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玲
(南開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部,天津 300071)
近年來,科研團隊受國家政策支持,開始在全國高校迅猛發展,但是,受科研團隊發展的階段性局限因素影響,聘用單位盲目追求引進高層次科研人才的數量,忽視了人才引進后工作的有序推進,導致科研人才引進、培養、激勵、保護、開發的目標尚未細化,還沒有自覺形成清晰連貫的高層次人才戰略目標鏈。所以,針對創新驅動下高校科研團隊建設及考核機制的研究十分必要。
創新驅動下的高校科研團隊建設,應注意科研項目預期目標得以有效實現的主體依據就是科研團隊,而要想借助科研團隊效用的充分發揮,為科技進步提供促進作用,應確保科研團隊建設過程的可持續發展特征得以充分凸顯,此時要想實現具備上述特征的高校科研團隊建設目的,首要環節就是完善團隊建設目標體系[1]。在建設科研團隊時,健全指導方針及長期規劃、短期目標的充分具備十分重要,如此才能為科研團隊效用的充分發揮奠定堅實基礎。
在一個組織機構具備清晰關系、存在良好內部溝通、能夠高效工作的情況下,才能保障科研團隊長短期目標得以逐步實現。對于健全科研團隊組織機構來說,其架構層次至少包含三個層次:首先,學術領導層為第一個層次,該層次職責所在就是組織機構的建設,同時對整個團隊發展方向及建設方針等進行把握,并且對團隊運轉過程一系列重大問題的解決責任進行承擔。其次,保障部及監督部為組織機構的第二層次,該層次承擔的職責是以科研團隊人員及經費的保障、監管等為主。最后,科研團隊自身則為第三層次,對于團隊責任人及團隊成員來說,二者之間應保持互相獨立和彼此聯系的關系,并且盡可能將個人主觀因素消減,借此避免影響科研工作的開展和推進。
要想順利建設科研團隊、有效開展科研工作,充分的科研后勤保障十分關鍵,具體是指科研工作的人員及經費、平臺等多方面內容。創新驅動下高校科研團隊建設過程,充足的科研團隊后勤保障能為科研團隊工作良好開展、順利推進奠定堅實基礎。所以,對于學校管理層來說,應注意有利資源配置及扶持等的提供[2],具體來說,就是應為科研經費及時發放提供充足保障。此外,針對高校之中的設備管理部來說,應基于高校實驗設備等資源的充分利用,提供良好平臺支持科研團隊理論及實踐研究等活動的開展。
創新驅動下高校科研團隊建設之初,高校行政干預手段的利用尤為關鍵,具體來說,學校應立足自身發展規劃及學科建設需要等為出發點,將一系列重點發展的科研領域及方向凝練出來,之后以重點方向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科學分類科研人員,將團隊責任人明確出來,同時對科研團隊及科研項目進行明確規劃。在組建科研團隊的情況下,團隊的試運行也十分關鍵,在試運行一段時間后,應積極評價科研團隊內部建設情況,如果團隊責任人及團隊成員都具有較高的滿意度,此時可在鞏固發展方面加強力度;而對于存在較低滿意度的團隊責任人和團隊成員來說,應注意整體人員意見的征求,進而對團隊進行調整。
在激發高校科研團隊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具有一定效果的手段是薪酬激勵方式,但是,一些管理心理學研究顯示,短時間內薪酬激勵方式對團隊士氣及團隊科研能力的提升能夠起到一定效果,然而在一段時間后,就會致使薪酬激勵效力出現停滯現象。所以,創新驅動下高校科研團隊建設要促使科研成員的科研行為進行轉變[3]。
團隊中人才年齡梯隊應合理化,避免“人才斷層”現象,及時做好人才資源的統籌戰略規劃,供給后備力量。首先,建立契合科研團隊需要的多人才通道,在高校明確科研目標的情況下,才能使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得以有效提煉。其次,建立配套的人才培訓體系,高校應注意各人才通道的積極統籌,在此基礎上將面向整體人才的針對性培訓計劃制定出來,為所有人才優勢的發揮提供平臺。
在建立健全的科研團隊考核體系環節,應在體系能否將科研工作實際完成效果進行真實反映等方面進行充分考慮,同時還應融入科研工作所涉及的各方面內容。健全的高校科研團隊考核機制應注重系統性,將多項指標融入其中,針對各項指標所占比重進行決定的過程中,需要立足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考量[4]。
從目前我國一些高校科研團隊考核指標實際情況來看,通常都會在科研成果方面過于集中,因而大量論文及著作、科研項目研究論著等逐漸涌現。而從考核的本質角度來看,在考核高校科研團隊時,高校應避免在論文及著作等方面考核上過分注重。基于此,在高校針對考核指標進行具體設立時,需要立足科研成果及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為出發點,與此同時,考核指標設立環節,應避免對其他院校經驗進行一味地借鑒,具體應針對科研工作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考慮,確保設立的考核指標與科研團隊發展和高校實際情況相符,借此為高校持續推進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表1 世界科研機構(包括大學、研究院所)分22個學科專業科研競爭力指標體系
表2 前10名的世界大學學科分布表
高校考核科研團隊的過程中,正確評價團隊成員工作完成情況是考核關鍵所在,如此才能促使團隊成員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有效調動,而結合個人考核和整體考核,能更全面地反映團隊成員科研工作的完成情況,使考核更加公平、公正,更具科學性,進而借助考核作用的充分發揮,使團隊成員內在動力充分調動。所以,在高校考核科研團隊的過程中,應有機結合個人考核及團隊整體考核,通過結合考核方式的應用,為團隊個人及整體的發展提供促進作用,有效提升團隊整體績效[5]。
創新驅動下高校科研團隊評價體系建設過程,應將以往的年度考核逐漸轉變為周期考核,同時注意數量評價轉變為質量評價,而對于科研團隊的科研管理來說,也應逐漸轉變為目標管理。在評價科研團隊成果創新的過程中,綜合考量的出發點應以學校科研創新基礎及投入、產出等多方面能力為主。前文中闡述過,目前一些高校定量評價科研團隊成果創新情況時,通常是以論文發表及發明專利授權等數量為主,而團隊研究項目的長遠價值及科研團隊實際付出等評價卻遭到忽視[6]。所以,創新驅動下高校科研團隊考核機制建立過程,應將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建立起來,有效推動科研團隊創新能力逐步提高。
高校科研團隊考核的目的在于促進團隊創新能力有效提升,同時調動團隊成員在科研工作中參與的積極性,使高校科研整體水平提升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得以良好實現。基于此,高校應注意不斷優化激勵機制,融合定量及定性考核,進而通過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方式的運用,使科研團隊創新的意識及精神有效增強,確保創新文化建設力度得以有效加強[7]。
高校建設科研團隊能有效提升自身整體實力及社會影響力,同時也是高校創新體系建設的必然舉措。為確保高校科研團隊得以有效建設,使科研工作順利開展和持續推進,高校應基于創新驅動視角來建設科研團隊,同時積極優化并完善考核機制,借此實現具備凝聚力及創新力的科研團隊建設目的,促進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