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燕
目前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80萬,死亡約229萬,發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致死人數占所有腫瘤的四分之一,發病風險隨著年齡增長顯著增加。所以,越來越多的專家建議高危人群通過防癌體檢進行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肺癌早期可以通過手術切除,但手術并不是一勞永逸,除了術后癌癥還可能會復發或轉移,患者也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所以術后要加強護理。
具體說來,術后要注意以下6個問題——
在進行手術切除之后,患者肺部功能都會或多或少受到負面影響。有時會因為功能障礙,導致患者無法正常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所以,部分痰液容易在氣道內積存,造成氣道阻礙,之后就可發展為肺不張癥狀。肺不張患者會有較為明顯的呼吸困難,需要家屬和醫護人員提高警惕,必要時可幫助患者排痰,以免導致患者窒息。另外,患者可于術后進行霧化吸入治療,使痰液稀釋,有助于排痰,并能預防感染。
進行手術后,患者基本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炎癥表現,所以只能積極對抗炎癥,進行控制和治療。患者也要保障傷口清潔與干燥,當發現傷口滲血、滲液時,應當及時換藥,傷口未愈合之前,不要沾水,也不要用力觸碰傷口。傷口結痂前,可通過局部清洗的方式清理,如果患者的體質狀況較差,家屬應當協助其完成,還應當注意患者身體分泌物較多區域的衛生清潔。患者在出院之后,一定要密切注意體溫變化狀況,當體溫逐漸升高,傷口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或傷口長時間不愈合,預示著傷口發生了感染,需要通過物理降溫或藥物使患者體溫下降,以免過度消耗患者的體能;同時,要對傷口采取清理術治療,及時清除壞死組織,以促進肉芽組織的快速生長,加速傷口愈合。
血胸是所有肺癌術后并發癥中最為嚴重的一種。它指的是患者在術后沒過多長時間,胸膜內部突然大量出血。病發之后,患者會有明顯劇烈的胸悶胸痛,需要立刻進行止血治療,否則患者容易失血休克,繼而死亡。除了這種情況,胸腔感染導致的膿胸也非常危險,需要及時引流,將有害物質排出。
進行肺癌手術后,患者還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但是術后進行適量的肺功能訓練,可以促進恢復。進行鍛煉的時候需要控制好強度,可以先做深呼吸等簡單的運動,等到身體恢復一些,還可以進行吹氣球運動,來鍛煉肺活量。需要強調的是,吹氣球不在于吹得快,也不在于吹得多,只要盡量把氣吹出就可以。一般每天吹5~6次,不要過于勉強,患者要量力而行。
做完肺癌手術的人身體都比較虛弱,體質會出現下降。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及時補充營養,在日常飲食中適當添加蛋白質、豆類、蔬菜和水果,以增強體質。此外,可多攝入能夠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菌菇類、動物肝臟類等。肺癌患者也要避免油煙的接觸,減少親自下廚的時間,或者更改飲食的烹飪方式,以油煙產生較少的蒸、煮、燉、燴、煲湯等為優。
患者出院后,前兩年需每3個月復查一次,之后每半年復查一次。CT是肺癌術后最常用的臨床影像學復查手段,各大指南均推薦術后患者進行胸部CT復查。在全身復查中,腹部、顱腦、骨骼作為全身遠處轉移的高發部位,其重要性不容忽視,應作為復查重點。此外,有證據表明,肺癌腫瘤標記物便于對復發進行監測,且起著關鍵作用,故推薦患者每次隨訪均進行標志物復查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