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路議 凌石萍
摘要: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本文在總結民鈺合作社創新探索地“四位一體”利益聯結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產權理論分析其可行性,認為其可以有效破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現實困境,且為完善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相關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益聯結機制;產權激勵
一、引言
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事關農民自身利益和村發展。與農民合作社不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特別強調,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農戶+合作社”利益聯結機制。利益聯結機制在破解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資金不足、增收能力弱、自身治理不規范等困境方面被寄予厚望。為此,本文試圖總結民鈺合作社在利益聯結機制方面的實踐探索,為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和破解農民專業合作社困境提供研究支持。
二、文獻綜述
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和利益聯結機制引起了學界一定的關注與研究。
在我國農民合作社的發展過程中,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內部經營管理看,存在著社員參與積極性不高、運行機制不夠健全、組織運作混亂等問題;從外部環境看,表現為政府重視不足、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完善等(曾明星,2009;孔祥智,2018)。劉勇具體闡述了要從優化外部環境與內部機制兩方面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劉勇,2019)。
而合作社最大的困境在于內部成員往往隨著時間的推進參與意愿持續下降。利益聯結機制正是合作社與其內部成員之間建立利益共同體的方法、手段,包括它們之間相互聯系與相互制約的關系(顏華,2015;錢淼,2018)。目前學術界認為影響利益聯結機制的因素主要有利益創造、利益激勵、利益分配和利益保障這四大類,其中不少學者認為利益分配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孫亞范,2012;張億鈞等,2019)。
綜上,學界已認識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益聯結機制的重要性,但主要關注點在于利益分配部分,較少涉及利益創造、利益激勵和利益保障等方面,缺少對農民參與合作社所形成的預期的討論。從這個角度來講,農民作為有限理性、風險厭惡的個體,只有在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下才可能建立合理預期,從而提高其參與的積極性,為聯合發展合作社打下基礎。
三、民鈺合作社利益聯結機制的實踐探索
江西省新余市民鈺合作社作為江西省的示范合作社,在合作社發展上另辟蹊徑,實行了一系列創新性利益聯結的舉措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民鈺合作社主要的創新點有:“回購生產、網點服務”提出產銷合作新方向;“三變政策、多方融資”開拓股份合作新道路;“信用互助、糧食儲兌”提供信用合作新渠道;“創業扶貧、收益扶貧”發展扶貧合作新形式。
民鈺合作社的利益聯結機制實質上是產銷合作、股份合作、信用合作和扶貧合作四種利益聯結機制——“四位一體”利益聯結模式。農民合作社堅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宗旨,與農戶簽訂合同,提供農資等定向服務和技術指導,通過糧食基地的收儲烘干,供銷統一來延伸價值鏈,通過股權紐帶各方分紅受益,通過信用提高開展信用互助,以糧兌貸,通過建立的扶貧站點幫扶致富,以此完善利益聯結運行機制,有效解決合作社資金短缺、入社意愿不足、治理不規范等難題。
產銷合作利益聯結機制是貫穿于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聯結合作社與農戶利益,打造現代農業體系。股份合作利益聯結機制是一種以入股的形式將各參與主體擁有的生產要素集中起來,統一投入使用,明晰產權,按股分紅的機制。信用合作利益聯結機制是一種依靠信用和嚴格的核查監管制度,對內開展社員資金互助合作的機制。扶貧合作利益聯結機制是落實脫貧攻堅責任,聯結合作社與農戶進行多元化形式扶貧的一種脫貧長效機制。
四、民鈺合作社創新利益聯結機制的經驗啟示
明確利益主體和產權關系,建立健全產權制度。產權制度是經濟制度的核心,建立清晰、完善的產權制度是優化和加強利益聯結機制的的前提。因此,要加強合作社的利益聯結機制,有效保障合作社、農戶、參與企業等主體的相關利益,必須明確產權關系,區分不同的利益關系主體。
建立利益分配和保障機制,形成有效利益共同體。農民個體本身具有風險厭惡的有限理性特點,而共同利益聯結的多方必然會產生經濟個體的利益沖突。因此,需要合作社大膽探索利益分配創新機制,用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來平衡利益關系,解決利益沖突。同時,合作社必須建立利益保障抵御各方面不可預見的利益風險來保障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可以采取建立風險保障基金等方式,形成一種能夠相互抵消和消除所出現的虧損或赤字的保障機制。
提高民主管理和法治程度,引導合作社向規范化、法制化發展。合作社的持續有效管理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民主管理制度,分散核心成員的集中權利,讓各成員都有權利有機會參與到合作社的管理當中。
五、總結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面臨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具體表現為利益聯結完善程度、利益分配方式的合理性、利益激勵機制的健全程度、產權利益的明晰性。江西省新余市民鈺合作社創新探索了“四位一體”利益聯結機制,取得了一定成效。這一模式對廣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應在至少以下兩方面繼續推進:(1)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契約類型。本文的聚焦點在于產權,而產權激勵有效的本質是能夠建立有效預期的契約。在現實中,大多數契約均是不完全的,特別是在關系型的農村社會,這種契約又與不完全契約有所差異。(2)政策的制定和儲備。合作社不再單單是滿足成員需求,而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此各地涌現出合作社的再聯合等現象。這些需要政府及時關注并研判發展走向,提前制定相關政策作為儲備。
參考文獻
[1]曾明星,劉建蘭.張家界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調查與政策建議[J].湖南農業科學,2009(02):118-119+123.
[2]劉勇.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民合作社發展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黨政干部論壇,2019(08):31-34.
[3]顏華,馮婷.農民專業合作社普通成員的利益實現及其保障機制研究——基于黑龍江省25家種植業合作社的調查[J].農業經濟問題,2015,36(02):34-40+110-111.
[4]錢淼,馬龍波.合作社為樞紐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研究——以山東省院東頭鎮茶產業為例[J].林業經濟,2018,40(01):87-91.
[5]孫亞范,余海鵬.農民專業合作社制度安排對成員行為及組織績效影響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04):61-69.
[6]孫亞范,余海鵬.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合作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2(06):48-58+71.
[7]張億鈞,朱建文,秦元芳,徐冠宇.基于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民合作社發展路徑探索[J].中國合作經濟,2019(07):33-36.
作者簡介:程路議(2001,1—),男,河北省邯鄲人,南昌市南昌縣江西師范大學 經濟學專業 本科生;凌石萍(2000,9—),女,江西省于都人,南昌市南昌縣江西師范大學 經濟學專業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