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張涵 郭思恬
摘要:本文主要是對新媒體傳播與受觀參與式文化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對新媒體傳播與受觀參與式文化的方式特點進行了簡述,其次分析了新媒體傳播與受觀參與式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受眾參與式文化;發展價值
前言: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科技的不斷進步,新媒體時代飛速發展,我們生活中的也漸漸出現了以網絡為時代背景,以新媒體為基礎建立的全新參與式體育文化,也就是受觀參與體系。本文將對新媒體傳播與受眾參與式文化的發展進行簡單的簡述。
一、新媒體傳播與受眾參與文化介紹
1.新媒體傳播
新媒體傳播主要是指將信息利用最新的新媒體技術為背景下出現的相關宣傳方式。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最為傳統的報紙和廣播電視之外,還有在新時代科學技術發展下生產的數字雜志,手機短信,網絡,數字電影等等全新的方式。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特點,其傳播的方式也在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而不斷變化[1]。在過去,傳統模式的信息傳播方式只能夠讓受眾被動的接受信息,而且其信息的傳播也只是由媒體向受眾的單向,不可選擇的信息傳遞方式。傳遞的信息不具有流動性。
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是不具有這種缺陷,傳播的人與方式不在受到限制,同時在信息傳播之后可以很快的收到受眾的反饋與建議,是一種雙向的信息傳播方式。其次,在其傳播的平臺也具有現代化特點的。在信息化逐漸普及的現在,信息的傳播方式已經不僅局限于傳統的電視和報紙,一些較為熱門的網絡交流平臺也承擔了信息的傳遞與交流平臺,而不同的內容在不同傳播平臺也是具有差異性的,每一個平臺都具有其獨特的特點,但是其中也包含了一定量的風險,對發布信息的限制較少,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虛假信息泛濫情況的出現,所以,受眾對信息的正確選擇能力也就顯得十分重要。
2.受眾參與文化
參與文化這種概念由20世紀的麻省理工學院提出,首次提出在未來普通群眾參與到媒體傳播中,并且認為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群眾也會逐漸成為信息的發布者與傳遞者。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普及,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受眾參與式文化飛速發展,最終成為了現階段這種受眾全面參與到信息傳播的選狀[2]。
二、新媒體傳播與受眾參與式文化的發展
1.由媒體生產轉向為受眾制造
在新媒體的大環境的影響下媒體傳播的觀眾與社會地位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媒體的觀眾也不僅僅是消費者,也漸漸成為了媒體內容的創造者,在以此為背景的現在。“受眾制造”為主的參與文化也逐漸發展起來,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不在是傳統的由上至下的方式,受眾群體想要主動對內容的了解程度達到了高峰。按照法蘭克福學派的相關理論,現在的多媒體觀眾已經是可以發動的觀眾。觀眾在參與多媒體互動的同時,也能夠享受文化生產的權力。
而在受眾制造中,會出現非常的虛假,偏激等不實的信息,所以其他觀眾對出現的海量信息是無法認知信息的準確性與正確性,這也就導致了大量的不切實際信息的傳播,甚至導致非常惡劣的社會影響,所以,要及時對觀眾進行行為規范,其規范的方式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加強觀眾的“自我把關意識”,要及時消除觀眾對自媒體傳遞信息的依賴感,在利用新媒體獲得信息的同時,拒絕成為被支配的人類。二,營造理性氛圍。在當今社會中,相關的管理部門也要充分的發揮新媒體在輿論中的監督管理作用,強化對網民的個人約束,在評論和敘述事情時,要做到實事求是。
2.參與主體的同質化
在新時代的媒體背景下參與主題發展情況是具有同質化特征,內容的主題是具有傳播者與接受者兩重身份的,同時在這兩種身份之間的聯系較為模糊,從“主體”和“個體”之間轉變成“主體”與“主體”。參與主題之間的同質化背景下,會讓傳播參與者具有主體間行。以我國齊魯壹點欄目為例,此欄目在以主體同質化的背景下,建立了多種多樣的娛樂項目,為觀眾與觀眾之間的交流建立了一個平臺,擴大了參與主體之間的信息傳播廣度,讓觀眾與新媒體平臺之間的聯系逐漸加深。
3.受眾參與的主動性有所增加
新媒體技術逐漸發展的今天,受眾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主動的進行信息的傳播與接收。例如,如今的今日頭條,網易新聞,微博等移動客戶端軟件的存在,可以讓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變成信息的傳輸者,而例如微信,qq等聊天軟件的存在也讓信息的傳播速度大大加快,人民群眾的傳遞,接收信息和相互交流的平臺也很多。如果受眾在某一類領域具有創造力與代表意義,那么其在這一領域中的觀點與發言。是能夠得到此領域中信息的受眾的認可的,進而對信息進行進步傳遞,以此來形成信息傳遞的良性循環。這也就意味著,傳播的過程不僅僅是信息的告知過程,也是信息共享的過程。在此種參與性較強活動中,人們是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對感興趣的事件進行自身的看法,而且在表達的過程中,受到的限制也很少,一部分人選擇只是觀看,并不發布自身的觀點,但是及時的不言語的觀眾夜也參與到信息的傳遞當中,在對其他觀點進行閱讀時,對自身的觀點也會造成影響。
4.具有文化融合特征
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受觀參與式文化發展具備文化融合的特征。結合文化研究領域的相關概念,不同的國家,民族,地域,性別的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都可以被視為文化,在人們參與到文化生產活動中時,這些各種各樣生活方式所代表的文化也就成為了參與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此等的新媒體背景下,一些亞文化也就融入到了內容的傳播過程中,不在一味的受到主流文化的影響,實現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相互融合。這一次擴大其影響力。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會擴展到參與式的文化形式,讓其不在拘泥與文本創造。
結論
在科學技術手段飛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的文化傳播方式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全新的理念也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讓受觀可以有平臺有渠道來陳述自身的觀點。參與式文化在如今的時代發揮了無限的光彩,對其中有利的因素應該及時利用,對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朱珠, 李孟秋, 姜力卓,等. 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參與式傳播策略[J]. 各界, 2020(8):146-148.
[2]路露. 參與式文化背景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以"B站"為例[J]. 西部廣播電視, 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