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玉強
摘要: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創新研究并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在我國科學技術和農業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更新,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調整。相信在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不斷研究和創新中,我國玉米糧食的產量和質量一定會穩步提升。
關鍵詞:玉米;間作;高產栽培
隨著我國農業的高速發展,實現玉米間作高產栽培已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選擇優質高效良種、合理預防病蟲害、耕地的處理等,可以增加玉米的產量,并提升玉米質量。
1.玉米品種的選擇
玉米的間作栽培對于玉米品種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以玉米的成熟期為衡量標準,成熟期過快的玉米品種,不適宜間種其他農作物,無法將資源共享發揮到最佳;如果玉米的成熟期過長,將會增加許多不確定因素,氣候、溫度的變化都可能成為玉米成長期的阻礙,并且會影響后面的作物播種和生長周期。此外,間作栽培的玉米應選擇矮桿品種,為間種作物提供足夠的生長環境、光照溫度、呼吸空間等,減輕在玉米和間作植物在生長期內的沖突,促進農作物的和諧共生。所以,玉米間作高產栽培應該選擇中成熟期、矮桿的品種,高產潛力大,有利于后期的操作和對玉米生長監控的把握。
2.合理耕地
在種植的過程中,要合理地耕地,選擇合適的種植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傳統的玉米種植方式下,都是65kg/壟。在種植技術改良后,就需要合并壟,即130kg/壟,這樣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扎根的面積會更大,抗旱性會更強,在雨水沖刷的過程中也不會受到大的傷害。要想降低耕作成本,可以使用免耕法或淺翻深松少耕的方法進行耕地。
3.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時候,需要根據玉米的不同生長發育時期,以及病害的特點,選擇不同的防治手段。玉米的生長發育主要有以下三個階段,即苗期、穗期和花粒期。在苗期的玉米對病蟲害的抵抗力較差,地下害蟲對其的危害較為嚴重,所以此時需主要防治的是地下害蟲,著重關注對于種子的處理。在進行播種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每20kg的種子需要使用50%辛硫磷乳油50mL與1000mL水均勻混合后進行噴灑,然后進行晾曬,在噴灑晾曬之后再進行播種,以此減少地下病蟲對于玉米苗的侵擾。除此之外,苗期的玉米還會出現一些生理病癥,例如,玉米苗出現缺鋅的癥狀,此時可以對苗木的葉子噴灑0.2%—0.3%硫酸鋅溶液,減少由于苗木缺乏營養而被病蟲侵害的情況發生。在玉米穗期,蚜蟲是影響玉米正常生長發育的主要蟲害,所以需要以防治蚜蟲為主。一般情況下,抽雄可以減少蚜蟲危害,也可以采用化學方法進行防治,通過噴灑40%的樂果乳油或者10%的吡蟲啉千倍溶液,可以防治蚜蟲。對于其他蟲害,例如,粘蟲可以使用聯苯菊酯或者溴氰菊酯,稀釋到2000—3000倍對葉面進行噴灑;玉米螟通過3%辛硫磷顆粒劑進行防治。另外,還可以選用生物措施進行防治,通過釋放害蟲天敵達到防治的目的,例如釋放玉米螟的天敵赤眼蜂。此外,合理密植和施肥也能夠對病蟲害防治產生一定的效果。在玉米的花粒期,外界雨水和溫度濕度變化會使玉米比較容易受到侵害,當遇到溫度和濕度大幅變化時,容易由此引起的病癥是莖腐病,此時需要通過對土地進行深翻,去除已經遭到病蟲害侵染的植株,并配合有機肥的使用,能夠有效控制病蟲害。病蟲害對于玉米產量和質量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在玉米栽培的過程中要加強對玉米病蟲害的防治,能夠大幅度提高玉米的產量[2]。
4.合理密植和間作技術
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合理應用密植技術,能夠有效提高玉米的種植效率,對于玉米的產量和質量也有一定影響。在應用密植技術的時候,需要參考當地的環境條件,例如土壤環境、溫度、濕度等。再結合使用科學的玉米培育技術,改善玉米的種植環境,為玉米提供生長發育所必須的養分。在同等條件下,通過應用密植技術,合理控制玉米的種植距離,使光和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通過科學合理的密植技術還有助于玉米病蟲害防治,能夠有效提高玉米的產量。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使用密植技術的基礎上,還可以與其他作物搭配種植,這種間作技術也是提高玉米產量的措施之一。當前玉米間作技術主要應用在一年一熟,有熱量剩余但又不足以做到一年兩熟的地區。目前適合與玉米間作的農作物有大豆、豆角、馬鈴薯等。正常玉米植株間的距離較大,所以將玉米與其它作物進行間種,不僅能夠對種植空間進行合理利用,最大程度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夠充分利用肥料、水以及光照,在減少病蟲害提高產量的同時,還能夠增加單位面積的作物產量。例如,玉米大豆間作,玉米的種植間距大,可以種植大豆,大豆在玉米地間的種植具有一定防風作用,玉米植株較高,大豆較矮,能夠增加光照的利用率,積累養料,有利于玉米的生長發育。
5.水肥管理
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水肥的應用對于玉米的產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改善水肥管理對于提升玉米產量也有一定作用。在玉米播種之后可以使用微灌帶進行玉米苗澆灌,一般情況下,這種澆灌方式每100m2只需要澆灌3m3的水即可,在玉米栽培過程最需要補充水分以及肥料的時期,需要根據當地的降雨量合理定時灌溉水量。在玉米栽培的過程中,使用玉米水溶肥的量大概在25kg左右,在玉米吐絲時期,需要對其進行適當的追肥,此時水溶肥施用量每667m2為10kg左右,在相同面積的情況下,灌溉水用量是10—20m3左右。經過水肥管理所栽培的玉米能夠有效節約50%—60%的水資源,以及20%的肥料,與此同時甚至還能夠使玉米增產10%—15%。另外,可以運用高科技建模技術,通過對玉米動態生長過程模擬對水肥作用進行研究,進而提高水肥管理的水平。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加強水肥管理水平能夠在節約資源的同時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對于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
6.結語
在當前農業發展過程中,沒有清晰地認識到玉米種植的科學手段,技術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對玉米的種植和生產有嚴重影響。針對玉米間作高產栽培技術的影響因素,需要從實際出發,合理耕地、注重施肥、做好病蟲害的防治、科學選種,使玉米種植產量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韋春。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南方農業,2016(21):32.
[2]路慧娟。淺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6(1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