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玉
摘要:現階段,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新課改教學任務的不斷深入,創新教學理念,調整教學結構成為我國各階段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推進的一項任務。中職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搖籃,在這一任務中應首當其沖,發揮自身作用,調整人才培養方向,促進人才綜合發展。本文立足于中職數學教學,對如何在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促使學生綜合發展展開分析,旨在為相關崗位的工作者提供合理建議。
關鍵詞:中職數學;信息技術;教學整合
前言:
在中職階段,相比于其他學科,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復雜性相對較強。中職學生自身大多不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自主能力,面對抽象復雜的知識點,極容易產生抵觸情緒。適當地整合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化解這一問題。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到抽象知識的形成過程,能夠找準學習的切入點、探究點,降低自身的學習難度,切實加強教學效率,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穩步發展。
一、整合信息資源,優化教學結構
相比于普通學生來說,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基礎薄弱、學習基礎不高且文化素質較低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具有較強的自主能力,很容易產生溜號分神,尤其是在接觸數學這一門抽象性、復雜性較強的學科時,學生的不良態度會更加明顯。在這一前提下,如果教師繼續采用傳統的硬性教學手段,那么自然只會加劇學生對于學科的抵觸,最終形成惡性循環。但引入信息技術之后,整體局面就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課堂上,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具體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也可為學生詳細介紹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生動形象的素材帶動下,學生很容易就會集中注意力,并逐漸跟隨教師深入數學實踐,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解深度與學習效果[1]。
例如,在講解“統計”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在早晚高峰時拍攝一些路段的照片,并設計一張相應的統計表。在統計表中,明確表示不同交通要道在不同時間段的人流量。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拍攝的照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看來,這張照片是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但是與數學學習之間卻好像毫無關聯,由此自然會產生學習欲望。接下來,教師可繼續引導,為學生出示提前準備好的統計表,并列出相關統計數據,詢問學生“有哪些同學可以告訴老師,在這張統計表中你們看到了哪些信息?為什么?”有的學生表示自己看到了人流量最多的一個時間段,有的學生表示自己看到了早晚高峰人流量不同。通過這一方式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也可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項任務,要求學生以班級為單位,調查節假日時間段,距離家最近的交通要道在一天以內不同時間的車流量,并做好統計。
在整個任務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均是以主體存在的。而在統計的過程中,能夠深刻了解隨機抽樣、隨機事件概率的數學化概念,深化理解,加強掌握。并且,也可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學以致用的思想,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打造高效課堂。
二、搭建信息平臺,提升探究能力
結合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分析來看,大部分學生對于數學仍舊無法產生興趣,但是對于信息技術他們卻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把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相互整合,在數學課堂上搭建學習平臺,為學生探究能力、抽象能力的發展提供有效輔助。并且這一方式,也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其主動與其他同學展開交流,有效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鍛煉核心素養。這些能力對于職業院校學生的成長發展來說十分重要、
例如。在講解“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如果教師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手段,通過板書以及口述的方式,為學生講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形成原理,那么很容易學生就會產生疲勞感,從而分散注意力,甚至會出現思維理解混淆。對此,教師可以引進信息技術,借助信息平臺,利用其中的一些軟件,直觀具象的為學生展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使之了解相交、相切、相離之間的區別。教學時間允許的話,教師也可隨機選擇學生走上講臺,根據命令繪制出不同的直線與圓位置關系。
雖然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來說,這些模式要更耗費教學時間,但形成的教學效果卻并不僅僅是事半功倍[2]。簡單來說,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知識會達到深層次的掌握理解,同時也會使之逐步對數學學習產生欲望,潛移默化培養起自身的探究意識及自主學習能力。
三、巧用技術輔助,完善學科素養
結合現代教育思想分析來看,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掌握一些知識,背誦一些公式、數學定理,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豐富其自身的數學思想以及邏輯思維。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來說,這種教學的意義與價值會更高,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講解“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時,對于基礎稍顯薄弱的中職學生來說,整體學習壓力比較大。對此,教師可融入交互式電子白板這一工具,提前做好準備,導入教學素材。然后在課堂上直接為學生展示兩種函數的繪制方式。與此同時,可以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要求學生在相互對比的狀態下,找到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相同點、不同點,并總結函數的具體特征。在舉一反三的狀態下,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技術的輔助下,拓展教學資源,為學生設計一些課外性質的習題,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開展練習,拓展學習空間、時間,提高自主能力,有效豐富學科素養。
結論:
總而言之,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來說,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整體教學效率與質量會出現明顯的提升加強。并且,整合信息技術后,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出現一定提升,其對于課堂的參與積極性也會得到充分的鍛煉。對此,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能夠巧妙整合信息技術,借助技術優化教學結構,提升學生探究能力,完善其核心素養。同時,教師要遵循適度原則,將信息技術視為一種先進的教學工具,避免本末倒置。
參考文獻
[1]陳雷.中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實踐研究[J].亞太教育,2019(12):122.
[2]馬中明.中職數學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的策略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