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際體育賽事的承辦可以為承辦地搭建經濟平臺,推動地區的文化產業復興,提高當地的國際知名度。體育賽事國際化的關鍵在于國際化的語言服務。針對目前我國國際冰雪體育賽事語言服務中存在的人才短缺和語言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語言服務人才培養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冬季體育賽事;語言服務;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5-0001-05
Abstract: The hosting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can build an economic platform for the area, promote the revival of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y and improve its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The key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ports events is the high-quality international language service. Considering the shortage of language talents and the lack of language service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winter sports eve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language service.
Keywords: Winter Sports Games; language service; Internationalization
國際體育賽事的承辦可以提高地區的社會文明程度,開闊居民的視野,快速提升地區的國際化水平。因此,承辦世界性的體育賽事可以使地區以體育賽事為支撐,帶動經濟的全面發展,提高地區的國際化水平,是評價一個城市或者地區是否國際化的重要標志。體育賽事國際化不僅需要具有承辦國際賽事的硬件設施,同時更需要軟件設施——語言服務的保障。高質量的語言服務對體育賽事領域的擴展、體育發展和地區形象的構建具有顯著的作用,因此語言服務人才培養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一、國際冰雪體育賽事對于承辦地的作用
(一)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
大型體育賽事所具有的商業附加值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共識,“體育搭臺,經貿唱戲”早已經得到社會的關注和認可。國際體育賽事可以全方位地吸引地區的各行各業,并以賽事為核心形成聯動,使體育賽事成為臨時資源配置中心,擴大就業機會,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為地區帶來高附加值的經濟發展機遇[1]。我國的各個冰雪大省有著深厚的積淀,隨著我國民眾的消費升級及2022年冬奧會的籌辦等機遇,冰雪產業將有新的突破。各地區可以建立以冰雪產業為核心的經濟結構,形成以冰雪旅游為基礎,以冰雪品牌體育賽事為重點,以體育創新為引領,以冰雪體育制造業為突破的協調融合發展新格局,促進地區的產業升級。
(二)加快地區的國際化
大型體育賽事,尤其是國際體育賽事可以迅速改變城市的基礎設施面貌,加速產業升級,提高城市的綜合服務能力[2]。因此承辦大型體育賽事,尤其是國際性體育賽事是一個地區能否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標志之一。現在是信息時代,現代網絡的高度發展可以使國際化的體育賽事的相關信息快速的傳遞到世界各地,將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到賽事及賽事的承辦地,因此國際體育賽事可以被看作是社會最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信息源的高濃縮體。
(三)繁榮地區的文化產業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加快,文化戰略也逐漸成為各地區走向世界的新名片,越來越多的地區將目光轉向文化實力的擴張。國際體育賽事可以形成競技體育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在舉辦各種大型比賽中均會穿插一些地方傳統文化的展示活動,形成競技體育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立體交鋒,可以創造地方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規劃交流機會[2]。因此賽事的承辦可以將地方文化快速擴散出去,通過民俗文化、餐飲文化、旅游文化等各種活動吸引國內外游客,振興當地的特色旅游產業;吸引投資,開發新的產業集群,帶動文化產業的繁榮。
(四)提升地區的國際影響力
冰雪體育賽事的承辦可以在短期內將國內外媒體的注意力吸引到賽事和所承辦賽事的地區,提高體育活動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促進地區優良的體育設施建設,塑造地區品牌特色,擴大地區的國際知名度。利用國際體育賽事開展系列以宣傳當地特色文化為重點的宣傳活動,可以提高地區的文化實力。體育文化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區的文化資源,可以通過國際賽事這個媒介走出去,大力宣傳地區的文化,提升文化的傳播力,增強地區文化的對外輻射功能,使地區文化走向世界。而地區文化的傳播力決定了地區的影響力,因此傳播力的提高可以提升地區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據統計在2018年短池世錦賽和世界游泳大賽的6天賽會期間杭州吸引了全球媒體的注意力,通過全球電視廣播,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地區),累計3億觀眾進行近1000小時的現場直播,對城市的推廣效應相當于花費4835萬元廣告費用形成的宣傳效果[3]。因此承辦國際體育賽事可以提升地區的無形資產,拓展地區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二、語言服務
(一)語言服務的概念
語言服務的概念源于1992巴塞羅那奧運會,當時巴薩羅那設立了語言服務部門,目的是“為所有的賽事參與者以及觀眾提供翻譯信息及賽況,為奧運會期間賽事活動提供有效的溝通”[4]。最初人們對于語言服務的認識僅限于語言的口筆譯的單純翻譯服務,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語言服務的范疇不再僅僅是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簡單解碼,同時也包含了信息的傳遞及溝通等跨文化的交際。中國翻譯協會在《2016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中明確語言服務行業是以促進跨語言、跨文化交流為目標,提供跨語言、跨文化信息轉化服務和產品以及相關研究咨詢、技術研發、工具應用、資產管理、教育培訓等專業化服務的現代服務業[5]。
現代的語言服務包括翻譯服務和本土服務,語言技術工具開發,語言教學培訓,相關的咨詢服務等,已經成為全球工業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6]。李宇明認為語言服務就是利用語言(包括文字)、語言知識、語言技術及語言的所有衍生品來滿足語言生活的各種需要[7]。體育賽事所涉及的體育語言是一種特殊領域的專業語言,在賽場上需要嚴謹的體育專業術語,但在賽事的外圍服務中又需要通用語言,因此在賽事中提供語言服務的人員不僅要掌握特定項目的專業知識和術語,還要了解不同語言所承載的文化,用地道的語言完成信息的傳遞與溝通。
(二)語言服務的重要性
城市、地區乃至國家的國際化都離不開語言服務,國家實力和語言國際化程度密切相關,語言國際化是國際化的標志[8]。因此提供國際化的語言服務是承辦國際體育賽事的必要保障條件。體育賽事國際化水平必須有優質的語言服務為保障,一方面保障國際賽事的順利進行,可以有效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如醫療救護、天氣狀況的變化和不可抗拒力的發生等;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各文化之間的溝通交流,解決文化融通困境問題。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語言服務能力已經從軟實力慢慢轉變為硬實力。
1. 語言服務是橋梁
語言服務包括翻譯和本地化服務、語言工具的開發、語言教育和培訓及相關的咨詢等等。國際活動的核心是語言服務問題,因此語言服務已經成為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部分。語言是文化溝通的媒介,是保障賽事順利進行的橋梁。所有的大型國際賽事都必須以語言服務為橋梁,語言的國際化水平決定了體育國際賽事承辦的成功與否。在國際賽事中,公認的官方工作語言為英語,涉及到賽前、賽中、賽后的所有環節。在賽前準備中,有關賽事信息發布、運動員及教練員的注冊認證及接待等環節;賽中的運動員身份確認、抽簽和競賽組織、執裁、成績公告等環節;賽后的采訪和新聞發布會及獎金發放等環節均離不開語言服務。同時,語言服務所涉及的范圍也很廣,包括酒店接待、交通運輸、醫療救護、裝備保養、通信聯絡、外聯服務、媒體直播和觀眾指南等,涵蓋場地內外的各個區域。運動員和裁判員及觀眾來自世界各地,因此必須以扎實的語言服務這個橋梁紐帶才能順利無誤地完成交際,保證賽事的順利進行。
2. 語言服務是保障
“一帶一路”倡議是要實現互通,包括文化的互通,而語言服務就是實現互通的保障。大型國際賽事一般都規模龐大,涉及廣泛,參賽的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均來自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因此,國際體育賽事中的語言服務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在完成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使不同的文化得以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減少文化沖擊帶來的碰撞,同時可以使當地文化最大程度地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認同,地區文化要“走出去”,地區經濟要“走出去”,實質就是中國要放眼全球,與國際實現無縫對接,語言服務是實現這一藍圖的基礎和先導工程[9]。
3. 語言服務是資源
語言服務既是文化資源,又是經濟資源,可以產生經濟效益[10]。語言服務是行為主體以語言文字為他人或社會提供幫助的行為和活動。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國際體育賽事中,語言服務的水平可以決定體育賽事的成敗與否。“信息化時代,國家語言能力與獲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資源的儲備、利用、保護的能力、國際空間開拓的能力,以及國家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成正比,任何國際交往和國際禮儀的爭取與維護,都需要有很強的語言能力的支撐”[11]。語言能力已經影響到國家的科技創新、經濟發展、文化建設、國家安全等各個方面,因此,語言服務能力與國家的核心利益密切相關,是文化資源,更是經濟資源。
(三)語言服務存在的問題
語言服務在我國起步較晚,語言服務意識欠缺,目前存在語言服務人才匱乏和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的現象,阻礙了大多數地區冰雪體育賽事國際化發展的進程。
1. 語言服務人才匱乏
2010年中國翻譯協會提出語言翻譯服務的概念,遠落后于世界其他國家的同期水平,而體育賽事,尤其是冰雪體育賽事的語言翻譯服務人才更是急缺。冰雪運動在我國起步較晚,所需的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少,加上中國體育人才的語言能力相對較差,能用外語交流的專業技術人員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具有國際裁判資格的中國籍冰雪運動項目裁判員很少可以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導致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小,不利于我國冰雪運動的發展。
在2022年冬奧會的帶動下,我國各地區的冰雪賽事和冰雪活動越來越豐富,有很多獨具特色的冰雪項目,但是項目內部人員語言服務能力不足,又沒有高質的語言服務合作伙伴,語言產品開發和建設的欠缺,導致項目開展和推廣中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的不足,甚至導致“文化休克”,阻礙了冰雪項目的國際化發展。而外圍的窗口服務人員及賽事志愿者多半對冰雪體育賽事不了解,缺少專業知識,無法提供高質量的語言服務,影響了地區冰雪體育賽事國際化水平。同時,具有冰雪體育運動專業知識的語言從教人員匱乏,大多數語言教師對冰雪體育項目專業知識了解甚少,對于從傳統的通用語言能力培養轉變為“語言+專業技能”的人才培養目標具有抵觸心理,學習動力不足,自身教學能力欠佳,導致國際冰雪體育賽事的語言服務人才培養能力不足。
2. 語言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單一
目前,語言服務人才的培養主要以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 但大多數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還僅停留在傳統的學術型人才培養層面。語言教學多以語言文化知識傳授為主,課程設置多以語言類、翻譯類和文化類為主,強調語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培養模式單一,注重語言學及文學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對人才在語言應用及專業領域的交際能力拓展方面的培養[12]。目前的培養模式很難滿足國家對專業翻譯人員的語言素養需要。盡管有部分院校實行了“語言+計算機”“語言+旅游服務”“語言+商務管理”等“語言+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但鮮有高校嘗試“語言+冰雪體育”的培養模式改革,再加上學科發展層次不高、高水平的專業語言服務師資能力不足及學科建設等諸多問題導致國際冰雪運動賽事的語言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無法滿足日益興起的國際冰雪體育賽事的需求。
三、語言服務人才培養策略
全球化一體化的推進是人才培養的根本推動力,語言服務人才匱乏是冰雪賽事國際化的最大阻力,因此培養專業技術語言服務人才及高質量的語言服務者尤為重要。由此,在冰雪體育賽事語言服務人才培養中首先要明確“培養什么人”,再決定如何培養人。人力資源的儲備是提供優質語言服務的關鍵,也是冰雪體育賽事國際化的有力保障,是國際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一)制定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做好頂層設計
提升冰雪體育賽事國際化的語言服務能力的核心問題是建立專業的語言服務團隊,這就需要國際化專業語言服務人才。因此,各地區應首先明確冰雪體育賽事語言服務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所明確規定的“ 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化競爭的人才”標準[13],制定符合國家及地區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具體來講,就是要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外語溝通能力、跨文化思維能力、國際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冰雪體育的國際化人才。要將此人才培養目標納入到高校及相關部門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制定符合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語言服務人才的培養能力,從根本上解決人才匱乏的問題。培養復合型、專業型、創新型和應用型的語言服務人才是一個長遠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僅依靠高校培養基地多開幾門課程。因此,我們必須確立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做好頂層設計,努力創建一個立體化、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培養模式,形成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才能滿足冰雪賽事國際化的需求,培養出具有競爭力的語言服務人才,不斷提高語言服務能力。
(二)“政校行企”合作,實現人才培養模式多元化
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基地,在我國的人才培養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國際冰雪體育賽事語言服務人才作為應用型人才,在培養方式上不同于傳統的學術型人才培養,僅僅依靠高校無法滿足目前國家及地區的需求。要充分發揮“高校+”的教育資源優勢,促進政校合作、校企聯合,并輔之以行業內短期培訓項目,采用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分層次培養語言服務人才,加大冰雪賽事的語言服務人才培養能力。
1. 依托高校,促進“政學行企”聯合培養模式
高校是我國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因此要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培養能力,利用學科平臺,提高語言服務人才的輸出能力。自2007年我國增設了翻譯碩士專業(MTI),高校可以根據地區的特點,從國家及地區的發展需求、學生的個人發展及語言學習規律出發,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計劃[14]。通過增設冰雪體育方向的英語翻譯碩士及增加冰雪體育英語的相關課程設置,提升語言服務人才的輸出能力。通過政校合作、校企聯合的方式,創建人才培養翻譯實習基地,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翻譯基地的建設可以吸引學生參與到冰雪體育賽事的語言服務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職業理念和職業素養,滿足國際化高水平語言服務人才的培養需求;同時,政校合作及校企聯合的培養模式可以豐富教學資源,在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安排中可以充分考慮到國家需求、個人發展及學習規律三者之間的關系,形成科學高效的教學規劃,提高冰雪體育人才培養能力,培養“外語+冰雪體育”的高水平復合型翻譯人才。同時,現有體育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以冰雪體育賽事語言服務國際化為導向,設置科學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結合專業知識,用國際視野去思考問題和掌握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突出英語的工具性,以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冰雪體育賽事專業人才,提升其在國際體育舞臺上的話語權,更好地宣傳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2. 依托政行企,構建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
地區政府及相關體育賽事管理部門及企業,可以引入高校及社會語言服務機構的教育資源。依托政行企的項目,通過短期培訓班、翻譯工作坊、專業語言翻譯項目等多種培訓模式,利用多種渠道和機制,多方面、多元化地提升冰雪體育賽事語言服務人員的服務能力;建立多層次的科學人才培養機制,提供不同層次的語言服務人才培養渠道,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冰雪體育活動中來,滿足國際冰雪體育賽事對于不同層次的語言服務人才的需求,從核心的競賽技術人員到外圍的服務人員,全方位提高語言服務人才的培養。同時建立人才資源庫,制定語言服務規范標準,建立科學有效的語言服務團隊選拔機制,將專業人才的語言服務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評價指標,確保語言服務人才隊伍的質量。建立有效的冰雪賽事語言服務人員培養運行機制,形成可傳承與借鑒的冰雪運動服務規范與標準,保證人才培養的持續性,提高語言服務人才培養的有效性。
(三)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課程資源共享
科技的發展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在冰雪體育賽事語言服務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線上優質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讓教學的各個環節具有開放性、多元性和創新性。充分利用互聯網或新媒體上的開放資源,將國內外優質的MOOC/SPOC教學資源引入到教學中,既可以彌補培訓教師自身專業知識不足的問題,又可以使學習超越時空的限制,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人才培養中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網上專業課程,實現校內跨專業、跨學科、跨院系、跨層次,和校外“政校行企”課程資源共享,整合優化教學優質資源,奠定人才培養的經濟基礎,保證人才培養的基本需求,擴大人才培養力度,培養出具備國際視野,能熟練運用外語,從而掌握國外發展的動態并進行國際交流的國際化人才[15],保證各種冰雪體育賽事的語言服務需求。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現教師資源共享
人才培養的主體是教師,目標是否能順利實現關鍵在于教師,加強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建設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和關鍵。在目前冰雪體育賽事語言從教人員短缺的情況下,一方面要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才培養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實現優質教師資源共享,提高地區語言服務人才的培養能力。因此,要在思想上提升語言教師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意識,轉變傳統單一的語言教學理念,在傳授通用語言知識的同時,提升專業知識的培養能力。制定有效的激勵政策,鼓勵教師提升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加強教師的考核力度,保證教師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作用;大力資助教師參與各種學術交流、出國訪學、短期培訓等項目,主動改變自身的知識結構,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能力[16]。并且通過線上線下“雙師”課程培養模式,實現優質課程教學的教師跨校跨部門的資源共享;通過“政校行企”協同合作,在MTI人才培養中實行“雙導師”制,既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理論水平,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翻譯實務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增加實踐認知能力,有效提高語言服務能力。真正做到政府、行業和學校等多資源合作,實現專業和職業共建,知識和技能并重,充分發揮教師資源共享的優越性,真正提高冰雪體育賽事的語言服務人才培養能力,滿足國際化賽事的需求,使冰雪體育賽事走向國際,登上國際舞臺。
四、結束語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加快,提高冰雪體育賽事的語言服務質量至關重要,其核心是要提升語言服務人才的培養能力。因此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利用高校資源,促進“政校行企”協同合作,采用多元化的培養模式,整合優質教學及教師資源,才能更好地培養出“外語+體育”的專業技術人員,大大提高我國冰雪體育賽事的國際化水平,滿足國家地區對于冰雪體育賽事語言服務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恩利.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促進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影響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2):37-39.
[2]周美芳,黃卓,程其練.大型體育賽事驅動城市國際化發展研究——以天津為例[J].江西社會科學,2017(2):246-251.
[3]鄭敏,王光軍.借力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加快杭州城市國際化[J].中國工程咨詢,2017(4):64-66.
[4]姜曉紅,郭崢.大型體育賽事語言服務的特點[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8,34(4):74-76.
[5]崔啟亮.中國語言服務行業40年回顧與展望(1979-2019)[J].譯苑新譚,2019(2):108-114.
[6]DanZhou, Yonglin Chen. Proceedings of the 2017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ports, Arts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ICESAME 2017).[DB/OL]:Atlantis Press,DOI 10.2991/icesame-17.2017.390.
[7]李宇明.語言服務與語言產業[J].東方翻譯,2016(4):4-8.
[8]劉韻竹.“一帶一路”倡議與國家語言能力的提升[J].人文天下,2019(15):69-73.
[9]張香宇.對外語言服務與中國旅游的“世界化”[J].外文研究,2018(3):99-104+110.
[10]聶喆,孔憲遂,李毅.中國企業“走出去”背景下跨文化商務交際語言人才培養研究[J].現代教育,2017(10):44-45.
[11]陸儉明.“一帶一路”建設需要語言鋪路搭橋[J].文化軟實力研究,2016,1(2):31-35.
[12]劉春艷.區域性語言服務問題及語言人才培養創新路徑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6):67-69.
[1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authkey=gwbux.
[14]文秋芳.“一帶一路”語言人才的培養[J].語言戰略研究,2016,1(2):26-32.
[15]謝東華.“一帶一路”沿線的語言發展態勢及教育應對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9):43-45.
[16]梁紅,陳海霞.專業技術人才國際化語言素養提升研究——語言素養的培養[J].成人教育,2020,40(8):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