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寧 吳尚明 王博 張國雄 鄒俊杰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審美品味得到顯著提高,對于建筑的居住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考慮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其審美性與環保性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傳統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人性化設計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以及人們在物質、精神、心理等方面的感受。在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合理運用人性化設計理念,可真正提高室內設計水平,為人們提供溫馨舒適的居住空間。
關鍵詞:人性化設計;室內環境;藝術設計
一、人性化設計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基本原則
(一)健康性原則
健康性原則,就是所選擇的材料應該是無害的,部分施工單位為保證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甚至會選擇不符合施工規范的材料,為居住者的身體健康帶來隱患。另外,噪音、光線等因素,也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設計師在進行人性化設計的過程中,應秉承健康性的設計原則,選擇最佳的設計方式,減少對人們的傷害。例如,適當增加窗戶的數量促進空氣流通,可及時清除室內的有害物質,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質。
(二)安全性原則
開展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工作時,安全性原則是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保證住宅的安全性。進行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應保證室內住宅結構的安全性,以及室內家具使用的安全性。部分設計師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為滿足審美需求甚至私自更改水管、天然氣等設施,必定會為建筑帶來一定安全隱患。因此,設計師在開展設計工作的過程中,應注重每個細節,秉承“安全至上”的設計原則,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
二、人性化設計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一)室內環境裝飾設計
進行室內環境設計的過程中,為保證整體室內空間結構布局的合理性,可適當增加一些裝飾。設計師不僅要考慮居住者的需求,還應綜合考慮空間的整體性與協調性,減少使用復雜的設計元素。另外,在裝飾裝修設計當中,室內空間的布局,是否與家具設施和諧統一,也應得到設計師的高度重視,地面的設計應盡可能與整體空間的設計風格相貼合,所使用的裝飾材料滿足相關安全性要求。明確裝飾設計的目的之后,增強室內空間的協調性,凸顯裝飾材料的特色。
(二)室內環境物理設計
所謂物理設計,就是選擇一定物理手法增強室內居住的舒適度,提高空間的藝術性。因此,在進行人性化設計的過程中,可選擇一些品質過硬的裝飾材料,對室內空間進行點綴。選擇家具設施時,盡可能挑選具有質感的材料,為后續藝術設計工作的開展提供材料支持。另外,在物理設計的過程中,還應做好色彩搭配工作,結合整個空間結構的主次,盡可能選擇同一基調的顏色,避免使用多種顏色,否則會影響到居住者的視覺舒適度。
三、人性化設計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一)保證設計的合理性
開展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的過程中,設計師應全面考慮建筑的整體空間結構。但是,受多元因素的影響,設計師在具體的設計工作中,難免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為保證建筑的安全性,改造室內空間結構時,設計師無法全面改造,可采取點綴、改變家具陳列等方式,實現合理調整室內空間布局的目的。例如,面對較大的室內空間,設計師可設置移動屏風,對室內空間進行劃分,為相應的空間搭配應對的色彩,充分利用空間資源。最后,還可在窗臺上擺放一些綠植,既能夠凈化空氣,還能夠美化環境,實現空間設計與環境相輔相成。
(二)與自然資源相結合
進行人性化設計的過程中,不應將犧牲生態環境作為代價,設計師應與自然環境相互結合,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因此,為保證建筑的穩固性,是現階段室內環境設計師面臨的主要問題。人性化設計為建筑的整體穩定性帶來的不利影響,應得到設計師的高度重視。另外,為在整體層面上提高室內環境設計的美觀性,自然資源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可借助自然光照亮室內空間,減少燈光照明對人們視覺產生的危害,營造良好的氛圍。室內設計與自然資源相互結合的過程中,應秉承環保、節約的原則,更好地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三)考慮室內環境細節
進行室內環境藝術設計時,不僅要考慮與室外環境的搭配情況,還應與室內環境的各項要素相互融合,將各種設計元素的合理性體現出來。在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采暖、配電、照明等均是關鍵內容。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室內空間的采暖設計中,現代化采暖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與傳統的采暖方式存在本質不同,現代化的采暖技術更加注重節約資源,同時保證室內環境穩定的舒適性。設計時應根據室內環境的氛圍,選擇不同種類的照明設備,降低人們的視覺疲勞,自然光線存在時,盡可能降低室內空間對燈光的依賴程度。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將人性化設計融入到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當中,應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實現人與環境之間和諧發展。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將人性化設計理念滲透其中,將保證安全作為前提,提高建筑物的實用性,為人們帶來更多舒適感。設計師應明確進行室內環境藝術設計時,人性化設計的重要性以及所要秉承的原則,與室內空間、資源資源等相互結合,科學合理的開展人性化設計,為人們提供安全舒適的居住空間。
參考文獻
[1].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改革初探——以淮陰師范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為例[A]. 嚴玉波,王曉宇,劉曉燕.2020科教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 2020
[2].煙氣出口流速對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判定的影響[A]. 王亞旻,陳超,劉偉.2020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 2020
[3].“工匠精神”視角下的設計人才培養——上海美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特色教學研究[A]. 程雪松,李松.首屆中國設計理論暨首屆全國“中國工匠”培育高峰論壇論文集[C]. 2017
作者簡介:王周寧(1997.06.19)男,民族:漢,籍貫: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當前職務:學生,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