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5月微軟宣布將于明年6月起停止對IE瀏覽器的支持,這意味著,陪伴著初代網民一起出現的IE瀏覽器,25年之后也即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IE瀏覽器的發展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網絡產品的縮影,而它的謝幕,也是新時代交互方式變革“自然選擇”的結果。
從1995年到2015年的這20年間,如果你使用的電腦是Windows系統,那么你的電腦上必然自帶IE瀏覽器。這一瀏覽器自帶誕生以來就活得了Windows的系統捆綁權,無論用戶想要或不想要,你都得有一個。誕生之初,IE瀏覽器是備受好評的,以其他的瀏覽器相比,其優點主要是其簡介美觀的交互和強悍的交互性——IE瀏覽器對AJAX的底層支持,讓網頁在不刷新的情況下可展示來自服務器數據的最新信息,這一概念對交互性極強的Gmail、谷歌地圖等網站至關重要。數據顯示,2002 年和 2003 年 IE 瀏覽器的市場份額達到了 95% 的巔峰,幾乎是壟斷水平,那正是國內初代網民成長的時期。
不過面對孜孜不倦地競爭對手,IE卻仰仗著這樣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準備一勞永逸,Firefox(火狐)、谷歌Chrome、蘋果Safari等瀏覽器的先后問世和不斷進步的時候,IE的投入卻遠遠不足。彼時的“香餑餑”在這些瀏覽器新秀面前變得“又慢又不安全”。在 2006 年,經常崩潰的 IE 6 被評選為“有史以來第八糟糕的科技產品”,甚至在 2011 年“科技史上 50 種最糟糕科技產品”中,IE 6 也赫然出現在第 11 名的位置。
后知后覺的微軟意識到了威脅,2009年的時候推出了大改的IE8,但失去的市場卻很難再找回來。到了2015 年 IE 瀏覽器市場占有率跌破 20%,僅有 15.71%。同年,微軟在Build大會上宣布推出Edge瀏覽器,并鼓勵用戶停止使用IE轉向Edge,IE瀏覽器開始步入漫長的告別階段。到2020年,I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不到3%。
互聯網行業是近代發展最迅速的行業之一,它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迅速地影響著其他產業結構的調整、變革。而就互聯網產業本身,其變革也是迅速的。隨著PC、手機等設備App化、云端化,“入口”的含義發生了根本改變,幾遍脫離了瀏覽器,也不影響人們購物、社交、游戲、娛樂。瀏覽器產生的場景越來越少,其影響力大不如前。
風采不在的不僅是IE,還有一款瀏覽器的境遇也大不如前——火狐Firefox瀏覽器。Firefox曾被視為互聯網開放精神的化身,口號是“開源改變世界”。2004年,Firefox 1.0問世時,粉絲自發在《紐約時報》上刊登了一整版廣告。Firefox以瘋狂的速度搶占份額:2008年下載量破億,3.0版本成為“世界上24小時內下載量最大的軟件”。
然而在2020年初,Firefox的開發商Mozilla宣布裁掉約70名員工,8月,公司再次裁員,而這次的裁員的數量達到了250名,占員工總數的四分之一。Firefox又是為何變得落魄呢?翻開Mozilla的財報不難返現,他們大部分收入來自谷歌以及俄羅斯的Yandex等搜索引擎公司,這些公司付費讓其搜索引擎成為火狐瀏覽器的默認選項。而在過去的十年里,火狐瀏覽器在瀏覽器市場的份額一直在下降,同時,火狐手機、火狐操作系統等幾款較大的產品一直沒有實現。
火狐瀏覽器目前并沒有爆出什么致命的問題,裁員也是公司“斷臂求生”之舉。而此番IE的謝幕,對火狐的生存并沒有帶來任何的好消息,因為微軟即將扶正自家取代IE的Edge,2020年,Edge的市場份額來到0.01%,2021年2月,這一數字變成了3.41%,儼然已經成為了火狐面臨的潛在競爭對手。而在這二者之上的,還有目前一家獨大的谷歌Chrome,一家獨占63.59%份額。
互聯網是一個殘酷的市場,“情懷”敵不過“剛需”,了解用戶的需求不一定能夠跟上時代的節奏,但如果不了解用戶的需求,那么一定會被時代的車輪甩走。
(編輯/侯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