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盡管英語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但是中文和英文的語法、詞匯和修辭卻相去甚遠,以至于在翻譯成中文時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因此,作為專業翻譯人員除了需要采用特定的翻譯技巧,還需要同時具備中英文雙語語法和語言技能。否則,將會很容易出現翻譯生硬、提筆忘詞等情況。因此,本文通過分析翻譯過程中的問題,提出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實用技巧。
關鍵詞:英語筆譯;翻譯技巧;語言功底
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與世界融合的步伐不斷加快,對英語翻譯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筆譯是英語翻譯的組成部分,這是因為只有掌握翻譯技巧和要點,才能顯著提高英語筆譯的效率和質量。從某種意義上說,筆譯實際上是學生學習和老師指導之間的雙向過程,因此老師需要注意與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信息和思想交流。英語筆譯課著重于筆譯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解釋,以提高學生的筆譯技能并為我國培養更多才華橫溢的英語翻譯人才。
1筆譯過程中存在問題分析
1.1詞匯和短語積累不足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需要掌握聽、說、讀、寫、譯這五項基本技能。在這五種基本技能中,最難掌握的是譯,而譯是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我國英語教育起步較晚,導致目前的大學教育的英語學習也不過是處于起步階段,且英語課程僅充當補充課程之一,對英語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同時,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對西方文化缺乏足夠的了解,使得學生難以掌握相關的詞匯、短語和語法,大大增加了學生翻譯的難度。不難發現,足夠的詞匯和語法知識是掌握翻譯技能的首要條件。在翻譯的過程中,如果缺少相應的詞匯和短語的積累,則對相關語法的知識是不夠的。即使在翻譯部分簡單句子,也很難保證簡單句子翻譯的準確性。因此,學生需要加強詞匯和短語的積累。
1.2缺乏英語翻譯實踐經驗
筆譯的最終目標不是漢英和英漢翻譯的簡單過程,而是提高譯者的翻譯能力和提高他們的翻譯技能。對于當前而言,很多人還不能清晰認識到這一點。筆譯不是一個簡單的翻譯過程,要更加重視翻譯技術在翻譯過程中傳達語言和思想的應用。如今,大多數英語教師普遍嚴重地忽略了實踐培訓在翻譯中的重要作用,并使用記憶來教授翻譯課程以學習和獲得相關的理論知識。此外,大多數英語教師通常在翻譯課程教學中著重分析例句和課堂練習,這不能改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質量較差。從長遠來看,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將逐漸減少,甚至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缺乏實踐的教學模式將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英語老師要模擬學生對英語文化的接觸,并充分激發了他們的活力。為了激發靈感,需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用性,并介紹英語的文化背景,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筆譯學習的課堂,真正掌握翻譯方法和技能。
1.3上下文銜接不足
英語是典型的詞匯豐富的表音文字,有時是多義的。在翻譯時,翻譯人員需要注意文章的連接性,并確保翻譯是合乎邏輯的和連貫的。因此,在翻譯過程中,翻譯人員必須首先閱讀全文,以理解上下文的邏輯關系,以確保文章的整體連通性。目的論認為翻譯活動應遵循“目的性、連貫性、忠實性”原則,但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譯者常常不注意語境的銜接性,進而致使翻譯內容或某些詞在文章中會被誤解,并嚴重影響翻譯質量。
2英語筆譯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實用技巧分析
2.1詞性轉換
詞性轉換不是要更改單詞的含義,而是要更改單詞的原本屬性。英語和中語的詞匯和語法存在非常多的不同,在英文和中文的翻譯過程中,可以直接翻譯一些單詞。但是英語和漢語的表達取決于詞匯和句子而有所不同,“一個蘿卜一個坑”的這種翻譯方法不能直接應用。由于翻譯的需要,因此需要詞性轉換。為了使翻譯更加自然,可以將把英語里的詞性翻譯成漢語里新的詞性。
I admire your decision to fight for the difficulties in preparing the examination.譯文:你決定戰勝復習考試中的困難,這一點我很羨慕,這句話中的名詞“decision”在翻譯成漢語時被翻譯成了動詞。
You will get a better translation if you have a careful study of the original text.”這句話中,“translation”、“study”等詞雖然詞性為名詞,但在翻譯時可將其翻譯為動詞,即“如果你對原文進行認真細致的研究,你就能翻譯得更好。”有些短語中作為中心主體詞的名詞往往可轉譯成動詞,如to have a rest和to have a good look at里的rest和look.
You must be tired. Why dont you take a rest?譯文:你一定很累了,為什么不休息一會呢?
2.2意譯法和直譯相結合
所謂的意譯法是指翻譯人員必須在翻譯過程中翻譯原始文本中隱含的含義。因為沒有背景,所以原始文本的翻譯變得毫無意義,并且原始文本的含義也變得難以理解。一旦翻譯了句子中包含的含義,讀者將更容易理解這一陳述并非毫無根據,并且具有特定的淵源和特殊性。
例如:President Chirac,when he was Mayor of Paris,paid same air tickets in cash.
譯文1:希拉克總統在做巴黎市長時曾用現金付機票款。
譯文2:法國總統希拉克在巴黎當市長的時候曾用現金購買機票。
譯文1和譯文2都是正確的,但是譯文2把希拉克的背景補充翻譯出來更加便于讀者理解。
在翻譯英語或漢語諺語時,不能通過簡單的直接翻譯清楚地表達出諺語的含義,讀者也無法理解其含義,而通過意譯也無法清楚表達出來。此時,使用直譯和意譯相結合起來的翻譯方法,可以使直譯保留原語言中的形象和情感,并使用意譯顯示其擴展含義。
例如:(1)He is a man of family.
他出生名門。
(2)Money is the last thing he wants,and you won't succeed by offering it.
他想要的是成功,你給他錢也是白搭。
為了靈活地利用翻譯技巧和策略,翻譯人員需要學習鉆研業務知識,提高其業務知識技能,并不斷提高其英語和中文的綜合實力。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各種翻譯技巧并翻譯出色的作品。
2.3增譯法
增譯法是根據含義、修辭或語法的需要,根據不同的觀念、語言習慣在兩種英語或中文添加一些單詞,目的是使譯文忠實表達原文的信息與風格并使其合乎表達習慣。但是,請記住添加的單詞是與語法含義相匹配的單詞,而不是無中生有。另外,根據特定的文章或內容,添加詞匯的情況也有所不同。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可以任意地去增加一些幫助理解句意的詞匯以便更準確地表達原始文本的含義,切不可胡亂增添。換句話說,通過增譯法,可以使翻譯邏輯更加完整,并使內容更易于理解。如:
(1)Some metals are easy to machine;others are not.
一些金屬加工起來比較容易,而另一些金屬加工起來卻比較困難。
(2)Indeed,the reverse is true.
實際情況恰好相反。
2.4省譯法
想運用好省譯法,尤其是從中文翻譯成英文時,需要具有良好的語法能力。通過比較中文和英文這兩種表達方式,翻譯人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語實際語法知識的運用。例如,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不翻譯英語代詞、冠詞和連詞,但漢語的詞性概念相對較弱,因此不翻譯也不會對整個句子的完整性和表達方式起到任何作用。因此,通過學習和應用省譯法,不僅可以減少語言規則中的錯誤,提高語言應用能力,還可以自主練習語言,提高學習效果。如:
(1)When the pressure gets low,the boiling point becomes low.
氣壓低,沸點就低。
(2)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
地球繞著太陽轉。
3結語
語言是每個國家文化的精髓,而翻譯是掌握該精髓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作為翻譯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譯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含義和價值觀念,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也可以有效地促進不同國家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增強不同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通常,翻譯人員在翻譯時必須始終遵循高標準和嚴格要求的原則,并要謹慎地運用技巧,以使目標語言更加美觀,并準確地傳達原始思想。不求最好,但求更好,譯者的技能很難用特定的標準來衡量,但是只要他們有耐心,總是尋求進步,并認真對待所有翻譯工作,自然地就可以更出色完成筆譯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星宇. 淺談英語翻譯中筆譯的要點分析[J]. 海外英語(下),2019(2):57-58.
[2] 劉宇飛. 英語筆譯中常見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 青春歲月,2019(7):43.
[3] 嚴麗. 英語筆譯教學中錯誤分析理論的應用研究[J]. 海外英語(上),2018(12):261-264.
[4] 陳蘭茜. 英語筆譯中常見的誤區及應對策略分析[J]. 未來英才,2018(4):182.
[5] 楊翹嘉. 英語翻譯中筆譯要點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2017(12):31.
作者簡介:李佳卉(1998.04.22)女,漢族,河南濮陽人,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