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孟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不斷加快的新農村建設,實現現代農業經濟管理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發展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型農業建設的重要方向,在未來發展中,加快建設新型農業經濟,必然要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現代化發展。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對農業經濟管理的有效實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必須推進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發展方式轉變,而實現轉變就必須抓住“互聯網+”這個機會。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互聯網+”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路徑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路徑探索
引言
只有立足農業經濟基礎,才能保證我國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國家要制定并出臺相關農業政策,大力支持農業經濟管理方式發展轉變。必須立足我國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現狀,解決目前農業經濟中的實際問題,充分應用“互聯網+時代下先進的技術手段,探索出新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找到發展農業經濟管理的新路徑。新時代下“互聯網+農業”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農業發展的新方向,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需要全國人民的努力,讓農業在發展中實現轉型,不能盲從也不能冒進,轉變過程中立足實踐,從基礎方面出發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實現農業發展的良性循環,保證農業經濟的繼續發展。
1、互聯網+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1.1優化我國農業產業結構
在“互聯網+”時代,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我國傳統農業發展問題得到了很大改善。
1.2提高農業生產的整體經濟效益
互聯網技術融入農業經濟發展,既能夠確保農業生產透明化,又可以引導生產人員及時了解農產品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優化,提高產品運行的整體效果。在“互聯網+”時代,農業生產模式有很大轉變,可以節省更多的農業生產成本,利用互聯網信息平臺,針對農業生產全過程進行優化,確保農產品的流通性,提高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
2、“互聯網+”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農產品標準化體系不完善
農產品的品類較多,由于消費者對農產品不夠了解,選擇上會有難度。此外,農產品在互聯網上銷售時,哪些可以銷售,哪些不允許在網上銷售,同一類農產品在網上銷售的包裝標準是什么,農產品質量標準如何確定等這些問題目前還不清晰。
2.2物流冷鏈體系不完善,配送成本高
物流對于電子商務的開展十分重要,部分農產品在銷售時需要保持新鮮,但是我國農村地區當前還不具備較為完善的冷鏈物流渠道,影響了農產品的銷售品質,許多農產品交付到消費者手中,已不再新鮮,從而造成農產品浪費,喪失了在互聯網市場的競爭力,同時對于農業經濟造成損失。
2.3科學信息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卓越發展,互聯網在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均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服務。在農業產業中普及應用互聯網技術,這將有助于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不僅能更好地適應現代化農業市場體制,也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同時降低管理生產成本,對提高農業產業的高效性,農業技術推廣的時效性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當前在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存在信息技術應用不高,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信息化服務水平較低等問題,未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農業經濟發展。
3、“互聯網+”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路徑探索
3.1投入足夠資金構建電子商務
在“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必須要有足夠資金作為支持。政府可以通過頒布相關政策的方法,來鼓勵金融機構為其提供資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鄉鎮服務站建立農產品推廣、銷售一體化部門,讓種植人員能夠利用這一部門來將自己的產品掛在網上進行售賣。
3.2建設農村物流基礎設施
要規劃好農村物流的資源,進行資源整合。做好冷鏈物流建設工作。
3.3依托信息技術整合農業資源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持續、高效發展,相關部門需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針對農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盡量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滲透到農業生產、運營的全過程。需要根據區域農業發展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策略。
3.4完善網絡平臺
通過足夠資金來完善軟硬件配置,建立更加先進的網絡平臺。在這其中可以和我國一些優質網站,如“拼多多”來進行合作,通過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的方法與拼多多進行窗口對接,幫助種植人員更好地銷售農產品。相比于傳統的方法,這種模式不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銷售效果更好,而且通過完善網絡平臺的方法,還能夠更好的擴大銷售范圍,通過“平臺+物流”的方法,能夠更好地節省成本,還能夠保證農產品的質量。
3.5利用互聯網資源培養農業生產者
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要利用互聯網資源培養新時代的農業生產者。傳統農業生產者都是生產糧食和蔬菜,這些農作物都是當作食材。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在不斷增加,這就會出現某些農產品相對市場過剩的情況。為了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一方面要提升產品品質,提高同行業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增加產品的用途,讓農產品在非食品領域有更為廣泛的應用,從而增加市場份額。
結束語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互聯網平臺是現階段銷售農產品的重要渠道。但是,因為此營銷模式才剛剛起步,在實際運用中仍有各種問題存在,對農產品的銷售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這就需要讓消費者、經銷商以及農戶充分理解和接受“互聯網+”模式的農業經濟,加大專業互聯網人才的培養力度,促進農村互聯網平臺建設速度加快,對農產品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以將運營成本以及中間環節有效減少,提高農產品銷量,從而為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任艷萍.“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探索[J].鄉村科技,2019(36):48-49.
[2]王競.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農家參謀,2019(23):50+53.
[3]胡新紅.“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財經界(學術版),2019(30):7-8.
[4]康永梅.“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農村實用技術,2019(10):17.
[5]嚴海蓮.“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路徑研究[J].種子科技,2019,37(13):135+137.
[6]梁小杰.“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探索[J].湖北農機化,2019(18):7-8.
[7]胡耀華,王輝輝,胡建珍.“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農家參謀,2019(19):30.
(昭通市實驗中學?6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