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摘要:解州關帝廟作為關公故里運城的官方廟宇,是關公信仰的物質載體。廟內現存的碑刻有近200通,這些文字記載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對研究關公文化和民間信仰有著重要的價值和影響。本文著重介紹其中關于關帝廟建筑的創建及修繕記載,并對其歷史沿革簡要分析。
關鍵詞:關帝廟;碑文;建筑修繕;歷史沿革
運城是東漢名將關羽的故里,解州關帝廟位于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是關公文化的原生態地,是關公文化的發源地和集散地。是我國現存始建最早、規模最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關帝廟宇,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同時作為關公信仰載體的關帝廟,現存的碑刻有近200通,這些文字記載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對研究關公文化和民間信仰有著重要的價值和影響。本文著重介紹其中關于關帝廟建筑的創建及修繕記載,并對其歷史沿革簡要分析。
一、碑刻內容
在這些數量可觀的碑刻中內容包括有修建碑,主要記述解州關帝廟、常平關帝廟、關帝祖塋歷次重修以及附屬建筑修葺經過,大都由主政州官、運司鹽務官或地方鄉紳撰文和書丹;功德碑,主要刊記歷次修建捐輸商號以及官員、紳士、民眾名錄;祭祀碑,主祭關帝以及遠祖關龍逄;題名碑,主要是修建題記、廟址題名、官員謁廟拜關帝后的題詩、題字;祀田碑,主要記載了關廟地產以及信士捐地事項;墓志,主要是關帝祖塋墓碑,另有其他墓志、墓志銘;文物保護標志碑,為山西省人民政府和運城縣人民政府所立的國家、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碑;還有其他類型碑。
二、建筑修繕的歷史沿革
其中的修建碑補充完善了解州、常平關帝廟建筑的創建、改建以及增設過程,讓我們對關帝廟各個時期的建筑規模有了一個整體形象的了解。
1、廟宇主體修建的記述。碑刻中明確提出解州關帝廟的創建時期是在陳隋,而后在宋祥符年間重建,歷代修葺不斷。
清嘉慶十四年(1809)九月的《重修解州關帝廟碑》:
帝之有廟,昉自陳隋,宋大中祥符間重建,金大定三年、元泰定元年、明洪熙、成化、正德、嘉靖、隆慶之間,疊經修葺。
民國七年(1918)二月的《創建關岳廟碑記》也提到:
解梁為關帝桑梓鄉,城西百步許,自陳隋創立帝廟,宋祥符年間重建,歷代修葺,至今壯麗美觀,為三晉名勝地。
而廟內的碑刻主要是從明代開始的,所以廟宇詳細的修繕、增建過程是以明代以后為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三月的《重修關夫子廟碑記》提到的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關帝廟遭火災大毀后的重建:
首從春秋樓起,以次創復。洎三年壬辰,公以循良冠河東。今撫憲蘇公特題超陞平陽大尹,承天子命踵成前事。公益鳩材庀工,其用不貲,經營措辦,運化若神。甫二年而厥功告成,不減于初。
接著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一月的《重修關帝廟記》還記述了樂樓遷至稚門的過程和原因:
以從前樂樓逼近正殿,士女喧嘩,頗覺褻瀆,遂移建雉門內,而雉門復增高之。重立牌樓,益加宏敞,午門傍增置牌坊各一,蓋鳩工庀材已三載于茲矣。
隨后年代的碑刻中還記載著關帝廟從清代到民國時期的修繕情況,內容豐富、描述詳細。
2、對原廟宇周邊(主要指結義園)建筑修建的記述。
最早的是明天啟元年(1621)三月的《新建蓮花池記》:
廟前大坊首興工,張堂尊見坊南隙地數十余畆中一池,深丈余,即慨然曰:“此地可種蓮。”因下為川澤,為力甚易也,且北映帝宮,可壯觀······維時,有意在池南建一蓮亭,因廟工未完,暫待之。及今年春正月,廟工報完,堂尊即捐俸金金圣躬。旋又脩老子廟暨官廳,旋又創蓮亭三楹。其蓮池水取給南山泉,因連歲亢旱,水不常繼,又不欲分士庶灌田之利,命池邊鑿井二眼以灌之,委省祭董用寬督其事······道官武和英奔走効勞,于亭東隅造道院一區,令住持之,以看守池亭焉。
碑文中詳實地記述了結義園蓮花池的創建過程,還提到修建了老子廟和官廳,鑿井二眼,并建造道院一區供道官居住。
隨后,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一月的《重修關帝廟記》中,提到了結義園君子亭的創建過程:
又念廟南舊祀結義神像,內有池沼遺址,疏其湮塞,砌以磚石,植以芰荷。其中央建亭榭三楹,窗開四面,顏曰“君子”。
在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四月的《重脩結義園記》解釋了“結義園”名稱的由來和《結義圖》產生的原因:
廟南有園,左右蓮池,前為君子亭,林木蓊郁,池泉清澈,頗有幽趣,游人于茲憩息焉。后建結義廟三楹,左關右張,中位昭烈,遙與大廟相對。余蒞州瞻謁,心竊不安者久之。······矧君臣分定,并坐一堂,且君廟北向,臣廟南向,神其安否?······師其意不妨留其跡,爰撤像繪圖,仿佛當年微時景象。并重構數楹,勒石于內,題額曰“結義園”。
清乾隆年間對結義園又進行了擴建:
乃疏渠引泉,復達于園之前后三池。閣之后,面渠筑三楹,顏曰“教忠堂”,尊夫子之道也。環以長廊,輔以夾室,結構宏整,風氣益固。兩池之旁各建舟亭以臨之,一曰“秉正”、一曰“尊王”,明結義之志。
據民國七年(1918)二月的《創建關岳廟碑記》可知,民國期間,又將君子亭改建為武岳廟:
因以君子亭為關岳殿,改兩牖為兩門,祭祀便出入也。制木主以及供器等物。左右兩舟亭題其額曰:“東序”“西序”,祀二十四將,循次序以列木主。大門、二門皆新制匾額,一題“關岳廟”,一題“武城門”。
以上這些碑刻主要記述了解州關帝廟歷次重修以及附屬建筑修葺經過,大都由主政州官、運司鹽務官或地方鄉紳撰文和書丹。這些碑文內容對了解研究關帝廟建筑的歷史過程有著很高的價值和意義。
三、結語
解州關帝廟現存的碑刻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是對正史和地方史料一定程度的補充,內容涉及到有關解州、常平關帝廟及其周邊環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對研究不同時期解州、常平關帝廟的社會經濟、風土人情具有很大的價值和意義。為我們了解認識解州、常平關帝廟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為地區文物、文化方面的建設儲備了豐富資料。
參考文獻
[1](清)張鎮,宋萬忠、武建華標點注釋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2
[2](清)胡聘之 山右石刻叢編 清光緒二十七年刻本
[3]柴澤俊 解州關帝廟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
[4]郝平、楊波 廟宇與村莊_關帝廟在明清鄉村社會的性質與作用--基于高平地區關帝廟現存碑文的探討 地域文化研究 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