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濤
摘要:文物是社會進步的歷史見證,對于歷史研究有著重要價值,是人類社會各個階段的智慧結晶,因此一定要做好文物管理和保護工作,促進我國社會文明發展。就我國文物管理現狀來看,由于制度的缺失,管理人員管理意識不足,難以實現對文物有效管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文物出土數量不斷增多,一些不法分子萌生了盜取、倒賣文物念頭,為了將這些稀有的文化遺產更好傳承下去,博物館管理人員及各地區政府都要提高自身工作意識,意識到文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到文物保管中來,為豐富人們的物質文化做出應用貢獻。
關鍵詞:文物管理;科學措施;文博產業
文物作為我國歷史文明的見證者,對人類歷史文化研究有著重要價值,由于其所具備不可再生性,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實現文物有效保護,如此才能延續文物價值,實現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但受現實因素影響,我國文物保護工作始終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文物丟失、損壞情況屢見不鮮。對此,有關政府部門應加大文物保護處理力度,完善文物保護有關制度,各地區政府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文物保護方案,通過宣傳來提高公眾參與文物保護積極性,充分發揮文物地域價值,促進我國社會長效發展。
一、我國文物管理遺留的問題
(一)政府支持力度有限,無法開展針對性保護
我國文物管理工作遲遲沒有得到突破性進展原因,除了人員保護意識不足外,更多是政府沒有真正參與到文物保護與建設中來,由于缺少相應的經費支持,一些基層管理部門無法就文物實際現狀制定可實施的保護方案,長此以往不僅會使文物措施最佳的修復時機,還會影響文物價性和功能性;此外,受文物保護工作影響,當地博物館也無法開展一些富有吸引力的展示活動,觀展人群數量大大下降,博物館將經濟效益不容樂觀,阻礙了文物館事業長效發展。
(二)文物管理體制不健全,文物走私現象嚴重
就目前來看,我國雖然已出臺相關文物管理法律條例,但在內容上還存在明顯不足,特別是近年來我國文物失竊案件不斷增多,這些文物在走私過程中如果出現損壞,對我國文物保護事業造成嚴重的損失,一些地區文物數量較少,很多都是當地標志性的文物資源,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如果這些文物被迫流入其他國家,對我國文化實力及國際形象也會帶來嚴重影響。
二、新時期下有效強化我國文物管理水平地科學化舉措
(一)強化文物保護管理的執法監督力度
我國文物管理保護問題屬于歷史遺留問題,不同地區文物管理保護現狀也存在明顯差異性,為了實現文物保護統一、規范化管理,各地區政府領導應結合當地發展現狀及文物數量、種類等建立相應的保護制度,為文物保護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效指導;此外,為進一步提高文物管理效率及管理效果,政府應協調有關部門組建一支專業的文物管理團隊,及時的發現文物管理過程中不當行為,并予以嚴懲,嚴厲打擊違法盜取文物行為,一經發現立即嚴肅處理。此外,政府應密切與文物管理人員聯系,與文物管理機構通力合作,向社會宣傳和推廣文物保護理念,引起公眾廣泛關注,切實地提高人們文物保護思想意識,主動承擔起文物保護工作并配合有關部門積極監督走私行為發生,實現對文物有效保護,帶動當地旅游業有效開展,使文物價值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協調文物保護管理和城鎮建設之間的關聯性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規模及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在新時期也面臨著嚴峻考驗,一些城市領導沒有意識到歷史文化建筑用地保護重要性。在此環境下,要想落實文物管理工作,需要文物管理人員主動學習現代化文物管理方法并協調規劃城鎮化建設與文物管理之間的關系,向有關部門申請,保護文物建設用地,著力解決并控制文物保護工作地矛盾問題,政府部門應結合文物保護法中內容就文物保護工作開展嚴密、規范的認證,特別是一些建筑相對密集區域更要靈活的進行區域劃分,提高城鎮居民文物保護意識,制定長效保護控制措施,促進城鎮改革與文物保護協調發展。此外,還要加強文物管理基礎建設實效性,各地區文物管理機構應結合本地區實際發展情況做好針對性文物管理方法,特別是一些年久失修文物建筑,要委派專業人員進行現場勘查并制定搶修方案,只有健全文物保護服務體系才能增強文物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完善政績考核標準
博物館管理人員應意識到博物館存在的影響力和輻射效應,利用這一特征帶動當地旅游產業發展,使文物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充分發揮,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文物管理人員具備良好的責任意識及專業素養,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標準,依據館內人員對博物館各方面貢獻,規范博物館內部人員的行為,針對文物管理、文博事業及對當地旅游事業貢獻進行科學考評,輔以竟爭機制、激勵機制、任崗位輪換機制等,形成科學制度體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任有章可循、有制可遵,進一步提升博物館內部人員能力素養;此外,為了提高公眾參與博物館管理積極性,還應建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公開文物管理保護及治理過程,虛心接受社會公眾意見,細化文物管理任務,確立任務管理指標,將工作落實到實處中,避免管理工作形式化、責任不明等情況發生,實現博物館科學管理[1]。
(四)廣泛宣傳提高群眾意識
為促進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有關部門要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力度,激發公眾參與文物保護積極性,領導階層也要提高自身對文物正確認識,增強各部門成員責任感,組織各基層部門共同開展文物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文物管理成效;此外,文物部門還應抱著守土有責的態度,解放思想,將文物保護效管理與經濟建設開發及社會發展緊密聯系起來,結合《文物保護法》細化文物保護工作內容,做到統籌安排,動員各方力量,共同推動文物保護工作的快速發展,以更好的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形勢[2]。
綜上所述,加強文物管理可實現對文物有效保護,使文物歷史價值及文化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有效文物管理方式對于促進我國文物保護事業開展有著重要意義。要求政府部門及博物館機構聯合起來,共同實現文物管理目標,制定符合當地文物管理辦法,加大文物管理及保護宣傳力度,積極進行探索與實踐,使公眾都能參與到文物保管中來,使文物價值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路東升.新時期文物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6(13):126-127.
[2]閆曉宏.淺析文物管理工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人才資源開發,201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