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
紅船開啟跨世紀航程
1921年7月,正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舉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國巡捕搜查,會議被迫休會。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張國燾、劉仁靜、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達夫人王會悟作向導,從上海乘火車緊急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條小船上繼續進行。那一天,代表們用7個小時討論通過了中共第一個綱領和第一份決議,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中央局,在紅船上完成了大會全部議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我國的煙草企業曾為這艘中國共產黨引領革命、劈波斬浪的一葉紅船,出品過主題煙標。上世紀80年代,嘉興卷煙廠出品的“金南湖”煙標(圖1),主版就再現了停泊在嘉興南湖煙雨樓前水面上的紅船遠景畫面。此后的90年代,嘉興卷煙廠出品的“金南湖”煙標(圖2),主版是這艘紅船的特寫畫面。中國煙草總公司桐鄉雪茄煙廠、鄭州煙草研究所出品于上世紀80年代的“煙雨樓”煙標(圖3),副版也有紅船的畫面。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的紅船精神,就孕育自這條紅船。1964年4月5日,一大代表董必武視察南湖,仔細察看這艘于1959年仿制(當年南湖的游船已經在抗戰時期絕跡了)的紀念船后題詩“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蒙訪舊蹤。”彭真1991年3月18日登臨紀念船說:“這船不大,但前途遠大,有了這艘船,才誕生了社會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p>
井岡山點燃燎原星火
井岡山是革命搖籃。1927年10月,毛澤東同志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進軍井岡山,開始創建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翌年4月,朱德等率領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的余部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井岡山紅色政權和革命力量得到加強。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成為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的光輝起點。
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萬洋山北段,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里羅霄之腹”之稱,平均海拔一千米左右。為了弘揚井岡山精神,煙草企業曾出品過不少煙標。上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大達煙廠出品的“井岡山”煙標(圖4),主版于連綿起伏,雄偉的井岡山上插有一面鮮艷的紅旗,副版則于黃色的中國版圖上有一只巨型火炬。江西卷煙廠出品于同期的“井岡山”煙標(圖5),主版是黃洋界保衛戰紀念碑,副版是當年毛澤東、朱德和紅軍戰士一道下山運糧時所走過的紅軍會師橋。由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因而國營南昌卷煙廠于上世紀70年代出品的“井岡山”煙標(圖6),副版于萬歲館(纖維展覽館)上方印有毛澤東書法手跡“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中國南昌卷煙廠出品于上世紀90年代的“井岡山”煙標(圖7),副版于雄偉的井岡山五指峰圖案下面,印有毛澤東作于1928年秋《西江月·井岡山》上闋:“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書法手跡。進入新世紀以來,江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的“金圣·井岡山”煙標(圖8),副版是位于井岡山高速收費站出站口的井岡紅旗雕塑。這些煙標不僅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中國革命在井岡山的歷史風貌,而且把“胸懷理想、堅定信念,實事求是、勇闖新路,艱苦奮斗、敢于勝利,依靠群眾、無私奉獻”的井岡山精神,凝聚到這一枚枚小小的煙標之中。
古田樹起建軍里程碑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毛澤東同志在古田主持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古田會議探索出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光輝道路,新型人民軍隊由此走上了發展壯大的歷史征程。古田會議是我黨我軍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紀念古田會議,龍巖卷煙廠曾出品過多種版別“古田”煙標。如福建龍巖卷煙廠出品于上世紀60年代的“古田”煙標(圖9),主版在寓意古田會議是中國革命歷程中的一面偉大旗幟的紅旗背景襯托下,凸顯出古田會議會址的圖案。這處位于龍巖市古田鎮社溪背村,坐東朝西,背靠參天古木林,閃現著“古田會議永放光芒”紅色大字的四合院式建筑,原系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廖氏宗祠,又名萬源祠。1917年,古田第一所小學——“和聲小學”在此建立,1929年5月紅四軍進駐古田后把“和聲小學”改名為“曙光小學”。
福建龍巖卷煙廠出品于同期的“古田”煙標,主版于燙金的古田會議會址上方,放射著金色光芒,寓意古田會議如太陽一般光芒萬丈。中國龍巖卷煙廠出品于上世紀80年代的“古田”煙標(圖10),副版于古田會議會址圖案上方,印有“紀念古田會議召開六十周年1929—1989”字樣。
遵義會議確立凝聚力
1935年1月上旬,中國工農紅軍克服艱難險阻到達貴州遵義后,中共中央于1月15日至17日及時地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會議開始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我黨我軍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為宣傳和紀念遵義會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貴州的煙草企業曾為之出品一系列煙標。如中國貴陽卷煙廠出品于上世紀80年代的“遵義”煙標(圖11),主版是坐落于遵義老城子尹路(原名琵琶橋)東側的金光閃閃的遵義會議會址。這座修建于30年代初,坐北朝南,一樓一底,有八間鋪面房的歇山式屋頂建筑,原為黔軍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在二層走廊上,可以憑眺四圍蒼翠挺拔的群山,指點昔日紅軍二占遵義時與敵軍鏖戰地紅花崗,插旗山、玉屏山、鳳凰山諸峰。當年為房主經營醬菜及顏料紙張。鋪面居中有一小牌樓,檐下懸掛著毛澤東1964年11月題寫的“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字的黑漆金匾(此為毛澤東為全國革命紀念地題字的唯一一處)。副版上遒勁有力的“遵義”二字就源自這塊匾額。在這枚煙標主副版之間的側標位置的上方,還印有一把不太引人注目的金色火炬。中國貴陽卷煙一廠出品于同期的“遵義”煙標(圖12),不僅主版突出了金光閃閃的遵義會議會址,而且副版于金光閃閃的遵義會議會址上方,呈半圓地印有“遵義會議五十周年紀念1935—1985”紀念字樣。
延安精神永遠放光芒
延安,中國革命的圣地。黨中央在延安生活戰斗了十三個春秋,從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總后方,十三年間,這里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一系列影響和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特別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親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珍貴財富,已經成為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精神支柱。
我國煙草企業曾出品過不少傳承延安精神的煙標。上世紀70年代,武漢卷煙廠出品的“星火”煙標(圖13),主版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巍巍寶塔山、潺潺延河水。寶塔山位于延安城東南方,海拔1135.5米,為周圍群山之冠。古稱豐林山,在宋朝時改名為嘉嶺山?,F在因為山上有距今已1200多年歷史的寶塔,人們又稱之為寶塔山。副版圖案是延安棗園舊址遠景風貌。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此地。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此居住期間,繼續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和解放區軍民開展的大生產運動,籌備了中國共產黨“七大”,領導全國軍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并領導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團結、和平建國,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內戰作了充分準備。毛澤東在此居住期間,寫下了《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論聯合政府》《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等許多指導中國革命的重要文章,僅收入《毛澤東選集》的就有28篇。棗園已成為全國革命傳統教育重要基地之一。
巍巍寶塔山、潺潺延河水已經成為延安精神的魂,成為紅都的根。因此寶塔山與延河水不斷現身煙標。如國營寶雞卷煙廠出品于上世紀70年代的“延安”煙標(圖14),主版圖案也是延安寶塔山以及延河、延河橋,副版則在一幅紅底上點綴由黃色火苗以及金色寶塔,組成象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圖案,上方印有銘記中國共產黨光輝業績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字樣。而延安卷煙廠出品于上世紀80年代的“中央大禮堂”煙標(圖15),副版是燙銀寶塔山和延河橋的畫面。主版圖案是燙銀七大會址,即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中國共產黨史冊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召開。這次大會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實現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空前團結和統一,它在總結了中國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正確的綱領和策略,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證。
說到延安,就不得不說南泥灣。1941年3月,八路軍第三五九旅,進駐了作為陜甘寧邊區南大門的南泥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短短的三年內,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一邊練兵,一邊屯田墾荒,把南泥灣這塊無人問津的“處女地”變成了“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的好江南。上世紀60年代,延安卷煙廠為之出品了“南泥灣”系列煙標。其中以綠底為主色的“南泥灣”煙標(圖16),副版采用美術體字樣,凸顯出南泥灣的精髓,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主版描繪了昔日荒草荊棘遍地的南泥灣,在三五九旅官兵的辛勤勞動下,被成片成塊的綠色田疇所取代,遠處依稀可見勞作的官兵身影。人物版“南泥灣”煙標(圖17),主版在開墾中的南泥灣背景襯托下,描繪了一名身著軍裝,肩搭白羊肚毛巾的軍人,手持鎬頭正在勞動的形象,在其右邊還有三支交叉而立的步槍。副版圖案外圍是有“1945”字樣的嘉禾,嘉禾內在一本打開的書頁上,交叉放著一支步槍、一把鎬頭。打開的書頁則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三五九旅和其他機關單位,之所以會到南泥灣開荒生產,不是某個人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建立在以朱德等做了大量切實有效的調查研究工作為前提的黨中央的“南泥灣政策”科學基礎之上的。在這個寓意深刻的畫面上方,則是毛澤東書法手跡“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事實上,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艱苦奮斗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奪取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
新中國從西柏坡走來
194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從阜平縣城南莊移駐平山縣西柏坡辦公,這里成為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毛澤東在此運籌帷幄,在國民黨軍隊數量上占優勢的形勢下,敢于戰略決戰,組織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時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自西柏坡動身前往北平“進京趕考”前,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
西柏坡見證著“新中國從這里走來”,孕育了“兩個務必”“兩個敢于”“兩個善于”“兩個為民”的西柏坡精神,它是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以周恩來、朱德、任弼時、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組成的領袖集團集體智慧的結晶。
為了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的西柏坡精神,煙草企業曾出品過以鄧小平同志手跡為標名的“西柏坡”系列煙標。上世紀80年代,中國石家莊卷煙廠出品的“西柏坡”煙標(圖18),主版在一株萬年青畫面下方,是源自鄧小平為“西柏坡紀念館”題詞手跡中的燙金“西柏坡”字樣,副版在兩株翠綠的青松映襯下,描繪了背依莽莽平山金色的西柏坡紀念館遠景風貌,在其上方則印有金色“紀念中共中央解放軍總部進駐西柏坡四十周年”字樣。此后的90年代,河北石家莊卷煙廠出品的綠底“西柏坡”煙標(圖19),主版采用燙金藝術手法,再現了坐落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西柏坡鎮西柏坡村的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副版分別是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燙金“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指揮三大戰役在此,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芏鱽怼弊謽印:颖笔仪f卷煙廠出品于同期的“西柏坡”煙標(圖20 ),主版圖案從上到下,分別是一面上書銀白色“西柏坡”字樣的燙金邊框紅旗,銀白色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副版于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上方,僅僅用8個銀白色的“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經典文字,就對西柏坡精神的內涵,作出了科學而又厚重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