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要:在一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需要各種元素的存在,除了我們熟悉的語言、聲音、蒙太奇之外,還有燈光、背景音樂、造型等多種因素組合而成。這些元素單看都有其各自的含義和特點,但是當融入電影之后便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共同服務于電影這一全新的綜合藝術。元素之間相互依存與影響,對于電影藝術效果的形成共同發揮作用。本篇文章以影片中的燈光為中心,淺析其在影片中產生的作用。
關鍵詞:電影;燈光
一、燈光在影片中的表現
(一)燈光的含義
燈光一詞較為通俗易懂,它有兩種解釋:其一是燈的亮光,其二是舞臺或攝影棚內的照明。而我們電影中所使用的燈光明顯是后者。燈光又可細分為柔光、強光、聚光、散光、高光、焦點光等。在影視作品中,光線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存在,使電影這門視聽藝術增添了獨特的韻味,豐富作品的表現形式和人物情感的表達。
電影中運用光線的方法多種多樣,按照光位來劃分,有順光、側光、頂光、底光;按照光質來劃分,有聚光、散光、軟光、硬光;按照光的亮度來劃分,有強光和弱光;按照光調來劃分,有低調光和高調光。由此可見,燈光藝術蘊含很多內容和細節,要想恰當精準的將其運用到影片中,需要細細斟酌。
(二)電影中燈光的運用
電影作為一種視聽藝術,會從多個方向入手向觀眾傳遞情感和表達思想。而光線大量出現在電影拍攝中,甚至成為必不可少的元素,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導演們也喜愛用不同的燈光去表現人物各種內心情感,也可以渲染環境,根據內容情節的需要營造特定的氛圍。下面將以各電影中的燈光為例,分析其在影片中的作用。
(1)《教父》
《教父》可謂是一部經典的影片,其中運用了一系列的燈光來塑造人物。影片開始,導演將演員設置在一個環境較暗的屋子里,身后是各種各樣的光線,由于光線是從后向前照射,使人物的面部模糊,看不清他的表情,產生類似剪影的效果。這樣的開場會給觀眾帶來神秘感,對人物一無所知,并處在黑暗的陰影中,更加體現出人物的神秘。隨著鏡頭的推進,導演采用了一束頂光,從上而下的照射在人物臉上,此時,讓觀眾看清教父的面容。雖然面部表情可以看到,但我們發現眼睛部位的陰影很重,以至于根本看不到他的眼睛。這也是通過對光線的巧妙設計,把教父塑造成了一個深不見底,讓人琢磨不透的形象。
當邁克出場時,主要以側光為主。側光是指光線從被攝物體的左側或右側照射進來的光線。它可以分為前側光、正側光和后側光。此時邁克運用的就是前側光,前側光比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明面和暗面的對比較適中,此種反差更具有和諧感。還可以看出邁克臉部清晰的輪廓線條,具有立體感。此時邁克還是比較單純的,運用側光讓觀眾清楚的看到他的面部細節。這種光線在表現人物外部特征的同時,也能傳遞出內心情感。但是在之后的劇情中,隨著教父的去世,邁克的人設開始發生變化。我們發現他面部的光線開始加重,導致五官較模糊或者說看不清他的表情更為確切,而且這種光線一次比一次重。導演的意圖我們不難看出,通過陰影,體現出邁克在黑暗與光明之間的猶豫和徘徊,利用讓觀眾看不清他的面部表情這一點,進一步去揣測他的內心活動,而最想表現的則是讓觀眾看不透他的內心。因此,燈光的使用可以表達人物的心理變化,甚至是細微的改變都可以恰當表現。在不同的環境場景中,利用燈光產生的顏色屬性引發一系列心理反應來塑造人物形象。
(2)《霸王別姬》
電影《霸王別姬》中,也加入大量燈光藝術。這部影片可謂是家喻戶曉,其中光線部分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電影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光線不可能單獨存在,將光線與色彩相結合,一同分析更為妥帖。第一,陳凱歌導演在影片中運用大量逆光,拍攝出剪影的效果。影片前部分小豆子因“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一句詞總是說錯,遭到師傅毒打后,師哥在炕上為他包扎并告訴小豆子要把自己當成女性。橘黃色的光線通過兩人身后的窗戶投射到身上,形成剪影效果。兩人頭碰頭的靠在一起,身型一大一小,加上剪影的效果和曖昧的暖光,畫面像極了一對戀人。利用燈光產生的剪影會給觀眾帶來一定的心理錯覺,同時也為之后程蝶衣愛戀段小樓做鋪墊。第二,程蝶衣因給日本人唱堂會一事被關進監獄,菊仙去獄中與其談話,兩人面對面坐在凳子上,保持一定距離,利用頭頂上的兩扇窗戶將燈光投射至二人全身,其他地方均是灰暗的空間。畫面給人的感覺很鮮明,被分成兩部分,程蝶衣和菊仙各自占據自己的位置,她們之間永遠是一片黑暗,這也體現出一種對立關系,因為愛著同一個男人。第三,新中國解放后,四兒頂替了程蝶衣成為新虞姬時,化妝臺上的燈光通過窗簾映出霸王和虞姬在舞臺上表演的場景,此時程蝶衣在后臺看著兩人的剪影,加上微微泛紅的色調,體現出蝶衣失落、生氣、隱忍以及復雜的情緒。第四,下臺之后,段小樓去找程蝶衣解釋情況,依然是將段小樓處理成剪影效果,而程蝶衣則是運用側光,他的左半邊臉稍微亮一點,能看清五官和表情,但右半邊臉被陰影占據,體現他復雜的心情。通過呈現段小樓的剪影表現出二人不在同一空間,因此事已經產生隔閡。采用正面鏡頭拍攝程蝶衣也是想要引起觀眾的共鳴,使觀眾清楚的看到他的表情,從而理解他的心情。
二、燈光的作用
從具體的影片中分析燈光的使用及效果,下面將總結其作用。第一,揭示人物心理變化。具體的故事情節加上特定的燈光效果可以反映人物心理變化。在燈光和色彩的相互作用下,也可展現人物無限矛盾的內心活動。第二,與觀眾產生心理共鳴,促進思維聯想。自然光很難達到理想的光線效果,因此需要人工燈光去配合。利用大眾的共性心理去體現主題,適當留出空間,供觀眾自行聯想和想象。第三,明確電影基調,營造整體格調。燈光與電影的基調息息相關,光線的強弱變化與電影的基調保持一致,有時則會有襯托整部影片的主旨,細致的刻畫和展現。第四,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個性特點。頂光出現時,通常預示著人物是正派角色,側光也能夠通過外部形象的塑造從側面展現出其性格特征。第五,光線對電影具有輔助作用。使人物或者事物更具立體感,滿足觀眾視覺審美的同時彌補自身的缺陷,提高美觀度,更好的輔助電影畫面,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