關鍵是布料的均勻和布料的速度(首次布料<3 min),是即將檢查布料是否均勻的最佳時機。
4.8? 檢查嗉囊采食量的均勻情況? 采食速度不一致,會造成采食量差異大(圖8),是實際生產中容易忽視的問題。而飲水前的這段時間,可在雞舍不同地點圈一部分雞只,逐一檢查嗉囊采食量是否均勻;準備當天的飼喂量放在塑料袋內作為樣本,與嗉囊大小進行比較(圖9);對嗉囊大小進行評分,分為大、中、小三種,制定自己的評分標準。
5? 育成期光照控制
育成期至少18周以上執行8 h連續不間斷的光照時間,光照強度3~5 Lx,以消除未成年雞群的光不應性(雞群變得對光照敏感,使其對光照刺激有積極的反應)。確保雞舍密閉,能完全遮黑,沒有漏光。建議黑暗期的光照強度不超過0.4 Lx;光照分布均勻,沒有明顯的陰影或黑暗區域。光照強度穩定,第一周光照強度達到80~100 Lx。關注啄肛情況,有異常立即調整,開關燈時間盡量不變,為方便工作,各雞舍開燈時間可錯開(育成期),16周至加光前嚴禁隨意調整光照時間和強度。節能燈建議第一周選用18 W以上,1周后使用10 W白熾燈進行調光或3~5 W節能燈。LED燈建議1周前使用12 W以上,1周后使用1~2 W,定期檢測光照強度很有必要。常見漏光位置有排風扇、側墻進風窗、雞舍前后門、出糞口、水簾等,無論是定制的遮光墻、遮光窗或是自加工的擋光罩,成本不同,形式各有不同,但堅持的原則只有一個,就是不影響通風和不漏光入舍;檢查舍內是否漏光可在白天關燈進行檢查,非常有效。育成期光照時間>10 h會造成未成年雞群光不應期消除時間延長,雞群對光照刺激敏感性差,性成熟延遲,開產時間推遲。圖10是育成期自然光照時間較長時,雞群沒有有效地消除年輕雞群的光不應性,因此,當進行光照刺激時,雞群敏感性較差,生產性能低。
6? 累計營養攝入
育成期確保適當的蛋白攝入量,促進適當的胸肌發育,體重達標,20周母雞累計應攝入1210 g平衡蛋白質。育成期確保適當的能量攝入量,便母雞開產時有適當的脂肪沉積,體重達標,20周母雞累計攝入能量是否為92.09? MJ(22000大卡),見圖11。如果累計營養攝入不足,應檢查飼喂管理是否存在問題,如飼喂量不足和飼料營養不夠;同時應檢查飼料質量。
7? 正確的光照刺激時間
22周末時評估雞群,對母雞的胸形(圖12、圖13)、換羽、肉髯和顏面顏色、恥骨間距(雞群中85%以上的雞只恥骨間距達到2指,約4 cm或以上)和脂肪的累積分別進行評估見圖14、15;90%以上的雞只達到4項標準后才能進行首次加光,一般161~168 d加光;如果沒有達到要求,推遲光照刺激。不同日齡恥骨間距的變化見表6, 恥骨間距的可能結果及解決措施見表7。
7.2? 評估生長發育狀況? 在不同的周齡如12周
或轉群前后、16周、20周對種雞的生長發育狀況抽樣10%進行檢查并評估(表8),以確保達到品種周齡目標。
評估人:
7.3? 加光準備評估? 在種雞準備加光前對雞群的整體狀況進行評估(表9),以確定最佳的光照刺激時間。
評估人:
7.4? 對母雞恥骨脂肪沉積進行評分? 光照刺激
前對母雞恥骨脂肪覆蓋進行評分(表10)。1分:恥骨尖銳,沒有脂肪沉積;2分:還能感覺到恥骨邊緣,脂肪開始沉積;3分:恥骨邊緣被脂肪覆蓋,感覺圓潤(圖16)。光照刺激時應達到3分,如達不到這個程度,推遲光照刺激;對其它育成雞群,考慮15周到5%產蛋期間增加能量攝入。
評估人:
7.4? 對母雞恥骨脂肪沉積進行評分? 光照刺激
前對母雞恥骨脂肪覆蓋進行評分(表10)。1分:恥骨尖銳,沒有脂肪沉積;2分:還能感覺到恥骨邊緣,脂肪開始沉積;3分:恥骨邊緣被脂肪覆蓋,感覺圓潤(圖16)。光照刺激時應達到3分,如達不到這個程度,推遲光照刺激;對其它育成雞群,考慮15周到5%產蛋期間增加能量攝入。
7.5? 胸型發育評估? 在不同周齡對胸型進行評分,了解雞群的發育進程,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種母雞一般會先胸型達到3#以后,脂肪才會開始沉積。育成期胸型評分見圖17,胸型評估見表11。
8? 小結
肉種雞育雛育成期應嚴格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重視飼喂、環境、人員、設備和免疫安全;確保水位、料位足夠有效均勻及溫度均勻、光照均勻、體重均勻;扎實做好基礎工作,才能發揮品種的生產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