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拜爾·阿布來提
摘要:如今,在空閑時聆聽美妙的交響樂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時尚享受,交響樂中的弦樂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而大提琴作為一種弦樂器自然很受觀眾歡迎。大提琴是一種很能表達情感的中低音樂器,感染力是大提琴藝術魅力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由于大提琴獨特的結構和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給演唱者帶來了較大的演奏難度,往往難以讓音樂家發揮出實際的水平。藝術表現力在大提琴演奏中尤為重要。在大提琴演奏者面臨的一些問題中,如何提高大提琴的藝術表現力對演奏者來說是最重要的。
關鍵詞:大提琴演奏;藝術表現力;培養強化
引言
藝術領域自古至今都是以藝術表現為核心,無論是戲劇、聲樂、舞蹈亦或是樂器演奏,目的都是為了吸引欣賞者的注意,讓欣賞者感受到藝術的張力與美感,感受到借助不同藝術表達形式傳達的情感。大提琴演奏亦是同理,一場演奏如果無法吸引聽眾,讓聽眾全情投入,便無法算作成功,在這一過程中,一個決定著演奏質量的核心要素便是演奏者的藝術表現力。故文章將以此為主題展開討論,為演奏優化提出有利建議。
一、大提琴演奏中的藝術表現力提升的意義
音樂是一種語言,這種語言不僅能夠讓人們的思想和情感得到熏陶,同時還能夠將人們帶領到一個更加豐富和自由的藝術空間當中。當代社會中,人們在生活、學習及工作的各個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通過欣賞藝術和表達藝術等方式能夠讓人們的身心都回歸平靜。大提琴演奏中藝術表現力就能夠起到這一效果,演奏者將蘊含在音樂作品中的情感都表達出來,可以幫助聽眾和創作者搭建聯系的通道。因此,大提琴演奏不僅要有高超的技巧,同時也要有良好的音樂表現力和表演能力,這樣才能演奏出更好的音樂作品,以此傳達出大提琴演奏作品中的音樂藝術價值。
二、大提琴演奏中影響藝術表現力的主要因素
1.演奏者的文化素養
文化素養指的是一個人的內在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是一個人內在修為的體現。藝術家的思想高度就與他的文化素養有關。“偉大的藝術家同時也是思想家,藝術家的思想在藝術作品中是通過血肉豐富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的,這就比抽象的理論更富有生動性。”一個大提琴的演奏者,他的藝術表現力一方面體現在他的精湛的技術上,通過演奏陶冶人們的情操,這種藝術能力的體現僅僅是冰山的一角,而他的文化修養卻是隱藏在水里的冰山主體。實際上,起作用的就是隱藏在水里的冰山主體。提高大提琴演奏者的人文素質,追求崇高的理想和優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熱愛和追求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2.對音樂的理解力
想要完美地表現音樂作品的思想和本質,表演者必須有對音樂的理解力。許多從事藝術事業多年的人都知道,這是藝術美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音樂的理解力可以直接表現在藝術家對音樂的演奏中。然而,由于諸多因素,人們對音樂的理解力也不盡相同。我們可以通過提高幸福感來增加感受能力。首先,我們可以多聽、多了解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以及深入分析作品與時代背景的關系。在理解音樂作品時,要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內容和結構,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演奏者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所以說,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力,是提高他們的藝術表現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3.演奏者對大提琴的熱愛程度及定力和專注力
熱愛就是天賦,如果一個人在某個領域表現出有天賦,那是因為他對這個領域有著極強的興趣。內心深處的真正熱愛才會讓人在某個領域持續堅持學習和投入而不覺得辛苦。而好的大提琴演奏者也是應該具備對大提琴的熱愛,因為熱愛和興趣,會持續在大提琴演奏中不斷專研和探索,自然能演奏出好的作品,藝術表現力也會增強。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天賦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成功決定因素在定力和專注力。南懷瑾老師說:“所謂定力,就是對自己的控制力,一個人專心于某一事物的心理狀態。”“說到專注力,它是一個漢語詞匯,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所以說具有定力和專注力也是提升大提琴演奏者藝術表現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了定力和專注力,在表演時才能有忘我的投入,藝術影響力才能深入人心。
三、大提琴演奏中藝術表現力的培養方式
1.內外情感融合
不同的情感需要借助不同的情緒進行表達,對于大提琴演奏者來說,若想通過音樂演奏表現自己的情感,就要從內部和外部兩個不同的方面將音樂作品作為一種重要的工具。例如,在情感內外融合的過程中,大提琴演奏者可以借助自己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以便在演奏的過程中表達出自己的情緒,進而達到帶動聽眾情緒的效果。這種方法同樣可以將自己所掌握的演奏技巧充分地發揮出來,更好地帶動聽眾沉浸在音樂作品所創造的空間當中。雖然與舞蹈表現形式和歌唱表現形式有所不同,大提琴演奏不能通過自己的語言和夸張的動作進行表達,但是演奏者整體的形體和內在情感相互碰撞,都可以使聽眾們受到深刻的感染。
2.隨時調節演奏狀態
肢體語言與表情決定著演奏效果,所以在演奏開始前及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都不可輕視對于自身肢體與表情的調節。在開始演奏前,必須要首先謹慎的確認琴的音準,上場后應從容應對,入座后要確保自身肢體與琴的協調發到最好的狀態再開始演奏。作為專業演奏者,要具備專業精神,無論是樂團演奏,還是個人獨奏,都要以淡定且認真的態度去對待,在表演過程當中,肢體及表情不可呆滯死板,應當順應曲目的節奏與情緒,去運用肢體語言以及自身的表情。最有參考價值的例子,是我國優秀鋼琴藝術家郎朗老師在演奏過程中的表現,其在要有過程當中,表情與肢體動作皆十分明確的體現著演奏曲目的情感內核,對于大提琴演奏者來說亦是同理,利用肢體與表情的掌控,能夠強化演奏效果。
3.提升對大提琴的熱愛
熱愛其實是一種天賦。如果一個人能夠在某一領域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才華,那是因為他對這個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真正的愛是發自于內心深處的,會讓你擁有在某個領域繼續學習和投資的欲望,而不是單純地為了生存而去努力。一個好的大提琴手也應該對大提琴有無限的熱愛,因為愛和興趣,是在大提琴演奏中進一步探索的,當然也是演奏出好作品的前提。藝術表現力也會因為演奏者的熱愛而得到提高。當然,天賦固然重要,但專注與集中也是成功的決定因素。所謂集中,就是控制自己的精神狀態,把一個人的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集中也是指一個人專注于某件事或某項活動時的心境狀態,因此,它也是提高大提琴演奏者藝術表現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了專注的力量,全身心地投入大提琴的表現中,充分表現自己的熱情與熱愛,藝術影響力才能深入人心。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提琴演奏具有鮮明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性,因此,對于演奏者來說,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基本演奏技巧,同時還要增強對音樂、對樂器的感悟和體會,在演奏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地發揮出自身對于音樂的感知,加深對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以內外情感融合的方式豐富自身的內心情感體驗,不斷地認識音樂并逐漸懂得音樂的內涵。
參考文獻
[1]張全非.大提琴演奏中藝術表現力的培養思考[J].北方音樂,2020(04):251-252.
[2]董培瑛.大提琴教學中的音樂表現力的培養分析[J].藝術家,2020(02):109.
[3]張宇婧.談大提琴在合奏中的藝術表現力[J].中國文藝家,2020(05):237-238.
[4]張舒.淺析理性思維在大提琴學習及演奏中的應用[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