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靜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數學是枯燥的。如何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讓幼兒在玩中學、在體驗中感知?大自然提供了很多進行數學教育的機會,比如數數、排序、分類。教師應該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融入更多的生活氣息和趣味性。我以“秋天”活動為例,分享數學探究活動中的所思所悟。
追隨幼兒的探究興趣,發現相關的數學活動。大自然就是一個活課堂,在豐富鮮活的課堂中可以挖掘拓展的內容有很多。例如,秋天來了,幼兒們通過比較夏天和秋天的氣候,發現天氣變涼了。對于中班、大班幼兒來說,我們可以結合每周、每日的氣溫變化進行記錄,在感知氣溫變化的同時還能讓幼兒逐步看懂溫度折線圖。除此以外,通過觀察秋天的樹木,幼兒發現落葉是千差萬別的,誘人的果實也激發了幼兒采摘的欲望。
大自然能為幼兒提供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教師可借此對幼兒的數學學習進行有效引導。教師還要對數學有敏感性,追隨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究興趣,創設與幼兒數學學習相關的活動,幫助幼兒在自然而然地學習中獲得更加清晰、深刻的數學經驗,發現數學的價值和趣味性。
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設計有趣的數學游戲。幼兒對于秋天的探索既是生活、操作的過程,又是游戲的過程。教師應當在鼓勵幼兒探索秋天的基礎上,從數學核心經驗出發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游戲,不僅能滿足幼兒游戲的心理需求,還能幫助幼兒獲得數學核心經驗。具體如下——
圍繞“集合與模式”。集合與分類是學前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秋天的大自然中,我們可以組織幼兒搜集戶外草地上、大樹下的落葉和樹枝,并進行集合,然后帶領幼兒討論不同自然物的特點。例如引導幼兒觀察樹枝和樹葉的不同,可以讓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對樹葉進行比較,討論如何將一堆樹葉分成不同的集合,根據形狀、顏色、大小甚至數量等,在經驗形成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建構數的基礎性概念。在幼兒的生活環境中,模式無處不在,包括圖案、花樣、動作、聲音或事件。如視覺上的紅、黃、藍,聽覺上的掌聲、鼓聲等。我們要引導幼兒去發現模式和創造模式,幫助他們形成“數學是有意義的”態度和自信。
圍繞“數概念與運算”。在學前兒童數概念與運算能力發展中主要包括計數、數符號和數運算,這三方面的能力不是相繼發展,而是同時發展。計數是指數事物個數的過程,即口說數字、手點實物,我們要引導幼兒把每個數字與集合中的每個物體對應起來,比較不同集合的數量,還可以進行數運算。例如,我們可以帶領幼兒對找來的每組不同的樹葉進行數數驗證,再將正確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還可以請幼兒說一說“兩種樹葉一樣多嗎?哪種樹葉多?哪種樹葉少?”。這種真實情境的抽象思維過程就是數運算。
圍繞“比較與測量”。秋天的戶外有很多落葉、花瓣、果實等自然物,我們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有趣的數學游戲,如組織幼兒比較樹葉的大小,樹枝的粗細、長短等,并且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而測量能夠給予幼兒更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讓他們對事物的長度、重量、容積等進行量化探索。例如午后自主游戲時,幼兒發現物體都有影子,這時我們可以及時拋出問題:“誰的影子長,如何測量?”引導幼兒利用長短不同的自然物進行測量。
圍繞“幾何與空間”。秋天的大自然里有豐富多樣的物體,我們可以引導幼兒感受各種物體的形狀特征,并嘗試識別和描述,例如形狀各異的果實、小樹洞等,還可以用不同的自然物擺出自己喜歡的造型,體驗圖形變換之美。我們要豐富幼兒空間方位識別的經驗,引導幼兒運用空間方位經驗解決問題,如請幼兒幫忙擺放戶外場地的花盆。
鞏固幼兒的數學概念,運用多樣的自然材料。對幼兒來說,數學核心概念是抽象的,幼兒們往往需要通過大量、多樣的實際操作并親身體驗,才能初步形成對數學核心概念的認識。
幼兒對秋天的探索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數學學習機會,我們需要緊緊抓住數學核心概念,充分運用多樣化的自然物,幫助幼兒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提高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探究能力,讓他們在數學的風景中自由徜徉。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新區大港中心幼兒園)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