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艷玲
(泉州華光職業學院,福建 泉州 362121)
近幾年我國高職院校在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將深化產教融合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并從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四方聯動的角度構建了產教融合的美好藍圖,為高職院校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開展做出了積極的指引。鑒于此,高職院校在對學校就業指導進行改革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產教融合背景的影響,對就業指導路徑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使高職院校所制定的就業指導路徑能與產教融合背景相適應,能為學生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產教融合具體指職業院校按照本校所開設的專業,積極開發專業產業教育體系,將產業與教學融合在一起,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教育模式,將學校轉變成為能支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科技創新服務的產業性經營活動實體,從而構建學校與企業有機聯合的辦學模式。產教融合能體現出產業與教育的多元合作和深入探索,是職業院校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與行業企業在深度合作方面做出的探索。
在全面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國家高度加強對產教融合辦學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現階段,高職院校在產教融合辦學方面已經做出了多元化的實踐探索,產教融合成為高職院校發展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支撐力量,并且在產教融合的作用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優化,為高職院校在新時代背景下實現長效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力量支持。
從產教融合背景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在產教融合 背景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整體上表現出新的特點和新的規律[1]。
(1)高職院校就業指導的服務對象更加廣泛,從傳統高校畢業生轉變為面向高校全體學生和用人單位提供服務,就業指導工作中要求開拓視野,拓展職能范圍,促進就業指導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對接;
(2)就業指導工作服務體現出個性化特點,受到產教融合的影響,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服務內容從傳統批量服務轉變為個性化服務和定制服務,在服務工作中會有意識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按照學生的成長需求和職業發展需要制定特色化的就業指導服務方案;
(3)就業指導的功能定位體現出社會化特點,從傳統單純的就業指導轉變為就業指導和社會服務融合的發展模式,高校教師在開展就業指導服務的過程中應該從解決社會人才供給需求的角度對指導方案進行調整,從社會服務、區域服務的角度制定針對性、有效性的就業指導方案;
(4)就業指導作用和影響力進一步拓展,從傳統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崗位需求信息轉變為在提供崗位供求信息的基礎上,將行業需求信息作為制定指導方案的依據,還按照人才的就業需要開展了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工作,使所組織開展的就業指導能與產業發展、區域經濟建設需求相適應;
(5)就業指導的核心指標開始關注就業質量,在核心指標的設計方面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中按照產教融合的要求,不僅重視學生就業率的提高,還加強對學生就業質量的關注,力求能發揮就業指導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學生在畢業后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
(6)就業指導的工作動力表現出面向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傾向,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動力也出現了變化,從傳統應對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考核轉變為主動為高職院校學生服務,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服務的主動性和時代性更強,能進一步輔助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人才供給問題的處理;
(7)就業指導工作隊伍的構建體現出多元聯合的特點,受到產教融合的影響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工作隊伍從學校原有的專職教師轉變為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多方聯合的教師隊伍,不同類型就業指導老師能發揮差異化的作用,可以共同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就業指導的創新,拓展就業指導的影響范圍和適用范圍;
(8)就業指導的資源配置更加豐富,從傳統就業指導工作中學校單獨供給轉變為在產教融合開放環境下,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共同促進資源建設、共享就業指導資源的成果,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也體現出時代化發展特征。
產教融合背景下,傳統的就業指導方案局限性因素明顯,已經無法與新時代發展需求相適應,因此需要高職院校結合產教融合的背景,對就業指導方案進行調整,重新制定就業指導工作路徑。
產教融合的深入推進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要求,高職院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需要創新指導理念和相關理論,才能提高指導效果。但是在高職院校實際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過程中,理論創新意識不足,在實際工作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指導理論體系,無法突出產教融合特色開發新的就業指導模式,會降低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成效[2]。
有效的課程建設能促進就業指導效能得到全面發展,但是結合產教融合背景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發現高職院校所開展的就業指導缺乏對課程建設的重視,并且沒有把握不同教育階段的特點對就業指導課程進行規劃,會限制課程作用的發揮,也影響就業指導實效。
受到產教融合的影響,高職院校在探索就業指導創新的過程中雖然已經加強與企業的聯系,但是仍然尚未構建學校、企業、政府和行業有機聯系的指導體系,現有就業指導資源開發、師資隊伍構建工作的開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與產教融合背景相適應,會對就業指導工作的科學化和系統化開展產生限制性的作用。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對就業指導工作的探索沒有從網絡化和信息化指導渠道、指導模式角度進行深入的分析,在信息化就業指導方面的研究不夠深入,導致無法發揮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為信息化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甚至出現了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渠道單一的情況,難以提升就業指導工作的綜合影響力,會降低指導實效[3]。
在對產教融合背景的影響形成初步認識的前提下,新時期高職院校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過程中,為了能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綜合效果,可以結合當前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指導路徑進行明確,從而提高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整體水平。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全面的改進和創新,要注意結合產教融合的影響對就業指導理念加以優化,在全新就業指導理論的影響下制定合理化的就業指導方案,突出就業指導的綜合效果。對于高職院校而言,職業選擇和發展是職業理論體系中的重點,在明確指導理論的情況下,能發揮就業指導理論的重要作用,對產教融合背景下學生職業選擇核心動力過程以及影響機制形成初步的判斷,從而對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選擇等進行預測,預見性的解析學生可能獲取的職業成就與職業滿意度。
新時期按照產教融合的現實要求,高職院校在對就業指導路徑進行改進和創新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引入社會認知職業理論輔助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在學生學習個人因素、環境因素、社會支持因素以及學習經驗因素、自我效能因素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傾向進行確定,從而把握產教融合的影響制定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方案,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就業指導活動,從而強化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就業指導更加契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發展需求[4]。如圖1所示就是基于社會認知職業理論構建的完整就業指導分析框架圖,按照框架分析能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指導需求和特點等進行明確,從而提高就業指導與產教融合背景的契合度,保障能為學生提供相對專業的就業指導,進而彰顯高職院校就業指導的整體價值,切實促使高職院校學生能獲得高質量的指導和訓練,能做出適合自己的就業選擇,提高學生的就業成功率。
圖1 社會認知職業理論就業指導分析框架圖
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對指導工作的開展產生著關鍵性的影響,新時期把握產教融合的影響,高職院校在對就業指導工作進行改進和創新的過程中,要從全局著眼,正確認識產教融合背景下就業指導工作內容和工作模式出現的變化,把握工作環境調整的情況,深化思想認識,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的新特點和新變化形成全新的認識[5]。以此為基礎,在產教融合深入推進的情況下,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就業指導工作的認識,要注意從服務區域經濟、服務企業發展、服務高職院校就業工作、服務高職院校學生的角度對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優化調整,逐步制定全新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使課程體系的建設能契合產教融合的發展需求。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進行建設和完善的過程中,可以按照高職院校不同教育階段產教融合的不同特色對就業指導課程進行設計和優化,如針對大一學生可以在企業的支持下將就業指導課程的重點放置到指導學生職業發展規劃角度,使學生能從個人職業發展的角度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學生在高職院校的學習提供相應的指導;針對大二的學生可以開發企業聯合素質拓展教育方面的內容,在政府、企業和學校的共同支持下開發能對學生職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素質拓展方案,從而在就業指導中強化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培養,真正發揮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效果,使就業指導能充分發揮其價值和作用,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提供重要的輔助。
完善就業指導體系的構建能逐步提高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發展成效,因此結合產教融合的影響,在實際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有意識的促進完善就業指導體系的重新構建,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搭建完善的指導工作者隊伍,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整體水平。
(1)健全就業指導服務體系。高職院校在開展就業指導服務的過程中,結合產教融合的影響,要注意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并從凸顯服務性的角度對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優化創新。具體而言,健全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的構建,應該聯合政府、行業、企業的力量,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連接就業市場的紐帶作用進行明確,充分了解就業指導在反饋畢業生就業信息方面的價值和作用,從為地方企業輸送高素質職業技能型人才的角度對就業指導工進行規劃,從而嘗試將就業指導工作融入到地方經濟發展實踐中,使就業指導獲得政府、行業、企業的多元支撐,在多元聯動和協同發展的基礎上,構建校企利益共同體,使就業指導工作能實現高職院校與地方企業的有機聯系,形成就業指導方面的系統工程,切實優化就業指導工作的效果,在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指導的同時也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供給服務。
(2)強化就業指導隊伍的建設。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傳統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已經無法支撐就業指導工作的科學化開展和系統化推進,再加上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師配給存在不平衡、不充足的情況,在就業指導教師對五中還存在二級院系學生工作人員,就業指導教師有大量兼職的情況,甚至很多就業指導教師沒有參與過社會企業實踐活動,無法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為畢業生分享一線的工作經驗和個人認識,就業指導效果不理想,難以滿足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創新發展需求。因此結合產教融合的影響,新時期在構建高素質就業指導隊伍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可以加強與政府、行業、企業的聯系,多渠道邀請能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的兼職教師參與到學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并與學校專業教師構建專兼結合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專職就業指導教師、行業主管工作人員、企業工程師、企業一線工作者等多元化就業指導隊伍的重要作用,在實際對學生實施就業指導工作的過程中拓展指導的范圍,能將行業敏感信息、前沿動態信息導入到就業指導活動中,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就業指導,使學生能從多角度了解個人未來就業情況,引導高職院校的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提高學生就業成功率。
在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全面創新的過程中,結合產教融合的影響,高職院校要注意從產教融合的背景對就業指導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并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探索就業指導信息化平臺的構建,有效對就業指導的渠道進行拓展,在多元指導的作用下凸顯產教融合特色,從而提高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教學活動的整體效果。在實際工作中,把握產教融合的影響,可以從以下角度促進就業指導渠道的拓展和開發:其一,政府支持,開發專題講座。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過程中,結合政府的支持,可以拓展政府就業指導模式,由地方政府組織開展專題講座,邀請各行業專業人士講解就業指導方面的知識內容,使學生能對就業發展形成全面系統的認識,從而提高就業指導的綜合效果。其二,校企聯合,構建模擬就業活動。在對就業指導進行創新的過程中,為了能實現學校和企業資源的共享,突出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可以基于產教融合在就業指導體系中納入企業的力量,在企業的支持下對就業環境進行模擬,邀請企業招聘人員參與到就業模擬活動中,使學生能全面了解就業競爭情況,豐富學生的就業競爭經驗,也能讓學生對不同職業的發展形成深刻的認識,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在就業活動中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其三,搭建信息平臺,融合在線指導。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開發信息化的就業指導模式,搭建在線指導平臺,并按照在線就業指導的現實需求對就業指導工作流程進行創新,使學生能在在線平臺上結合自身需求獲取相應的就業指導信息,突出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和信息的有效性。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基于在線就業指導構建的具體流程體系,能在信息平臺上構建良好的就業指導環境,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解決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突出就業指導活動的綜合效果,為高職院校學生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提供有效的平臺支撐。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的發展實踐中,結合產教融合的影響積極探索完善職業教育發展規劃體系的構建,對就業指導工作進行改進和創新,構建全新的就業指導發展規劃體系和規劃方案,能真正彰顯產教融合背景下就業指導服務的價值和作用,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支持,促進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從而促使高職院校的學生能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能在未來為區域經濟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