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華
王女士是一名小學老師,也是一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媽媽。在工作中,她發現很多孩子上課坐不住板凳,注意力不集中,喜歡搞小動作,這讓王老師很是頭疼。更讓她頭疼的是如今這樣的問題也發生在了自己孩子身上,不知該如何是好。通過在線問診,王老師了解到注意力培養是要從小開始的。
培養孩子注意力的關鍵時期
3歲以前孩子主要以無意注意為主,3~6歲開始發育有意注意,所以4歲以前都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關鍵期。
首先,帶養孩子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常見錯誤行為往往被家長忽視。
(1)給孩子過多的玩具。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選擇會變得很多,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又玩那個,不僅不利于孩子智力的開發,還嚴重影響孩子注意力的發展。
(2)忽略孩子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有時候家長因為嫌麻煩而忽略掉這些,使孩子慢慢變成一個“刻板”的人。
(3)對孩子沒耐心。很多時候孩子的處事方式是不一樣的,例如孩子想按響一個玩具,卻找不到開關,這時孩子可能會將玩具扔在地上;家長開始會幫忙撿起來,但撿了幾次后,會斥責孩子,卻忽略了孩子扔玩具的意圖。
(4)對孩子胡亂關心。例如孩子準備用積木搭一個房子,搭了很多次卻搭不好,這時家長就按耐不住想要幫忙,直接動手給孩子搭起來了,又或者怕孩子哭鬧直接換另一個玩具。這些行為都是錯誤的,會破壞孩子觀察力、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及注意力的發育。
其次,注意力的相關因素在于身體各個感覺系統對于信息的感知、篩選和過濾。良好的感覺系統發展和信息的篩選、過濾,是注意力的基礎條件,進而發展出注意力的穩定性、注意力的廣度、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的轉移,所以注意力與感覺統合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視覺統合失調,會導致視覺關注不穩定,很難長時間將注意力盯在一個物體上;而且大腦處理視覺信息功能出現障礙,導致視覺相關行為不協調。于是就會出現寫字時看一眼寫一筆,偏旁部首常常顛倒,經常錯字、漏字、添字、讀反字、串行、翻錯頁碼等現象。聽覺統合失調會導致孩子聽寫困難,無法同時接受2~3個指令,容易聽到別人無法聽到的聲音,或者對于某些聲音特別敏感,進而導致孩子情緒經常不穩定,易緊張,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標聲音上。觸覺統合失調會導致孩子對外界刺激適應弱。觸覺防御過當的孩子會對觸覺信息異常敏感,任何細微的刺激都會引起劇烈的反應;因忙于應付各種觸覺刺激,孩子經常一驚一乍,反應過度,很難集中注意力。觸覺反應低敏的孩子剛好相反,他們無法及時接受來自外界的觸覺信息并及時做出應答,經常表現得心不在焉,對外界沒有反應,無法產生注意。前庭是視、聽統合的傳送傳達中樞,當這一部分出現統合失調時,大腦無法過濾并辨識有意義的信息,致使大腦過于忙碌,注意力無法集中,特別是對視、聽性質的學習影響最大。前庭覺統合失調時,人體難以維持內在平衡,從而出現好動、多動、肢體不協調等表現,使孩子常常注意力渙散。本體覺統合失調時,因無法控制好全身大小肌肉,會出現害怕或逃避運動的現象,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均顯笨拙,進而經常中斷一些簡單動作或任務,導致孩子心情沮喪,易緊張,無法集中注意力。
如何幫助孩子培養注意力
首先,家長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把培養孩子的興趣與注意力結合起來。孩子對事物的興趣越濃,越穩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其次,是增加親子時間,對孩子有耐心。與孩子相處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尤其是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在孩子做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即使孩子一直在失敗,也不要打擊孩子,或者急于幫孩子,而是安撫孩子,耐心地引導,讓孩子明確活動目的,自覺集中注意力。要讓孩子明確了解活動的目的是什么,意義是什么。理解越深刻,完成的愿望就越強烈;在這過程中,注意力也就越集中。此時,家長也可以給予一定的鼓勵。除此之外,感統失調也不容忽視。
注意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利用珍貴的親子時光,為了孩子的未來,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