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夢 黃婷 張雪梅



摘要 為了調查鹽源縣現有藥用植物資源情況,明確該區域藥用植物資源現狀,運用文獻查閱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該地區植被類型、植物資源、藥材市場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此次普查總計調查到125科464屬785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119科393屬586種,重點藥用植物66種,走訪調查到主要栽培藥用植物4種。通過調查發現鹽源縣中藥資源種類豐富,可為鹽源縣野生藥用植物資源保護、利用和開發提供理論依據,也為鹽源縣中藥產業發展規劃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中藥資源;藥用植物;植被類型;藥材市場;四川省鹽源縣
中圖分類號 R-28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1-015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1.04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Fourth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 Yany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TANG Meng, HUANG Ting, ZHANG Xue-mei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nd clarif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n Yanyuan Count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vegetation types, plant resources and medicinal materials market in this area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 total of 785 species of plants belonging to 464 genera and 125 families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586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belonging to 393 genera and 119 families, 66 species of ke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arieties and 4 species of cultivated medicinal plants.The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Yanyuan County had a rich vari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which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ild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n Yanyuan County, as well as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Yanyuan Count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Medicinal plants;Vegetation types;Medicine market;Yany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中藥資源是中醫藥事業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國家非常重視中藥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大力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1-2]。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健康觀念從疾病醫學轉向健康醫學,醫學模式也從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醫學-社會模式[3],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中成藥以其源于天然、毒副作用小等優勢贏得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中醫藥事業和中藥相關產業也因此蓬勃發展,中藥資源需求量明顯增加。但現今距1987年第三次全國中藥普查完成已有30多年,中藥資源種類、分布等已發生變化[4]。為了摸清我國的中藥資源現狀,開展了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5]。鹽源縣正是此次中藥資源普查的試點縣之一,于2018年開始進行中藥資源普查工作。該研究對鹽源縣中藥資源普查數據進行了整理,分析了鹽源縣藥用植物資源組成特點,以期為鹽源縣中藥資源保護、利用、開發及產業規劃提供理論依據。
1 研究區概況與調查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鹽源縣隸屬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青藏高原東南緣、雅礱江下游西岸,其地理坐標為100°42′09″~102°03′44″E、27°06′31″~28°16′31″N。全縣總面積8 398.6 km2,境內蘊含豐富的自然資源,地形以四周高山峽谷、中部丘陵盆地為總特征。一般海拔在2 300~2 800 m,最高海拔4 393 m,最低海拔1 200 m。
鹽源縣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全年無霜期201 d,年均氣溫12.1 ℃,最高溫度30.7 ℃,最低溫度-11.3 ℃,年均降水量855.2 mm。縣境冬春干旱,夏秋雨量集中,雨熱同季,日照充足,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體氣候特征。
1.2 調查方法
1.2.1 文獻查閱。
通過查閱第四次中藥普查技術與要求的相關資料,獲取數據庫等相關技術使用方法,明確調查的具體要求[6]。此外,通過查閱《中國植物志》[7]、《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8]、《四川省中藥資源志要》[9]等資料,獲取植物物種的完整信息,整理鹽源縣藥用植物、重點中藥品種名錄。
1.2.2 野外實地調查。通過樣線法進行調查。野外采集植物,制成植物標本來記錄物種,并將采集時間、采集地、植物特征等信息記錄在采集記錄表上。
1.2.3 走訪調查。通過走訪鹽源縣中藥材市場、栽培藥材基地等,調查鹽源縣中藥材市場和產業現狀。
2 結果與分析
2.1 藥用植物分類群 鹽源縣總計調查到植物資源125科464屬785種。藥用植物共計119科393屬586種,根據植物所屬分類群的不同,鹽源縣藥用植物可分為3類,其中藥用被子植物種數占藥用植物總種數的比例高達97.96%,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則各占1.02%(表1)。
2.2 藥用植物科構成
按照單種科(1種)、寡種科(2~5種)、中等科(6~10種)、大型科(11~15種)、優勢科(>15種)對藥用植物進行歸類,結果顯示,菊科(44種)、薔薇科(43種)、唇形科(28種)、豆科(24種)、百合科(22種)、蓼科(18種)、玄參科(17種)、禾本科(16種)和忍冬科(16種)為該區域的優勢科,占鹽源縣藥用植物總科數的7.56%;寡種科有50個科,占鹽源縣藥用植物總科數的42.02%;單種科有40個科,占鹽源縣藥用植物總科數的33.61%;中等科有17個科,占14.29%;大型科僅有3個科,占2.52%。這表明鹽源縣藥用植物種類豐富,物種多樣,存在開發潛力。
2.3 藥用植物生活型
鹽源縣藥用植物生活型統計結果(表2)表明,野生藥用植物中,草本占比最高,為60.24%,其次是灌木,占比為21.84%,然后是喬木和藤本,占比分別為10.58%、7.34%。
2.4 藥用植物入藥部位
根據藥用部位的不同,鹽源縣藥用植物可分為8類,統計結果表明(表3),藥用植物的藥用部位以全草為主,占總種數的28.05%,其次是根及根莖類,占總種數的27.18%。
2.5 重點藥用植物 鹽源縣此次調查到重點中藥材74種,涉及基源植物66種(表4)。
2.6 栽培藥用植物品種
通過走訪了解到鹽源縣以前以種植天南星為主,現在則是以栽種重樓、金鐵鎖等為主(表5),且較為分散。栽培藥用植物種類改變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之前的品種種植周期長,短期經濟效益較低;二是因為藥材價格不穩定,波動大,人們種植意愿不強,就算種植也以重樓和金鐵鎖等價格穩定的藥材為主。
3 結論與討論
從普查結果來看,鹽源縣此次普查到藥用植物586種,隸屬于119科393屬,其中重點藥用植物66種,可見鹽源縣中藥資源種類豐富,具備開發利用的條件。但在走訪調查過程中發現鹽源縣藥材栽培較為零散,中藥市場明顯萎縮,只在鎮上有賣草藥的門市,這主要是因為各醫院對中藥的要求高,必須要有認證才能銷售。由此可見其鄉村及城鎮的中醫藥事業并不發達。鑒于《四川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10],對鹽源縣中藥材產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①科學規劃,合理引種。規劃好產業發展目標,合理利用土地。選擇與種植區域氣候條件、土壤狀況等相符合的優良品種進行栽培,制定好種植規模發展目標。目前鹽源縣栽培的藥用植物種類與其生態地理條件相符合,可從中篩選產量較高、質量較好的種類培育為道地藥材品種。②規范種植管理過程,科學使用化肥農藥等產品。在植株生長期,科學除草,合理施用水肥,促進植物生長,提高生產效益。合理利用物理、化學、生物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規范藥材加工流程等。完善藥材加工對藥效有重大影響,規范的加工流程能夠減少藥效流失。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藥材種植基地的道路、灌溉、供電以及現代化農業技術裝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道路是連通基地與外界必不可少的條件,有了良好的道路才能更好地發展,而現代化的農業技術裝備能夠極大地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種植效率。④產業集成和品牌打造。將中藥種植、采收、加工等環節聯系起來,形成流水線,打造大品種、大品牌。鹽源縣現今主要有蘋果和花椒2種經濟作物,并且已經有一定的名氣。因此,在中藥種植上也可以打造出鹽源道地藥材品種,創建品牌。
參考文獻
[1]
劉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全文[J].中醫臨床研究,2016,8(36):12-1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發布? 明確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J].中醫健康養生,2020,6(2):3.
[3] 李建生. 通過轉變醫學模式,確立整體醫學理念[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第三十一屆全國中西醫結合消化系統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2019:2.
[4] 黃璐琦,陸建偉,郭蘭萍,等.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方案設計與實施[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5):625-628.
[5] 新華社.我國將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J].醫藥工程設計,2011,32(6):3.
[6] 郭蘭萍,陸建偉,張小波,等.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制定[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7):937-942.
[7]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8]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
[9] 方清茂,趙軍寧.四川省中藥資源志要[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
[10] 四川省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四川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EB/OL].(2019-07-20)[2020-07-25].www.kmzyw.com.cn/news/20190723/1563850052000.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