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瑤
【摘要】國家課程項目式學習倡導將國家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相聯系,開展項目式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簡要分析項目式學習的研究背景及現狀,指出實施項目式學習勢在必行。結合滬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特征,通過具體案例探討對小學英語課程進行重構時,項目式學習的學習模式調整及其應用特征。為項目式學習在基礎教育領域得以進一步落實,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滬教版教材;教學設計與實踐;應用特征
一、研究背景
在核心素養發展背景下,近年各類教育部門都將項目教學法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措施,倡導基礎教育階段開展項目式學習。通過國家課程項目重構的方式,將課程的核心知識點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相聯系,學生解決真實生活問題過程中,促進其核心素養全面發展。深圳作為教育改革楷模先鋒,其教材改革走在前沿。基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滬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編者融合課程重構的先進理念,編寫全新教材。為在小學英語中開展項目式學習提供極大的支持。
項目式學習融合了多種先進教育理念。“項目式學習是以構建主義理論為指導,強調學生在真實問題情景中探究學習,從而提升學生多元能力的教學模式。” 構建主義認為,學習是通過在一定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中獲得的原始知識和經驗來構建新知識的過程。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個體擁有不同優勢,教育者應該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智能優勢,互助合作。項目式教學是圍繞具體學習項目,整合學習資源,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構建完整的知識技能,從而提升綜合素養。
二、文獻述評
張文蘭,蘇瑞(2018)在文獻研究中指出,國際上項目式學習研究領域涵蓋高等教育,工程教育,科學教育等。境內則集中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并聚焦英語學科。項目式學習的技術支持,學生評價,小組協作等研究數量較少。可見,項目式學習在國內外都日漸深入和成熟,但涉及文科類,基礎教育領域的相關研究還相對較為缺乏。
石慧(2020)的文獻研究中總結了項目式教學應用及效果:Wriglry(1998)闡述了項目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包括選題,制定計劃,深入研究,產出產品,共享成果以及綜合評估。Thomas(2000)指出,在項目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如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Wurdinger(2007)同樣發現項目式教學運用主流學習中,反饋的學習效果很好。可見,項目式學習對于提升學生多元智能,對于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都有毋庸置疑的促進作用。
三、項目式學習模式的提出與應用
1.滬教版英語教材特點
教材編寫體系為“模塊建筑式”。以模塊為單元組織教學內容,各模塊含3個單元。每模塊圍繞一個主題;每個單元討論該主題下的具體話題。為保證語言知識和技能螺旋式上升,教材模塊間相互補充,同一模塊主題在不同年級循環出現。
通過項目重構,教師需選取與生活語境功能關聯的話題,重審教材模塊主題,調整單元內容,將孤立分散的知識點整合到解決該問題的子任務中,學生在項目中將建立并更新知識結構體系。以教材Module1 Getting to know you為例,一到四年級的主題都是“Getting to know you”。隨著年級上升,單元知識點由簡單的自我認識和打招呼到詢問他人情況,是一種層次遞進的知識構建過程。
2.項目式學習的模式調整
筆者在實踐中發現,開展項目式教學由教師鉆研教材,聯系生活需要解決的問題后進行教學設計。在開展項目活動時,學生是主體,但全程離不開教師提供知識支架。課堂和課外活動的開展、指導探究合作學習、過程性及總結性評價等是項目順利進行的關鍵。
3.項目式學習的實踐案例
項目式教學融入小學教學課堂中,很大意義上為傳統課堂提供了補充。筆者以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學英語教材(深圳版)為例,選取代表性項目式學習案例 “Protect the animals”進行介紹與分析,討論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模式的應用。
4.項目式學習的應用特征
(1)依托教材,創建真實情境
項目式教學按需立項。教師發現生活中的問題,聯系矛盾與學習主題,為學生創建真實具體的學習情境。在以上案例中,筆者提出驅動性問題如“保護動物我們可以做些什么?”驅動性問題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筆者強調以教材內容為依托,創設生活情景要真實有效。
(2)教師主導,確保學生主體
教師始終發揮主導作用,如引導學生明白每個子項目的流程設計以及任務間遞進的關聯。同時關注并協助解決項目過程中學生遇到的真實問題。學生要外出宣傳保護動物,則需先瀏覽教師推薦的網頁自主學習動物相關知識,在教師課堂引導下深入討論“What”“Why”“How”。筆者強調在項目實施前,應對項目進行結果預設。在項目實施時,開展不同層次的小組合作學習而實現學生主體地位,如討論,制作作品。
(3)學習支架,網絡環境共同助力
筆者總結了四類常用的學習支架,分別為:詞庫,練習紙,數字工具,課外協助。在大數據時代,學習手段需“網絡支持”。新媒體技術支持的項目式學習陸續嶄露頭角,而支持項目式學習的主要技術依然是網絡。教師合理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資源,如瀏覽網頁,完成PPT制作,利用手機或VCR錄制剪輯短視頻,網絡展示作品,進行投票。
(4)評價體系覆蓋面廣
項目式學習評價聚焦學生能力的提升。[4] 重視階段性評價,如學生參與度,小組合作性,思維發散性,解決問題創造性。拓展評價主體,如多主體評價,家長,學生,科任老師參與評價。以上項目案例中,筆者對階段性作品進行評價,如畫作,海報,視頻等。邀請科任老師參與評價,家長協助外出活動。評價體系覆蓋面越廣,能發掘學生多元智,有利于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四、結語
項目式學習在多國家,多領域都正在開展探究和實踐,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美國的STEAM教育,芬蘭的“主題情景式”課程都是卓越的項目式學習成果結晶。基于不同國情,不同地域的教育情況,在開展項目式學習時,切忌照搬照套。教師如何基于國家課程的核心知識,通過研究教材,深度融合生活亟需解決的問題當中仍存在困難。本文通過分享項目式學習案例,首先提出根據教材特征對教材進行主題統整,跨單元,跨模塊,跨教材,跨學科的課程整合。其次,提出項目式學習模式四步走:確定選題,問題驅動;制定計劃,分組分工;工具支持,探究合作;分享作品,綜合評價。最后,在開展項目式學習時,需創建真實情境;教師主導以保證學生主體地位;構建豐富的學習支架以及多維的評價體系。本文探究及實踐經驗總結,希望能為基礎教育,實施基于國家課程的項目式學習提供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張文蘭,張思琦,林君芬,吳瓊,陳淑蘭.網絡環境下基于課程重構理念的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踐研[J].電化教育研究,2016(02):38-45.
[2]吳常果.基于微學習的一棟學習平臺構建理論基礎初探——以提升高職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為目標[J].科技風,2019(04):68.
[3]楊雪萍,李鳳琴.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教學的整合[J].教學與管理,2008(09):89-90.
[4]張文蘭,蘇瑞.境外項目式學習研究領域的熱點、趨勢與啟示[J].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18(05):91-102.
[5]石慧.小學英語課堂項目式教學初探[J].英語廣場,2020(02):124-125.
[6]張春柏,施嘉平.英語教師用書(三年級·下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1(2020.1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