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姚瑤
摘要:高校是培育舞蹈人才的重地,對民間舞高校教學發展的研究與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思考能夠反思歷史遺留的舞蹈教育問題;能夠認清舞蹈未來要走的路;能夠培養出有思想的舞者。本文研究內容主要基于高校民間舞人才培養進行反思與拓展研究,發現問題并嘗試去解決問題。保持具前瞻性思維,適應當下舞蹈發展與民間舞教育發展的人才需求,使我國優秀豐富的民間舞蹈文化得以世代相傳、不斷流、不泯滅、不消亡。
關鍵詞:高校人才培養;民間舞;舞蹈教育
一、高校民間舞人才培養研究意義
民間舞人才培養在高校專業舞蹈教育中扮演者不可代替的角色,除了要培養精英表演人才和優秀舞蹈工作者,還承擔著藝術創作與科研的責任,更重要是在繼承中發展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舞對“民族舞蹈文化”強勢沖擊,對舞蹈人才的要求也順應了社會與市場的發展,由原來培養高精尖人才向培養一專多能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轉變。民間舞傳承的不僅是舞蹈形式本身,還有與之相附和的音樂、服飾、文化精神也在無形中得以傳承。進一步說,這不僅是舞蹈動作、形式的簡單傳習,而是民族文化的整體呈現。所以說,高校民間舞教育是傳承民間文化重要載體之一。制定相匹配的高校民間舞課堂人才培養方案,有利于民間藝術被引入課堂中科學性的把握。
二、高校民間舞人才培養現存問題
深入實際進行系統調查與取證是掌握真實狀態、獲得正確認識的重要前提。對于我國高等院校民間舞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研究,必須在親身深入了解我國高等院校已形成的民間舞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對現狀進行客觀而全面地分析,才能真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與中職教育同質化
筆者在中職教育與本科教育的親身經歷中發現不同教育程度的民間舞教學從橫向與縱向上看都有同質化問題存在。橫向看,民間舞教材廣度不夠。很多高校民間舞教材與中職教材相同,意味著部分從中職進入高校的學生二次學習中沒獲得新知識,學習過程枯燥。縱向看,民間舞教材深度不夠。高校與中職一樣傾向民間舞蹈技能學習,深層的民間舞蹈文化處于未知狀態。筆者認為,這是教師對教材把握程度不夠嚴謹導致的問題。每位教師必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與導向,知識結構科學性、系統性與合理性,這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最終的結果。它不僅是傳授某一民族民間舞蹈技能,而是對一個民族歷史文化、宗教、習俗、人文精神的領會與傳遞。
(二)課程實施差距大,與預設教學效果有偏差
高校中民間舞理論與實踐差距是新中國舞蹈發展中形成的遺存問題,就可比作“思想的矮子,行為的巨人”。如何遠離“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刻板影響?應從高校人才培養中開始重視問題所在,通過合理教學分配,縮小理論與實踐的距離。首先,重實踐、輕理論不合理的課程分配。高校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邏輯能力,一味去灌輸專業技能,而忽略學生思維啟發,培養出的“舞人”表演的舞蹈只會缺少靈魂。其次,課程結構比例失衡,缺乏真實有效聯系。沒有理論的實踐淺,沒有實踐的理論空。高校課程設置中民間舞理論課與實踐課是密切相關的嗎?經過調查,多數本科生認為,舞蹈學習不需要學習理論。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一個課程結構必須考慮課程能否適應現在社會的需要”,可社會需求已經變化“用胳膊腿求生機的瘸子”只會被社會逐漸淘汰。
三、高校民間舞人才培養優化設施
(一)民間舞課程中灌輸理論知識
思維混亂導致認識混亂。在本科民間舞課堂中改變傳統理論課教學,將理論課堂移至專業課教室,進行有的放矢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民間舞教學。使學生學習民間舞蹈時思考民間舞蹈形成的成因,有利于準確把握民族動律、風格后再進行傳統動作套路與組合學習。按照這種方式,初學者可以加速舞蹈的理解性;再學者可以深入理解動作的源流,增強民間舞的審美意識。
(二)建構線上線下融合式民間舞蹈教育體系
線上線下民間舞教學高度融合將會是新時代舞蹈教育的發展方向,同時也符合疫情推動下高校人才的培養的方案,給予民間舞蹈教學新的視野和發展途徑。線上民間舞蹈理論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也成為每位老師所面臨的課題與挑戰。
在教師嘗試適應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的優勢展開教學,打破傳統舞蹈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師的身份也要進行轉變,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教師應該去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其次,授課的內容應基礎知識與當下熱點結合。再次,教學過程中應該應用定的策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最后,留作業的形式要有趣味化、分解化(找材料、進行模仿)、多元化和多設置開放式問題,提高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在實施中教師通過線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觀看的方式了解本堂課程內容,再通過播放民族節慶活動視頻,使學生了解東北地區文化及動作來源。在教學過程的開始就運用先入為主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思維處在積極思考情境中,鍛煉主動思考能力。追溯民間舞生活形態,有利于學生掌握舞蹈動作屬性及風格。最后,再將原生態與再生態舞蹈元素對比,由此引發學生思考,帶著問題進入下一步教學環節。
結語:
“高等教育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既責無旁貸,又要大有作為。”1而高校民間舞教育則是傳承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紐帶之一,值得我們去重視與研究。本文通過對高校民間舞蹈人才培養現狀的梳理以及深入分析,民間舞蹈要從田間地頭走進高校的專業舞蹈課堂,這條道路必定是坎坷曲折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善完成的。在如今對“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這股文化熱潮隨著時間漸漸隱褪之后,它是否還很能夠像今天的狀態一樣?所以,民間舞蹈在高校專業舞蹈教育中的傳承研究還需要社會各界力量持續的關注、深入的研究。教材的創新與改革,是近些年民族民間舞教學法課教材建設的重點。
在社會對復合型教育人才的需求下,對人才培養的正確選擇及合理應用顯得尤為重要。民族民間舞教學法課教材應體現理論指導教學的實際作用,在針對教材教授方法的講解同時,更要把視角放在以普通教育學為理論指導的“教學法”的教材建設上來;在舞蹈教學法課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繼續補充和完善教材內容,不斷地探索符合教學法課教材內容主旨要求以及適合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際需要的教學法課教材,并使其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得以體現。
注釋:
[1]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參考文獻
[1]石裕祖.云南民族舞蹈史【M】.出版地: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
[2]馮雅靜.云南少數民族舞蹈在高校專業舞蹈教育的傳承研究【J】.云南藝術學院.
[3]溫笑杰.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肇慶學院音樂學院.
[4]高等院校音樂劇人才培養(本科)課程設置與實施研究.科教文匯【J】.2014
[5]羅雄巖.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