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華
摘要: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筆者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總是嘗試激活學生的積極情緒,疏導學生的消極情緒,將教育效果最優化。
關鍵詞:積極情緒;消極情緒;初中生
一、引言
情緒是一系列主觀體驗的統稱,它是多種復雜的感覺、思維和行為表現綜合產生的生理與心理狀態(曾旻,2018)。情緒就是主觀體驗下的感覺、思維和行為的變化,積極情緒使人精神煥發,冷靜理智,做事效率提高,消極情緒使人萎靡不振,暴躁易怒,做事效率低下。情緒可以加強你,也可以削弱你。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情緒的影響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更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筆者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總是嘗試激活學生的積極情緒,疏導學生的消極情緒,將教育效果最優化。
二、積極情緒的激發
在教育管理實踐中,我總會尋找機會、創造機會,激活學生的積極情緒,實施最優化的教育和管理。具體從組織活動和體驗成功兩個方面開展。
1.組織活動
(1)全體同學參與的活動
心理學的情緒情感規律顯示,當一個人情緒激動,心跳加速的時候,恰恰也是一個人容易拉近關系,受別人影響的時候(2019,遲毓凱)。對于初中生而言,在校最容易組織的、全員參與的活動一定是運動會。我所帶的班級是一個體育特長班,所有的跑步類的項目都是強項,所以在運動會中,重點多拿獎項。我把全班分成運動員和非運動員。非運動員分為:由擅長生活管理的同學組成的后勤組,由擅長寫作的同學組成的宣傳組、由具有班級管理能力的同學組成的紀律組。細化到誰負責送水、誰負責喊加油、誰負責寫通訊稿……總之,每個同學都有分工,都能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個人和集體的緊密相依,運動會是一次班級凝聚力增強的良好契機。如果班級里沒有擅長體育的同學怎么辦呢?需要將“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理念貫徹到位,在開幕式上做足功課,拿“最佳創意獎”,比賽過程中拿“道德風尚獎”,確保每位同學都有事情可做,激發全體同學的積極情緒。運動會上的這種積極情緒將促使所有同學的集體榮譽感爆棚,尤其是七年級的組班初始階段。
(2)針對性的解決階段性問題的活動
從七年級下學期開始,親子矛盾明顯激烈,因為很多爸媽還是那個“碎碎念”爸媽,孩子已經不是“一切順從”孩子。母親節時,安排所有同學給媽媽寫一封“媽媽我想對你說”的感謝信,有針對性的選擇和媽媽關系緊張的幾位同學現場讀信,情真意切,還買了蛋糕,給媽媽過集體生日,營造溫情和驚喜,現場的情緒高漲,我就此實施教育。叛逆的小苗一個星期沒有和媽媽說話,當天晚上和媽媽和解了,并且主動和媽媽睡在一張床上聊天。父親節時,以“父親的手”為題,舉辦征文比賽,然后在學校的大禮堂,舉行“小手牽大手”活動。具體操作是在大禮堂的四周設置障礙,把爸爸的眼睛蒙上,讓孩子牽著爸爸“翻山越嶺”,體會當爸爸的辛苦和作為子女身上的擔當。正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和父母關系得到明顯的改善。
(3)主題班會
初中生開始對外表加以關注,為了激發積極的情緒,引導孩子們孩子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改變自我,特召開了“向陽生長”主題班會,班會課以影片“奇跡男孩”導入,同學們感同身受,快速聯結自我,接納不完美的自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如何改變自我。在這種積極情緒的感染下,一直因為體型而自卑的小奧同學,咬牙決定以運動的方式減肥,兩個月瘦身十斤,現在還在繼續,性格也開朗了許多。主題班會是非常有效的激發積極情緒的途徑。
2.體驗成功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包括:語言智能、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因此,每位同學都有成功的可能。表達好的同學,給他主持的機會,擅長唱歌、跳舞的同學,給他表演的舞臺......班上設立自律小達人,誠信小達人的獎項,讓每位同學都有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積極情緒,實施有效教育。
二、消極情緒的疏導
初中生情緒情感具有內隱性、強烈性。利用情緒情感的規律對學生進行教育,只有“激情”--激活他的情緒并不足夠,要從多個角度,從情緒情感規律出發,去實現我們教書育人的目標,教師應該做到知情、定情、共情(2019,遲毓凱)。知情就是先了解真實的情況,初中生的情緒內隱,不一定都表現在臉上,知情是疏導的第一步。強烈性決定了在疏導的過程中要穩定情緒,為第三步共情做好鋪墊。共情就是有同理心,理解學生的情緒。在疏導學生的消極情緒時,我首先知情、定情、共情,然后采取先情后理,或者先跟后帶技術實施教育管理。
1.先情后理
暴躁的小宇,有一次,由于和同學發生矛盾,一拳頭打碎了消防栓的玻璃。我在知情、定情、共情后,運用先情后理心理學技術,實施教育管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他很快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提出了按照校規賠償,并在全班同學面前做深刻反思。
九年級的同學,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唉聲嘆氣,情緒低落,我利用元旦晚會的機會,給每位同學準備了四樣東西,分別是溜溜梅、棒棒糖、苦丁茶和辣條,讓每位同學都必須品嘗,重點關注品嘗的先后順序,最后說感受,同學們很快就體會到:人生要經歷酸甜苦辣,先苦后甜等哲理,先疏導了消極情緒,再以書信的形式實施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先跟后帶
焦慮的小杰是個單相思,他對那個女孩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但是女孩不喜歡他,甚至是討厭他,總是躲著她。那么對于他,我采取的是先跟后帶心理學技術,甚至安排他和“夢中的女朋友”見面,以女孩之口勸他以學業為重,效果很好。
中考前,部分同學焦慮情緒嚴重,我表示能體會到這種情緒,但是適度的焦慮是正常的,并且有利于考試的發揮,然后帶同學們走出焦慮。我在考前給每位同學買了紅色幸運手繩,七顆棒棒糖,果脯應子。紅色幸運手繩寓意好運,七顆棒棒糖,果脯應子取諧音:七科都很棒,我贏了!有效的緩解了同學們的焦慮情緒。
教育管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不同階段、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不同。對于初中生而言,正值青春期,情緒情感的“暴風驟雨”期,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隨時都可以出現,我們可以利用組織活動和體驗成功來激發積極情緒,遵循知情、定情、共情三步,運用先情后理、先跟后帶技術疏導消極情緒,爭取教育管理效果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曾旻.情緒的重建: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情緒困擾【M】天地出版社
遲毓凱.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