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柏拉圖曾說,男孩子是所有野獸中最難馴服的。一項國內青少年校園暴力調查顯示,男生校園暴力行為發生率顯著高于女生,男生施暴行為發生率為43.2%,女生為8.3%;男生受暴行為發生率為56.8%,女生為16.6%。這與男孩缺乏經驗、喜歡冒險的特點息息相關。當代成人已經深刻感受到:養育男孩這件事,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近年來,關于男孩的話題討論熱度居高不下,比如“男孩危機”“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有專家建議“男孩錯齡入學”,以應對男孩發育晚于女孩的問題;上海市第八中學開設了男生班,讓男孩在班級中找到更多的“存在感”……嘗試從不同角度為男孩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但依然很難緩解成人的養育焦慮。據《中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狀況社會深度調查(男孩)》顯示,52.74%的父母沒有觀察過自家兒子是否存在咬手指、抽動等行為,35.76%的父母不了解兒子的身心變化,34.47%的父母不清楚兒子的人際關系狀況……許多成人其實并不了解男孩,更不知道應該如何同男孩打交道,不確定自己能否教好他們以及如何教好他們。
家庭、社會對男孩的成長,往往表現出矛盾的態度。男孩在家中“大鬧天宮”時,父母會用男孩精力旺盛開解自己;男孩在外調皮時,陌生人會“善解人意”地表示對男孩好動的理解。在這些方面,成人展現了近乎盲目的寬容。
當男孩逐漸長大,家庭和社會的嚴苛期待又令其倍感壓力。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社會普遍認為:男孩應該扛得住各種質疑,一個軟弱的男人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男孩不應該表露出恐懼或羞恥感之類的情緒等。在關注的壓力下,男孩不得不變身“鋼鐵人”,哪怕內心驚慌失措。而成年后,社會傳統習俗中男性承擔婚禮房產、聘禮等不成文的要求,男性應該扛起家庭重擔的高期待,對許多不夠成熟的男孩提出了挑戰。
現代都市生活的變化,使男孩失去了不少鍛煉機會。他們在家庭與社會要求的張力之間,在隨波逐流的養育方式下,找不到成長的方向。“我應該怎樣做?”“誰能來引導我?”
探尋男孩養育方式之路上,沒有絕對的真理,更沒有捷徑可走,這必然是一次充滿挑戰的嘗試。本期聚焦,我們期待為成人提供更多可能,共同開啟這場華麗的“冒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