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蘇文
摘要:美術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是幼兒表達內心世界最直接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造型藝術,是培養幼兒創造精神的最好的課程之一。而音樂欣賞則能充分發揮幼兒的的想象力,在音樂的渲染下,幼兒可以盡情的表現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陶行知先生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在音樂欣賞中浸潤幼兒美術活動,解放孩子的思想,使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身體,使他們能動;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盡情的玩,盡情的畫,說出他們對現實世界的精彩神奇的理解,創造出五彩斑斕的兒童畫。
關鍵詞:音樂欣賞;浸潤;美術活動
創造力的僵乏是可怕的,失去了創造力無異于裹足而行。而缺乏創造力,小到對個人的成長,大到對時代的進步都是有很大的傷害。孩子是世界的未來,是我們的明天,沒有創造力的明日世界是我們所不想見到的。中國孩子創造力缺乏的問題應該受到重視,并得到積極改善。創造力是幼兒能力的最高表現,它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普遍的認同。發展創造力,能豐富想象力,提高審美力,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利于幼兒健康個性的形成。因此,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非常重要。
新《綱要》中提出:“通過學習美術活動,豐富幼兒的視覺、觸覺,發展幼兒的空間思維和動手能力,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及美術的實踐能力,達到能用美術來表達自己情感和思想,從而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完善人格。”就學科的特點而言,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最有效途徑之一。而幼兒音樂教育能夠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能夠發展幼兒的聽覺能力和記憶能力;能夠發展幼兒的語音能力;能夠激勵幼兒主動、自信地參與活動。因此,在音樂欣賞中浸潤美術活動能讓幼兒的創造力得到更大的發揮。
一、幼兒音樂欣賞中浸潤美術教學活動的研究價值
1.浸潤式美術教育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的興趣不是天生的,是在一定條件和影響下產生變化的。音樂融人到美術活動,能使美術活動有新的活力,能極大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開展浸潤式美術教育能讓幼兒對美術活動有一種新的體驗,讓幼兒更樂于參與美術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2.浸潤式美術教育能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
以往的兒童美術教育中,教師大多采用了灌輸式教育方法。其直接表現就是教師以為中心,將其所掌握的有關美術的知識無條件地灌輸給兒童,兒童沒有自身的感知和體驗,即沒有直接與美術作品進行對話,因而喪失自我感受、自我創造的能力,最終導致其審美素質下降。在美術活動中融入音樂,可以促使幼兒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不同的音樂形式對于幼兒來說都是一種不同的體驗,用舒緩的音樂可以讓幼兒繪畫柔和的線條,展現出寧靜之美,用輕快的音樂可以使作品更形象生動。教學活動中,利用美術表現畫面創設情境,運用音樂調動幼兒的多種感覺,視聽結合,使幼兒對教學內容清晰明確,幼兒不僅能在音樂中感受美,音樂也正是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源泉。兩者相互融合,能給幼兒更多的發揮空間,充分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浸潤式美術教育能豐富幼兒的情感。
情感在美術教學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美術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藝術教育寓教于樂、生動形象、感人的優勢。心理學實踐證明,當個體出現愉快樂觀情緒時,整個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在兩者結合中還可以激發學生的繪畫靈感,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幼兒音樂欣賞中浸潤美術活動的園本教材的開發
圍繞浸潤式美術教育的教育課程綱要,如何轉化為適合幼兒的園本教材,是研究的關鍵。音樂欣賞中的美術活動的園本教材開發主要是研究“各年齡段的浸潤式美術活動應該如何開展?”、“怎樣設計選取音樂?”“怎樣關注小中大班幼兒對音樂欣賞及理解能力的問題?”“怎樣在不同類型的音樂中浸潤美術活動?”……總結經驗,優化教學案例,形成各年齡段幼兒音樂欣賞中的美術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注意不同音樂種類的選取,從而初步形成科學有序的浸潤式美術教材,使幼兒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不斷積累經驗。
音樂、美術有共同的教育目標、基本思想和原則;兩者都能激發幼兒情趣,體驗審美感,體現成就感;兩者都是幼兒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兩者都是幼兒的精神創造活動,同為發揮幼兒創新潛能的最佳載體。而在音樂活動中開展美術活動,將美術活動與音樂活動相結合,可以盡音樂之所能來促進幼兒創作美術作品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現力。舒緩的音樂可以促進孩子安靜,幫助孩子想象,并能很好的起到自律的作用,輕快活潑的音樂可以讓幼兒放松,心情更加愉悅,激發幼兒的創新,在不同創作中起到渲染的效果。所以音樂活動與美術活動相互融合、浸潤,能給予幼兒更多的美術創造的靈感。
三、幼兒音樂欣賞中浸潤美術活動的教學方式的探索與研究
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特點、園本浸潤式課程綱要和教材,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研究如何把各種浸潤式美術與現行課程有機結合;研究如何運用各種策略和方法開展音樂欣賞中浸潤美術的教學活動,形成適合我園教育需要的多種實施方式的美術教育系列內容,豐富我園的課程內容與結構,發展幼兒欣賞和創造的能力。
1.更新觀念,轉變傳統教學模式
幼兒園經常會把音樂和美術分開就行單獨教學,一直采用古板守舊的教學方法,《指南》中將音樂和美術歸為藝術領域,說明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隨著課程改革和課程游戲化理念的不斷深入,將音樂融入、浸潤美術活動之中,更能發揮幼兒的創造力,促進幼兒對美術創作的興趣。
2.挖掘素材,探索音樂之中的美
收集整理一些經典、結構清晰的音樂融合進美術活動之中,幼兒的知識經驗有限,不易聽辨和記憶,為幼兒選取活動內容時,必須考慮到該作品的內容、形式、風格是否豐富、多樣。如果選取的音樂屬于歌唱類,要考慮到歌詞是否淺顯易懂,是否想象生動;如果音樂作品屬于器樂曲時,結構要單純、工整,長度適中。幼兒能清楚的分辨音樂的不同之處,從而大膽的創作美術作品。
3.創設環境,感受浸潤式美術氛圍
《綱要》中提到:“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有效利用環境資源,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環境對幼兒的生活與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為幼兒創設一個音樂與美術相互融合、浸潤的環境,使幼兒在與環境的對話、互動的過程中,提高藝術感受力和表現力。
幼兒美術教育需要的就是給予幼兒大膽想象、創造的空間,在音樂欣賞中浸潤式美術教育更是在原先固定思維的模式上,打破孩子的美術活動的局限性,從多元角度給予幼兒欣賞美與發現美的機會。讓幼兒不是為了“繪畫”而繪畫,而是從各種活動中發現美,繼而產生表達美的欲望。
參考文獻
[1]、江蘇陶行知研究會.陶行知文集[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3]、劉云艷主編.幼兒園教學藝術[M].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4]、楊燕虹.“六大解放”思想在幼兒教育的實踐與探索.科技展望[M].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