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的帶來,傳統理念下的財務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需要在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搭建良好的平臺,整合網絡資源,提升學生學習的記性好,保持新型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束縛,順應時代的發展路徑,為以后的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需要問題,之后,以市場就業為導向為基礎,針對性的構建出科學的財會課程的改革路徑。
關鍵詞:移動學習環境;高職財務會計;《會計實務》
一、問題的提出
高職財務會計專業課,不僅需要基本的專業性素養,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會計人才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與價值,我國會計準則也開始向著國際化的準則實施靠攏,并且為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現代化信息應用的基礎上,提高專業技能素養,給予會計核算單位更掉的需求。為了進一步滿足當地經濟的發展需要,深化職業教育改革[1]。就需要以職業技能為核心,強化實踐能力培養,加大項目建設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加大校內外的實習基地建設。在《會計實務》課程的基礎上,真正實現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零對接”[2]。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大部分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課程依然還在使用固有的教學知識教學建設,并且單一的傳輸式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集中力不足,抑制了想象力。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甚至還會使用一些死記硬背的方式實施建設,減少了實踐中的靈活性。移動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在此環境中,可以有效的整合時間,并且打造高職“金課”。鑒于此,如何使用移動環境優勢,建立科學的高職財務會計專業課教學方法?就成為了當前形勢下,眾多學者需要探究的主要內容和問題。
二、移動學習對會計課程教學的作用
在當前的形勢上看,《會計實務》課程具有較強的精確性和規則性,操作性,如果單一的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那么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使用移動教學的方式,那么就可以達到有效的課程建設需要。移動學習的時候,首先,可以增加對應的趣味性建設,強調數據的精確性[3]。使用移動學習的方式,就可以在不受到時間和地點限制的情況下,引導學生自主的選擇可以交流學習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增加了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其次,可以增強實務操作能力。也就是說,需要在會計實踐性的基礎上,保持很好的實踐性能力培養,提高對應的效果建設。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如果使用移動學習的方式,學生使用手機或者是電腦的方式都可以實現線上的學習,并且提高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達到務實操作的主要目的[4]。最后,會計教師可以實時性的掌握課程教學的效果。也就是說,傳統視角下的教學方式很難得到很好的詮釋,并且使用測驗或者是作業修改、課堂提問等方式,都無法滿足當前的發展需要。此時,在移動學習的背景下,教師就可以使用網絡平臺的方式,解決信息滯后性的問題,并且可以隨時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真實的教學內容進度,在針對性的基礎上,達到因材施教的主要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以此來滿足當前的建設效果[5]。
三、移動學習環境下高職財務會計專業課教學方法改革路徑
(一)課前線上互動,初步了解學生
從傳統的視角看,學生在實施課堂教學之前,需要提前2到3天的時間到學習內容上,實施移動平臺的有效建設,并且授課的內容和方式都可以在視頻或者是課件等內容當中,夯實基礎,展現教學內容的靈活性。需要在財務會計務實課程的基礎上,合理的規劃。例如:《會計實務》課程當中在學習“發出存貨計價方法”相關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先上傳一些學習的資料,并且每個月的時候,需要上傳相關的學習資料,在使用加權分析法實施任務建設的時候,需要保持整體的語言解釋思路融入到其中,并且根據語言任務,合理的整合,上傳給教師。其次,需要進一步的提出疑惑性[6]。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整合思想,結合知識點和技能,保持很好的線上交流,之后,需要整合思想報告,加大互動,找到適合的解決方式。在預習中,很容易出現疑問并且學會思考。在互動中,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并且找到適合的解決方式。例如:《會計實務》課程當中,在學習“出存貨計價方法”相關知識的時候,需要對各種計價的方式或者是存貨發出的成本影響是不能理解的。此時,在學生的質疑中,同學之間就可以相互溝通,進而節約課堂當中的時間。最后,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也就是說,學生可以結合上傳的學習資料,完成教師發放的任務,并且獲得一定的預習成果。例如:在學習《會計實務》發出存貨計價方法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結合當前的任務思路,建立很好的邏輯性思維,以此來提高教學預習的質量,為學生以后的自主性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課中線上線下互動,達到教學目的
第一,需要學生在線下的展示中,加大其中的內涵點評,并且找到可以優化和修改的地方。例如:《會計實務》發出存貨計價方法的知識學習的時候,學生就可以結合實際的內容,將每個月結尾的時候,“加權平均法計算”的相關知識建設相互融合到一起,并且適度的點評,并且根據這些問題,合理的整合思路,有效的完成多元化的任務建設。第二,會計專業教師需要在歸納知識點的基礎上,合理的整合,并且完成線上和線下的互動內容。在掌握了這些內容以后,就需要使用歸納的方法,在線上的互動中,合理的投票或者是搶答。在這些內容完成以偶,就可以有效的提高知識技能,將復雜的內容轉變為簡單的方式進行理解,為以后的進一步知識升華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會計實務》的時候,上述的知識點,教師就可以使用主題探究的方式,以調查問卷的方法,讓學生在真實的數據中,實施有效的思考。并且在實踐中,分析各種計價方式對存貨發出低成本的影響,分析可比性的質量需求,達到知識上的融會貫通,保持科學的發展和延伸路徑,為以后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第三,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布置線上的新任務,并且先獨立思考,在完成不了以后,加大合作建設。此種方式主要是為了檢查學生線上的預習情況,可以對學生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一般這個任務需要比預習時候發出的任務難度高一些。但是,不可以浪費太多的時間,需要在合作團結中,提升對應的職業素養,保持科學的發展路徑,為下一步的發展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會計實務》相關內容的時候,就可以結合這部分內容,下達下一個任務。讓步學生結合現在的實際情況,分析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使用先進先出法的方式,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到了最后的利潤是處于偏高的境地,還是處于偏低的境地。在這樣的問題思考中,學生就可以使用移動平臺,將結果上傳上去,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些上傳的結果,合理的分析,實時性的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選擇出最佳的答案[7]。
(三)課后線上互動,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學習成果
第一,在使用了移動學習平臺以后,教師就可以鞏固知識,提升學習任務,保持很好的統籌規劃。結合新任務的內容需求,分析線上的點評,并且及時的分析自己的學習情況。在互動的情況下,整合知識點,提升技能性發展,為以后的建設和延伸提供良好的基礎。第二,需要緊跟著完成不同的新任務。課前的任務不能太難,但是課后的任務就需要體現較強的綜合性。將發出存貨的賬務處理與計算相互結合起來,以此來提高對應的綜合性能力。
(四)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的反思
移動學習環境下高職財務會計專業教學,獲得了很好的優勢構建。第一,學習目標任務得到了分解,并且重視課前的預習情況。對于《會計實務》課程來說,知識點比較的繁多,只有教師明確教學任務,才可以對難點實施分解,提升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調查問卷在課前建設的時候,預習的時間不可以超過半小時,需要在精煉的基礎上,完成任務,提高積極性。第二,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合理的整合,并且建立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對于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師來說,不僅需要提高自身的綜合性專業水平,還需要掌握網絡資源的制作。例如:可以使用微課等方式,錄制課件,并且以學生為基礎上,幫助學生認知的學習,并且收集優質的信息,達到精品課程的境界,并且使用預習平臺系統的方法上傳任務,并重新梳理這些資料,或者是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很好的詮釋基礎,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掌握對應的知識點。第三,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也就是說,需要在線上和線下的混合教育方式中,將課前和課中、課后的內容相互整合起來,并且參與其中,保持過程的有效建設,加大多元化的知識體系建設。教師還可以使用網絡教學平臺記錄的方式,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并且深度的挖掘學生的學習行為,找到學生的學習規律。根據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針對性的構建過程性評價。與此同時,還可以即將課內的評價和課外的評價相互結合起來,客觀的形成內容基礎,保持多元化的建設和發展,保持不一樣的思維路徑。第四,需要構建崗位技能為核心的《會計實務》課程內容體系。在移動學習環境的基礎上,合理的統籌規劃,縮教學內容和崗位技能之間的距離,并且需要強化實踐部分的知識,突出應用技能。在完整的理論體系中,分析教學內容職業化的需求,保持很好的內容重組,加大會計崗位的技能需要,分析對應的能力分解,加大知識點的重點排序,形成不一樣的會計崗位任務導向課程總體結構規劃[8]。在崗位的需求中,可以將出納、材料核算、工資酬薪核算、稅務核算等崗位內容相互整合起來,保持“適度 + 夠用”的原則, 構建 “知識、能力、證書”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體系。強化會計職業技能,加大實踐教學比重,建立“單項實訓”+“綜合實訓”的實踐教學模式,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優化實踐教學環境。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注重技能考核和過程考核。
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移動學習的背景下,教師需要結合課程的特點,將移動學習的優勢性呈現到大家的面前,并且課前、課中和課后等幾個視角,合理的統籌規劃,提高知識內容的針對性。靈活的使用移動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任務性,增強實踐性建設,加大團隊的交流與合作。在互動中,學會分享,學會思考問題,并且針對性的構建出科學的解決路徑。
參考文獻
[1]范海敏.基于全人教育觀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創新模式的研究——"學案導學"教學法[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 000(001):P.94-97.
[2]崔維瑜.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以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消費導刊, 2019, 000(033):98.
[3]高利軍.在TAFE模式下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J]. 內蒙古煤炭經濟, 2020, No.305(12):213-214.
[4]李秀霞,余培先."理實"一體化在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群的實踐研究[J].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v.18;No.69(01):79-82.
[5]魏小華,徐建亮, 周明安,等.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工業機器人課程改革與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創新教育研究, 2021, 9(2):6.
[6]徐霄,劉珊,李玉存."互聯網+課堂"背景下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研究——混合教學模式[J]. 時代經貿, 2020, No.505(08):104-105.
[7]肖瓛瓛.翻轉課堂應用于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改革中的難點突破[J]. 現代職業教育, 2020(43).
[8]王麗平."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J]. 納稅, 2019, v.13;No.243(27):91+93.
作者簡介:蘇麗秋 1984年10月,福建德化,女,漢族,講師,管理學學士學位,企業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方向
基金項目:本文系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2020年院級研究項目“移動學習環境下高職財務會計專業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以《會計實務》課程為例 ”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