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振 賀光祖 黃通靈
摘要 介紹了高職教師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意義,分析了高職教師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現狀,并以食品生物技術專業為例,探討了高職教師專業教學團隊的構建思路和路徑,期望通過教師專業教學團隊建設,不斷提升我國高職院校的綜合競爭力,為世界職業教育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關鍵詞 產教融合;高職;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 S-0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1-0275-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1.07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Food Biotechnology Teaching T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LI Feng-zhen, HE Guang-zu, HUANG Tong-ling
(College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Hengyang, Hunan 421005)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ignificance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discussed the ideas and paths of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by taking food bio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ntribute Chinese wisdom and Chinese solutions to the worl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Construction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新時代對我國職業院校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為新時代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1]。2019年6月,教育部印發了《全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旨在通過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團隊,示范引領“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深化職業教育“三教”改革[2]。由此可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將成為今后各高職院校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職教育優質發展的重要評價指標。因此,建設一批適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雙師型”教師專業教學團隊,是高職院校辦學實力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1 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教師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意義
“十三五”以來,各高職院校快速發展,辦學特色日益鮮明,現已成為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所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骨干力量。目前,我國各高職院校在招專業往往都具有實踐性、技能性強的特點,對于深化產教融合,開展校企“雙元”育人具有獨特的優勢和重要的意義。
1.1 有利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019年3月,教育部和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雙高計劃”),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服務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中國產業走向全球產業中高端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3]。由此可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將對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建設一支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高水平實踐操作技能的教師隊伍既是高職院校辦學的基礎工作,又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工作。以專業建設為載體,構建一批具有共同價值觀和明確奮斗目標,團結協作、共擔責任的專業教學團隊是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
1.2 有利于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給傳統教學方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面對挑戰,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有著最直接、最緊密聯系的職業教育的親歷者和踐行者——教師,更需要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更新和完善專業知識體系。構建教師專業教學團隊,既可以為教師提供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改變了高職院校教師長期以來“單兵作戰”的窘境[4],又可以搭建高職院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聯系溝通的橋梁,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企合作,不斷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1.3 有利于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相繼出臺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為高等職業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各高職院校嚴格對標“雙高計劃”,努力進行內涵建設,推進學校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教師專業教學團隊的組建就是高職院校開展教學改革,提高辦學和人培質量的有效方式。為適應新時代產教融合的需要,就必須將原有的不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打碎重塑,將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公共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和實驗實訓教師進行重組,進一步整合和共享專業教學資源,建設高水平的教師專業教學團隊。通過團隊建設有效支撐學校人才培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任務,達到“雙高計劃”遴選要求,直接或間接提升學校綜合實力。
2 高職教師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現狀分析
2.1 教師團隊意識缺乏
新時代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必須要建設一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與良好團隊意識的高水平、高素質的專業教學團隊。然而,高職院校各專業大部分的教師仍處于“單打獨斗”“單兵作戰”的現狀,“關起門來做學問”的現象在各校仍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個人往往只關注自己的教學課程和科研任務,日常工作過程中缺乏溝通交流和團隊意識,很難形成教學合力,保障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2.2 團隊領軍人才缺乏
教師專業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必須要有高水平的帶頭人來承擔“提出愿景、戰略布局、資源整合、隊伍管理”等職責[5],這就要求團隊的帶頭人必須在團隊的建設期間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高職院校中具備上述能力的團隊帶頭人人選不多,特別是能夠承擔組織協調、專業建設、教學改革、產教融合的團隊領軍人才更少之又少,這就直接影響了教學團隊的搭建和日后建設方案的有序開展。
2.3 團隊保障機制缺乏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制度是教師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保障,教學團隊從初建到后期的實施運轉,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脫離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制度。然而,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參與團隊建設的各方主體并沒有充分協商溝通、“同頻共振”。部分高職院校在人員編制、經費投入、教學監管、考核評價和獎勵激勵等方面的保障機制還不夠健全,無法滿足教學團隊建設的需要,嚴重制約了教師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6]。
3 高職食品生物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思路和途徑探討
食品生物技術專業是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生態養殖技術省級示范性特色專業群的骨干專業,該專業通過多年的積累,現已初步形成一個目標明確、結構合理、協同互助、成果豐富的教師專業教學團隊。
3.1 建設思路
團隊通過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深化專業“三教”改革,推動職業教育內涵發展,不斷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精品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切實提高團隊全體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7-8],將食品生物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打造成一支結構合理、能力互補、銳意進取、成果豐碩、特色鮮明的隊伍。
3.2 建設途徑
3.2.1 加強團隊師德師風建設。
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大力弘揚高尚師德風范,增強團隊教師立德樹人和教書育人的榮譽感、責任感,把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團隊的根本任務。通過加強師德教育培訓,把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學術規范、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團隊建設與管理,推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提升團隊教師育人本領,鼓勵團隊教師爭當“四有”好老師。引導團隊教師帶頭落實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完善師德考核激勵和負面清單制度,將師德、師風表現作為團隊教師職稱評聘、年度考核、評優評先的主要依據。
3.2.2 優化教學團隊人員結構。
根據專業發展規劃,構建市場調節、智力流動的人才引進模式,動態選聘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擔任產業導師。通過整合校內人才資源,吸納更多的公共基礎課和實驗實訓課的教師加入團隊,補齊公共思政課程教師和企業實踐指導教師短板,進一步優化教學團隊人員結構。注重團隊教師的培養,支持助力團隊教師晉升職稱和開展基層鍛煉,確保團隊教師中高級職稱比例不低于30%、“雙師型”教師比例不低于50%。將食品生物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打造成一支結構合理、適應產教融合需求的“雙師型”教學團隊[9]。
3.2.3 提升團隊教師能力素質。
鼓勵團隊教師積極申報各類人才項目,打造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青年骨干教師等多層次人才隊伍,分級明確發展目標,分類實施培養培訓。組織團隊教師開展教學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教學法、課程開發和信息技術應用等培訓,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及技能考核標準開發、教學組織實施、教學管理與評價等食品生物技術專業建設全過程。組織團隊教師下基層學習專業領域新技術和新工藝,掌握專業發展新趨勢和新動向,不斷豐富團隊教師知識結構,提升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
3.2.4 全面深化專業課程改革。
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需求,樹立需求導向、能力遞進、全面發展的職業教育課程觀。建立課程體系構建、課程標準開發和優質課程建設工作機制,確保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及技能考核標準與培養目標相匹配。注重中高本學段縱向銜接,構建能力遞進課程體系;按照職業崗位能力要求,開發理實一體化、模塊化等課程;強化課程思政,促進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將行業技術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企業典型案例融入教學內容,組織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任務。
3.2.5 積極推進教師教法創新。
打破專業教師教學傳統模式,緊貼企業崗位實際生產過程,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改革,廣泛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等教學方法[10]。改革教學組織形式,采用俱樂部制、會員制、興趣小組等組織形式,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堅持應用驅動,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虛擬仿真等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探索和創新混合式教學模式,推動信息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有效開展教學過程監測、學情分析、學業水平診斷等工作,構建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的職業教育教學評價體系。
3.2.6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對接地方產業發展趨勢,組織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和聯合攻關工作,加強團隊教師與行
業企業的聯系,面向企業開展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和產品升級等服務。與校外合作企業建立聯動機制,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專業兼職教師,參與專業培養方案修訂、教學標準制定、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創新、新型教材開發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做好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同時,團隊將充分發揮專業、人才和資源優勢,結合地方食品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食品行業技術技能人才培訓和食品企業職工繼續教育,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4 結語
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11],高水平教師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效果直接影響著團隊全體專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社會聲譽。因此,需要政府、企業和高校三方共同努力,積極推進教師專業教學團隊建設,不斷提升我國高職院校的綜合競爭力,為世界職業教育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EB/OL].(2019-01-24)[2020-09-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的通知:教師函〔2019〕4號[EB/OL].(2019-05-13)[2020-09-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6/t20190614_385804.html.
[3] 教育部,財政部.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9〕5號[EB/OL].(2019-03-29)[2020-09-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4] 李維春,易小軍,王敏.產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混編教學團隊建設研究:基于35位教學團隊成員的深度訪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9):78-82.
[5] 羅儒國.“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教師發展的困境與突圍[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9,11(3):76-83.
[6] 歐陽波儀,易啟明,汪炎珍,等.高質量發展視域下高職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5):88-92.
[7] 史官生.治安學教學理念、手段、方法探索[J].治安學論叢,2012,6(00):364-373.
[8] 李燕冰.基于綜合素質提升維度的通識教育選修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20,7(45):67-74.
[9] 國淑梅,牛貞福.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涉農專業協同育人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5):275-276,279.
[10] 蔣永其.高職環保類課程"三課堂一平臺"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基于新興產業人才需求視角分析[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0,49(4):205-206.
[11] 李夢卿,陳佩云.“雙高計劃”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0(8):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