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艷
(魯中礦業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71100)
隨著我國醫保制度的推行,此項制度逐漸被廣大民眾所認知,而此項制度的提出也導致了醫療費用的隨之增長。因此,在不斷完善醫院醫保制度的基礎上,如何有效改革醫院保險費用支付方式,是當下醫院醫療人員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確保醫院保險支付制度的高效執行,以及提升醫院的綜合管理水平,幫助患者能夠獲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才能讓醫院獲得整體利益增長的同時,幫助醫院迅速獲得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因此,醫院應重視醫保費用支付的改革,充分考慮國家政策和民眾需求,提升醫院內部的醫療服務水平,從而幫助醫院獲得市場核心競爭力,為醫院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的全民普及,民眾的日常支付方式和支付習慣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時至今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成為社會民眾日常支付主流方式,這一方面體現了社會支付方式的發展與進步,另一方面而言,民眾日常支付習慣的改變也對社會產生影響。而對于醫保支付方式而言,醫院也必須摒棄舊觀念,樹立新觀念,積極尋求改革醫保費用支付方式,促進醫院制度的發展。但經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我國部分地區依然采取較為傳統的服務項目付款模式進行醫保付款。除此之外,當下我國醫療支付制度并不完善,對醫保費用支付并未出臺相關激勵政策和約束政策。另外,由于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極快,導致部分醫院無法適應外部社會環境,醫院作為服務機構,其支付制度并不具備良好的適應能力,這也是我國部分醫院醫療支付制度的常見問題。因此,為減少醫保支付方式對醫院發展的阻礙影響,醫院應主動探索醫保費用支付方式改革對醫院管理的影響。
我國《“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中明確指出,國家要對醫療費用進行調整,并對醫院支付制度進行創新改革。而此項政策的提出初衷便是由于我國醫院醫藥費用的大幅度上漲,早在2000年后,我國部分地區的醫院門診費用和住院總費用便呈直線性增長,此數據相較于幾年前,提升幅度非常大(如下圖)。并據不完全統計,時至今日,我國三線城市的住院費用便平均高達民眾可支配費用的30%,而這一費用對于農村民眾而言,甚至出現眾多因無法支付醫藥費用放棄治療的現象,正是由于醫療機構醫藥費用的直線增長,導致農村民眾對醫院失去信心,不利于社會穩定和諧發展。而醫保費用支付方式改革則能有效幫助普通民眾減輕醫藥費用負擔,體現了社會和醫院的包容性。
圖1 我國部分地區2000-2008年醫療總費用趨勢圖
通過分析我國不同地區的醫保費用支付方式發現,其支付制度與醫院的醫療水平、管理制度關系密切,對此,可將社會背景下醫保費用支付方式改革分為兩個部分。
上文有所敘述,隨著社會支付方式的改變,民眾的日常支付習慣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單一式的紙質鈔票支付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民眾需求,對醫院支付制度和收費效率皆帶來了極大不便。對此,醫院應跟上時代潮流,順應時代變化,將現代化支付方式融入到醫院保險費用支付制度中,以此為患者提供多元化支付選擇,支付方式朝著多樣化、靈活化方向發展,提升醫院醫療費用結算效率。
醫院醫保費用支付方式由后付制轉變為預付制,能夠有效幫助醫院支付制度朝著激勵制度方向快速轉變,降低醫療服務風險,減輕醫院財務部門預算核對壓力,對醫院優化資源,更換設備皆提供有利幫助。由此可見,隨著社會環境不斷變化,以及醫院醫療制度的不斷改革,醫保費用的支付方式必然會朝著預付制方向轉變。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醫保費用支付改革被各大醫院所重視,地方醫院也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身于醫保費用支付改革的熱潮中,近年來,由于國家政策的頒布以及各大醫院的參與,我國醫療支付制度已經呈現了良好的效果,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國地方區域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差異化較大,國家統一的支付改革政策很難達到全方位適合且覆蓋的目的,而這則要求地方政府在國家政策基礎上,結合地方發展實際狀況,提交針對性強的合理化支付改革方案,并交由上級審批。另外,眾所周知醫院作為一家為人民服務的主要機構,其內部存在大量的社會公益性項目,以此一方面保障民眾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能夠幫助醫院獲得公信力和知名度。但近年來隨著醫藥費用上漲,部分醫院對社會公益性項目的重視程度不足,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對醫院發展和地方社會發展顯然不利,因此,地方政府應在國家相關政策基礎上,對醫院實施合理有效的管控、監督,推動醫院醫保費用支付方式的改革,幫助醫院回歸公益性。
隨著我國醫藥改革政策的頒發與實施,醫院醫藥衛生體制也發生了本質上的改變,例如公立醫院已經取消了衛生材料和部分藥品的經濟收益加成,這意味著藥品和衛生材料已經無法為醫院帶來大量的經濟收益。因此,醫院應快速整改和優化醫療費用結構,在適應醫療衛生改革政策的同時,通過績效考核的方式,重新規劃醫療人員的薪資結構,保障醫療資金的最大使用效率。另外,可建立同級別醫療機構的檢查互通性,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檢查,幫助醫院控制成本,對醫院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醫院應積極與地方政府進行溝通合作。一方面,政府為確保醫保費用支付改革的順利執行,需為醫院制定相應的考核系統和績效評價機制,確保支付改革在執行過程中的延續性,并提升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的自主積極性,提升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例如,政府可將醫院的轉院率、患者滿意度調查、診斷編碼準確率等作為考核指標,避免醫院醫療人員存在分解住院、服務水平不到位、低碼高編等狀況的發生,隨后政府可通過考核標準,為醫院構建獎懲機制和績效評價機制,合理管控醫療人員薪酬。另一發面,醫院管理層則也應根據醫院實際發展狀況和外部市場環境,在地方政府的考核標準和績效評價機制基礎上,構建內部針對性強的績效評價系統,例如,利用當下互聯網技術構建數據分享平臺,從而對醫院的住院人數、住院費用、死亡率、治愈率進行綜合統計分析,根據實際數據為醫療人員構建薪酬結構,刺激醫療人員的日常工作熱情,提升醫院醫療水平和醫療效率。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時至今日,我國全面脫貧已然取得了圓滿成功,我國醫療保險覆蓋面積越來越廣,大到一線城市,小到鄉鎮農村,皆可利用醫保進行日常住院、門診支付,但正是因為醫療保險支付方式的普及與覆蓋,導致第三方付費占醫院總收費比例越來越大,從而進一步致使保險機構對醫院的控制力越來越強,其中包括付費控制、資源控制、醫療效率控制等等。這不僅導致醫院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主創造性,并且會將醫院逐漸推向以利益為第一服務宗旨的錯誤發展軌道,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而如若醫院能夠控制好醫療保險支付方式與自身發展自由之間的平衡,醫療保險支付的優勢也尤為明顯,并且隨著民眾社會意識的覺醒,以及國家一直秉承著“以人為本”的戰略發展方針,醫療保險支付方式顯然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因此,醫院首先應根據自身發展狀況,積極了解全面實施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會對醫院產生的影響,提前排除潛在問題,做好應對方案,為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奠定良好基礎。其次,醫院應清晰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對醫院財務管理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實施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后,醫院諸多費用由醫保結算中心(第三方代表)為患者結算醫療費用,其中流程自然會比患者自行結算更為復雜,此時則要求醫院財務部門做好心理準備的同時,提前準備解決方案和應對措施。最后,支付方式的改革必然會對醫院經營管理形成影響,這則要求醫院管理高層結合新型醫療保險支付方式,對醫院經營管理模式進行創新調整,讓醫院從關注創收轉變為關注成本控制,減少醫院內部用藥不合理、資源調配不當等問題的發生,以此確保醫院穩定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醫保費用支付改革是當下醫院刻不容緩需要執行的項目之一,隨著醫藥費用的不斷提高,醫院作為服務機構,必須以民眾生命安全為第一標準,確保民眾生命安全基礎上,通過制定考核系統和績效評定機制,刺激醫療人員的自主積極性,提升醫院個體醫療水平的同時,綜合提高醫院整體醫療水平,幫助醫院快速打響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醫院穩定且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