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時節乍暖還寒,氣候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天氣干燥,是各種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時節。本文介紹春季易發的呼吸道疾病,并提出中醫藥防治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方法,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幫助,平安度過。
春季易發的呼吸道疾病
春季易發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兩大類。
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感染性上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致,主要通過與病人或健康帶毒者密切接觸,以及空氣飛沫傳播,老人、孩子和虛弱者易感。流感起病急,主要癥狀表現為高熱、頭痛、乏力、干咳及咽喉干痛、眼結膜炎、全身肌肉酸痛等。
2.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簡稱慢支,由于多見于老年人,故通常又稱為老慢支,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性炎癥,屬于非感染性呼吸道疾病。臨床上以咳嗽、咳痰為主要癥狀。春季氣候變化大,寒冷空氣刺激呼吸道,可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呼吸困難,引發支氣管炎。
3.肺炎。肺炎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可由病原微生物,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以及一些機會致病菌等感染所引起。其中細菌性肺炎是最常見的感染性肺炎之一。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忽冷忽熱,容易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感染性肺炎。此外,理化因素、免疫損傷、過敏及藥物等,亦可導致非感染性肺炎。
4.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慢性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也是一種常見的非感染性肺炎,過敏體質者易發。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癥狀,常在夜間及凌晨發作或加重,多數病人可經治療后緩解或自行緩解,但未及時治療者亦可導致死亡。哮喘多因吸入或食入某些過敏性物質而發病。春暖花開的季節,人們往往喜歡外出郊游踏青,會吸入各種花粉及空氣中的其他吸入性過敏原,因而哮喘的發病也自然增多。
中醫外治呼吸道疾病的方法
雖然春夏季多發的呼吸道疾患經過及時、正確的治療,可保無虞,但積極預防方為上策。中醫有很多外治法可以有效地防治呼吸道疾病。下面簡單介紹幾種中醫外治妙招,正確使用,可以讓你遠離呼吸道疾病。
1.針灸。針灸是中醫藥的重要治療手段,有著悠久的歷史。通過針灸刺激相應穴位,可以達到疏通經絡、提升陽氣的作用,還能夠調節個人的體質,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一般來說,預防呼吸道疾病可選用太淵、列缺、迎香這些穴位。列缺穴位于前臂,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兩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下凹陷處即是本穴,擅治外感引起的咳嗽、發熱、咽干咽痛及頭項、面、口部兼癥。太淵穴在腕掌側橫紋橈側端橈動脈搏動處,可溫通補虛,為肺經之原穴,可補肺之虛。平時可自己點按太淵穴和列缺穴,用拇指或中指指腹置于穴位上,緩緩向下用力,使局部產生酸脹感,不拘于時,每天點按3~5次,每次每穴1分鐘。迎香穴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當鼻唇溝中,可治療鼻塞、鼻流清涕。日常生活中可搓迎香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用食指在迎香穴快速搓動,搓熱為止,每日重復3~5次。
2.艾灸。艾灸是通過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春季預防呼吸道疾病,可定期艾灸足三里、中脘、神闕、氣海等穴位,能起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1橫指處。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和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即是。足三里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功能,是保健要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神闕穴即臍中。氣海穴位于臍中下1.5寸。可用艾條懸起灸以上四穴或用艾灸盒灸,也可使用隔姜灸。操作時取生姜一塊,切成0.2~0.3厘米厚的姜片,置于穴位處,在其上放置艾炷點燃。一般每次灸6~9壯,以皮膚局部潮紅為度。
3.穴位貼敷。穴位貼敷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將中醫師配置的藥物研成細末,調成糊狀或膏狀,直接貼于穴位處。春季可貼敷肺俞、膻中、天突、大椎等穴位,對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及治療呼吸道疾病均有較好的療效。
4.防感香囊。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中醫對呼吸道疾病的預防除“扶正”外,還需“辟邪氣”。可將艾葉、石菖蒲、藿香、白芷等十多種中藥制成香囊,具有芳香辟穢、消毒殺菌的作用,日常佩戴可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5.中醫保健鍛煉。日常生活中可采用中醫保健鍛煉,達到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目的。八段錦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等手段,可以疏通人體經絡,調節臟腑機能,改善人們的不良心理狀態,保證人體氣血暢通,達到強健機體、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目的。八段錦在縮唇呼吸、腹式呼吸訓練的基礎上配合上肢、肘部的運動,“手之三陰從胸走手”,《靈樞》云:“肺心有邪,其氣留于兩肘”,通過上肢、肘部的拉伸,可暢通心肺經絡,開胸順氣、清肺舒心,改善心肺功能,從而起到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的目的。
此外,服用中藥也可預防春夏季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對素體體虛,易于感冒的患者,可用太子參、黃芩、牛蒡子、白術、防風各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如已有咽部疼痛者,可用玄參15克,金銀花、桔梗、連翹、甘草各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以上是中醫預防春夏季易發呼吸道疾病的幾個妙招,除此之外,還要保持心情開朗,規律作息,充足睡眠,如此才能陰陽平和,不易生病。
葛海波? 副主任醫師
內科學碩士,南京市中醫院呼吸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擅長呼吸系統常見病及疑難病的診療,包括肺結節和胸腔積液的鑒別診斷,肺癌的基因診斷和個體化治療,熟練掌握纖維支氣管鏡和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檢查。現任南京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呼吸分會委員,南京醫學會呼吸分會感染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呼吸分會委員,中國防癆協會兒童學組委員,江蘇省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成員,江蘇省勞動能力鑒定專家庫成員。主持南京市級課題2項,與省疾控中心合作參與國家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課題一項,發表SCI論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論文十余篇。
坐診時間:周三、周四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