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妍
摘要:基層文化館作為群體開展文化活動的基本場地,對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藝術氛圍,陶冶群體情操,提升群體生活幸福感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它還是國家和政府宣傳重要精神,傳遞中國共產黨重要方針與政策的主要陣地。因此,本文就將圍繞文化建設這一主旨,分析如何有效發揮文化館對群體文化建設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基層文化館;群體文化工作;主導作用
引言:
無論是文化館的性質,特性還是建設目的,無一不是圍繞文化二字。也正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主體意識的不斷覺醒,更需要通過各種有效的積極手段,來確保并發揮基層文化館對于群體文化工作的主導作用,以此明確文化館的角色定位。
一、明確文化館的主要職責
為了更好地發揮基層文化館對群體文化活動的主導作用,首先就要明確文化館所具備的職責內容,以此為依據,利用現有資源,整合各方力量,對豐富群體文娛生活提供便利。
1、推動文化交流傳播
隨著人口的不斷流動,越來越多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匯聚在同一個地方,組成一個個多元化的生活社區。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地域、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同時也受著獨有的原生文化的影響,例如,來自北方的人們奔放外向,喜愛通俗易懂的表演方式;南方的人們喜愛精致典雅,富有異域風情的文化表現;而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又有著對于自己國家文化展示的需求。因此,文化館不僅是一個為了群體提供娛樂休閑的場地,同時更是一個可以讓各種文化互相碰撞與交融的平臺,對群體文化交流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促進社會和諧穩固
文化館是傳承各類文化素養的一種載體,通過在文化館開展各類群體文化活動,利用表演,展示,文藝匯演等形式,可以很好地向大眾展示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傳播藝術氛圍的同時也能展現藝術的價值,提高群體的藝術修養與綜合素質。不僅如此,居民群體在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擴大交際圈,結識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尤其可以幫助中老年群體提升晚年生活的質量,讓他們走出家門,認識世界,在潛移默化中增加社會認同感,以及個人價值感,為構建和諧社區,和諧社會提供保障。
3、指引文化有序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各中紛繁且良莠不齊的“文化”元素開始充斥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在抖音、快手等多媒體平臺的助推下,一些缺乏內涵的快時尚文化也開始逐漸侵蝕起了傳統文化領域。長此以往,受低俗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優秀的群體文化極易偏離正軌。這個時候就需要利用文化館的引導作用,來為文化發展指明方向。堅持正向積極的文化思想,秉持為人民服務的態度,以文化的內核作為武裝,向群體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理念,為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二、發揮基層文化館在群體文化工作中主導作用的對策
1、提升文化館工作人員專業素養,建立主體意識
文化館的公益性決定了它的服務地位,而隨著國家對群體文化建設的不斷重視,文化館在建設管理上也在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力求突破傳統的被動式服務瓶頸,進而向更加積極的主動式服務轉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于文化館工作人員的標準要求也就變得更加嚴格了。作為群體文化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文化館工作人員必需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才能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文化館的主導作用,一方面通過定期培訓,以座談會、講座、競賽等形式建立員工的主導意識。使工作人員能夠端正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宣兵奪主,因為群體文化活動的主體是居民群體。另一方面對工作人員進行考核評級,對考評不合格人員采取再培訓、停用或解聘的方式,消除“鐵飯碗”這種本末倒置的錯誤思想。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主體性原則,確定主體性思維。要深刻認識到文化館是國家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機構,要提升自己的責任意識和奉閑意識,堅持以滿足群體文化訴求為己任,實現群體文化的全面進步。
2、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保障基礎設施建設
在實際開展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不少基層文化館由于場地不足、人員調配不夠或是音箱燈光等硬件資源的限制,而無法展開更豐富更多樣且要求更高的文體活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館主導作用的發揮。所以,要想提高文化館的作用范圍和作用力度,就要把握自身優勢,從實際出發,以四項基本原則為中心,把時代需求作為提升方向,促進文化館基礎設備、基礎團隊以及基礎內容的提升,努力完善自身的服務特性。首先要考慮到文化館的地理要素,依據群體的需求建立符合的文化部門,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和整合,使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其次借助政府力量,改建或增設功能更加齊全的活動場地,配套活動需要的硬件設備,為群體提供更加舒適實用且美觀的文化環境。最后不斷更新活動形式,提供品質更高、口碑更好的活動內容,以此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文化的群體對于文化活動的需求。使基層文化更具有創設性、時代性、凝聚性。
3、深化服務體系,打造品牌效應
基層文化館是國家精神文明建設與群體百姓間交流溝通的一線機構,所以,在改進文化館硬件設施建設的時候也不能忽視了對其自身服務體系的建立,要通過不斷深化夯實各項服務內容,來打造文化館品牌形象,通過這種深入群體的方式,提升文化館的主導作用。一方面基層文化館要重視信息的傳遞,尤其是對互聯網多媒體資源的利用,不要局限在傳統紙媒的傳播,而是把文化信息通過更加多元的方式進行普及,例如開設官方微博,微信,與百姓多交流,及時獲取民意,掌握文化動向,同時也能通過這類渠道為自身做宣傳。另一方面基層文化館努力要開拓活動涉及的各項領域,要在群體中起到模范指引的作用,例如可以舉辦一些愛心助力的演出活動,帶動居民群體的參與度,以身作則凝聚大愛,提升文化館的形象,在群體中打造“愛與文化”的品牌形象。
結束語:
基層文化館是政府建設的,帶有公益性質的社會文化機構,是政府為滿足群體文化需求,精神向往的重要場地之一。所以,提升基層文化館在群體文化活動中的主導作用,不僅可以提高居民百姓的文化水平,同時還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使國家文化與個人文化能夠更加有效且更加良好地相互融合。
參考文獻
[1] 吳曉燕. 如何發揮基層文化館在群體文化工作中的主導作用[J]. 文化產業, 2020, No.174(29):159-160.
[2] 陳艷霞. 淺談如何發揮文化館在群體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J]. 中文信息, 2017, 000(00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