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卉

周 卉 四川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長期參與肥胖與糖尿病、骨質疏松等內分泌疾病的研究。擅長糖尿病、骨質疏松、肥胖癥、甲狀腺疾病等疾病的診治。
門診時間:周三下午,周四、周五上午
2017 年,《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曾發表名為《中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民族分布(2013)》的研究論文,研究數據顯示:中國糖尿病的成人患病率為10.9%,糖尿病前期的發生率約為35.7%。也就是說,每10 個成年人群中,就有1 個是糖尿病患者,而100 個成年人中,就有36 個屬于糖尿病前期人群。
所謂糖尿病前期,并不是指還沒有患上糖尿病,而是血糖水平已經高于正常值或出現了糖耐量降低的癥狀,但尚未達到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一種代謝狀態。我們是如何步入糖尿病前期的?如果正處于糖尿病前期,我們該如何踩下“剎車”?
和糖尿病一樣,糖尿病前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也可能出現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等表現。
雖然糖尿病前期狀態尚未發展到糖尿病,但并不意味著糖尿病前期就沒有危害。處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他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死亡率可高出正常人的2~4 倍。
糖尿病前期是身體發出的一種健康預警。處于糖尿病前期狀態的人,他們的身體不能有效地利用胰島素。由于發生胰島素抵抗,他們血液中的葡萄糖很難進入細胞, 久而久之,胰腺分泌的胰島素就會越來越少,從而導致血糖水平越來越高,進而發展為2 型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可很快發展為糖尿病,但也可能維持10 年或20 年,與我們所想的不同,后者的危害更大,因為在不知不覺中,這種高血糖狀態已經逐步“侵犯”了我們的器官,我們卻全然不知。因此,及早發現非常重要。
家族史、既往病史和生活方式等因素都可能會增加步入糖尿病前期的風險。以下人群應提高警惕:
1. 超過40 歲的人群。
2. 身體質量指數(BMI)大于或等于24 的超重人群、大于或等于28 的肥胖人群,以及腹型肥胖人群(男性腰圍大于或等于90 厘米,女性腰圍大于或等于85 厘米)。
3. 長期久坐的人群。
4. 一級親屬(父母、子女、親兄弟姐妹)中有2 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5.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婦女。
6. 有高血壓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的人群。
7. 血脂異常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的人群。
8.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通過《中國糖尿病風險評分》進行自查,該評分表用于20~74 歲普通人群的糖尿病風險評估。在表格的每一個大項中,選擇和自己相關的分值,將所有分值相加進行評分。如果總分大于或等于25 分,應及時到醫院接受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檢查。

中國糖尿病風險評分

定期體檢至關重要,高危人群還應該進一步做空腹血糖或任意點血糖篩查。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6.1 毫摩爾/ 升或任意點血糖大于或等于7.8毫摩爾/ 升時,就要及時接受OGTT 檢查了。
每年有5%~10% 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會轉變成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尿病前期已經到來,我們并不是無能為力,通過合理膳食和適度運動,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發病率,讓我們及時踩下“剎車”,回歸健康的生活狀態。
飲食以谷類食物為主,搭配高膳食纖維、低鹽、低糖、低脂肪的多樣化膳食模式,控制總熱量的攝入。每日飲食總熱量至少減少400~500千卡,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體重應減輕5%~10%,并長期維持。
每天堅持規律運動,可降低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每天堅持45~60 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可有效避免體重的增加。
此外,生活中還要做到控制血壓、限鹽、限酒。行動和自律才是最好的健康處方。
(卿俊 整理)(編輯 楊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