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歡歡

早在20世紀30年代,西方已經興起對童話劇與兒童教育關系的研討,當時美國和英國將戲劇引入兒童教學課程。現在,很多西方國家正廣泛開展童話劇教育,甚至將童話劇教育列入小學教育計劃。目前,國內也普遍認同童話劇對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我園也一直在嘗試運用童話劇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天生喜歡游戲,如玩“過家家”、扮演小醫生、模仿動畫人物等。因此,童話劇作為一種戲劇性的游戲,恰好契合幼兒的天性,是一種能夠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游戲。
法國思想家盧梭較早地提出了將戲劇用于教育的思想——“由戲劇實踐中學習”;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也將戲劇引入經驗學習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提出的三種學習途徑中的“言語和音樂”也包含了戲劇。
在20世紀初,我國曾提出“讓兒童回歸兒童世界”。21世紀,幼兒教育界開始使用“戲劇教育”概念,北京師范大學的張金梅教授在一系列實踐探索的基礎上細化了兒童劇教育的形式,她認為“角色游戲”“故事表演”“情景游戲”本質上都屬于“戲劇教育”的范疇,她的研究為童話劇的教學實踐提供了依據。
1. 故事性及再創作性
戲劇情節是基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之上而進行虛構的,這就要求幼兒要將生活經驗融入表演,并通過回顧來反思日常生活經驗。
2. 互動性
戲劇需要人的參與,幼兒在與教師、同伴的互動中一起完成故事的編排和角色的扮演。
3. 實踐性
幼兒在童話劇表演時會模擬現實生活行為,這種反復模擬練習,反過來會加強其實踐的能力;劇本所描述的人類情感也會激發幼兒的思考,促進其提高表演水平。
戲劇教育學者羅伯蘭迪提出:“戲劇是一種自然的學習方法。”戲劇所包含的模仿、想象、扮演、分析與解釋,其實都是在學習語言與動作。我通過對各學派論著的比較,并結合童話劇的特點,將其積極作用整理為以下兩個方面。
1.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童話劇利用音樂的形式來表現故事情節,整個過程是音樂、舞蹈、語言等元素的結合。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感受到童話劇在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上的作用。
2.培養幼兒的社會性
作為一種集體活動,童話劇可以發展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童話劇的仿真性能讓幼兒體驗角色的情感,并掌握表達情感的技巧。
鑒于童話劇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活動,其實施過程涉及教學環節的周密設計和對衍生活動的把控。為了達到教學效果,童話劇在實施過程中應遵循兩個原則:幼兒的主體地位,即童話劇的內容和實施由幼兒自主選擇、決策與表演;教師的支架作用,即做到“幼兒在前,教師在后”,教師要給予幼兒必要的支持、觀察和評價,在幼兒求助時要及時提供幫助。
在遵循上述兩個原則的前提下,我將童話劇的實施流程總結為九個步驟。
通常,我們會在表演前征詢幼兒想表演的故事。大班幼兒已經能夠從他們所熟悉和喜愛的故事中挑選出若干選項,如《小青蟲的夢》《彩虹色的花》等,有幼兒提問:“我們只能演一個,究竟選哪一個呢?”立刻有幼兒回應:“我們可以通過調查問卷來決定呀!”大家都覺得這個方法很好,于是,我們發放了調查問卷,通過統計回收的問卷,發現票數最多的是《小青蟲的夢》。
我們在圖書區投放了多本《小青蟲的夢》,讓幼兒們自由閱讀。他們對繪本的內容充滿了好奇,如小青蟲那么丑,最后怎么就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我們由此切入點展開,在科學區投放了小青蟲,幼兒們每天觀察蟲寶寶的變化并做記錄,于是,我們又借機開展了科學活動“蟲寶寶生長記”。通過活動,幼兒們了解了蝴蝶的形態、生長過程和生活習性,同時進一步了解了小青蟲變蝴蝶的過程,豐富了知識經驗。幼兒們對小青蟲的蠕動很感興趣,學著它的身體進行扭動,于是我們又生成了音樂活動“小青蟲變蝴蝶”。在活動中,幼兒們初步嘗試創編小青蟲的動作,并嘗試借助舞動紗巾來感受樂曲的節拍與音樂風格。
通過五大領域生成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幼兒們對繪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很多幼兒想嘗試表演這個故事。于是,我們的劇本創編工作開始了。幼兒們用撕貼、連環畫、簡筆畫、符號記錄、泥塑、折紙等方式創編了各種劇本,我們稱這些劇本為“密碼劇本”。
在選擇角色時,我們摒棄教師挑選演員的做法,先發放調查問卷《我想扮演誰》,讓幼兒自選角色,再讓幼兒進行現場表演,以集體投票的方式確定每個人最終扮演的角色。在觀看別人演出的過程中,幼兒們也會從中獲得新的啟發和靈感,進而修正自己的表演。
逼真的場景是演好童話劇的關鍵因素之一,可以讓幼兒真正融入故事情境,進而體驗表演的快樂。我們設置了小舞臺——童話小劇場,提供道具、服裝、頭飾以及開放的基礎材料。幼兒們也會利用區域游戲時間制作所需要的道具,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也有利于幼兒理解童話、融入情境。
表演本身帶有自發性和創造性,改編劇本和排演是不斷循環、交替的,所以排演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如劇本中瓢蟲、螳螂都來參加舞會,如何區分它們的聲音?幼兒們又對昆蟲的叫聲進行了模仿。經過教師的引導,幼兒們精心推敲了角色的語音語調。根據角色特點和幼兒的特長,有機地融入音樂、舞蹈等元素,也增強了童話劇的舞臺表現力和感染力。
一部完美的童話劇,配樂也是至關重要的,有了音樂,幼兒的表演才會更加鮮活。幼兒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搜集了動聽的音樂,第二天帶到班級“集體PK”。在反復傾聽、欣賞并討論后,我們在童話劇中加入了幼兒熟悉的歌舞《大王叫我來巡山》,還有一些幼兒熟悉的奧爾夫音樂。這些歌曲既能吸引幼兒,讓幼兒積極參與表演,又能與童話劇劇情相結合,完善和豐富了童話劇的表達。
利用家長開放日活動,我們向家長們展示了幼兒的表演。活動當天,家長和幼兒各自分配好任務,有負責化妝的,有負責擺放道具的,有負責調試音響、攝像的,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幼兒們各顯身手,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意。
活動結束后,教師用照片、視頻等方式,及時組織分享交流會,讓幼兒通過繪畫和標記符號的形式進行總結記錄,教師幫助幼兒用文字記錄,讓幼兒討論、總結此次活動的成功與不足之處,在總結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感受成功、提升經驗,從而使幼兒自發地提高表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