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影萍
在醫院時常會碰到一些患者對醫生說:“醫生,我這幾天感冒了,請您給我開幾盒阿莫西林吃吃”,或者要求“給我打幾針克林霉素”。聽起來這似乎是件很平常的事,不值得大驚小怪。如果遇到不負責任的醫生,很可能會為了滿足病人的要求,反正也算不上醫療差錯。實際上這是濫用抗生素,是對病人健康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感冒多為病毒性的,不能盲目使用抗生素。也有的患者為省事,自行到藥店購買感冒藥進行自我藥療。但大部分患者缺乏自我藥療的知識,用藥后不一定起到應有的療效,有的甚至會帶來藥物不良反應。
感冒通常為良性和自限性,病程多在1周左右,無嚴重癥狀者可不用或少用藥物。注意休息,多飲白開水、桔汁水或熱姜糖水,并避免過度疲勞和受涼,依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注意室內通風和清潔,勤曬被褥,自會痊愈。
當然,為了減少感冒帶來的不適,適當用藥也無可厚非。但感冒癥狀復雜多樣,一般有發熱、疼痛、鼻塞、流涕、咳嗽以及過敏等,因而用藥也不能千篇一律。應根據不同類型的感冒選擇合適的藥物,避免誤用或重復使用。
市售的抗感冒藥基本是復方的,也就是說,將針對上述癥狀的不同成分聯合起來。主要有解熱鎮痛成分,如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鈉、氨基比林,主要用于減輕發熱、疼痛;減輕鼻腔充血的成分,如鹽酸偽麻黃堿、鹽酸麻黃堿,主要用來減輕鼻塞、流涕、噴嚏等癥狀;鎮咳成分,如氫溴酸右美沙芬、鹽酸二氧異丙嗪等。此外,咳嗽頻繁者可以用復方甘草合劑、噴托維林;咳嗽痰多,痰液黏稠可加用溴已新。
對出現炎癥者,如咽喉炎、扁桃體炎,在治療感冒的同時還要清除炎癥。應服用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感冒藥。對合并細菌感染者(如呼吸道、肺、喉部),應并用抗感染藥,如口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和第三代喹諾酮類化合物。
盡管不少感冒藥屬于非處方藥,但服用后仍有一些不良反應出現。有些人吃藥后會有胃腸道不適,一般停藥后即可好轉。許多感冒藥的不良反應都與解熱鎮痛成分有關,因此,如果沒有發熱、肌肉痛、頭疼等癥狀,原則上不主張使用含解熱鎮痛成分的感冒藥,以盡量減少不良反應。
以下感冒患者尤其不宜自我藥療。
慢性疾病患者? 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上消化道潰瘍、慢性心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患者感冒時,應該咨詢藥師或者到醫院就診。因為感冒易加重原有疾病或者誘發新的疾病,會因為藥物選擇不當而產生副作用,導致病情加重。
體質虛弱、易反復感冒者? 這類患者機體抵抗能力相對薄弱,以至反復感冒,纏綿難愈,其診治辦法不同于健康人士,應到醫院就診。
兒童、老年人、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兒童感冒常伴有高熱,病情變化比較快,還可合并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癥,另外,由于兒童年齡、體重差異較大,服用劑量不易掌握。老年人的機體代謝緩慢,抵抗能力下降,易發生并發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有其特殊的生理情況。因此,上述人群感冒時應遵醫囑或在藥師指導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