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會芳 賈貝田 徐喆 徐倩 李丹 付慧 邊育紅
摘 ?要: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學校延期開學,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工作要求下,各大院校積極開展線上教學,但是如何開展醫學實驗課的線上教學,成為高校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就新冠肺炎疫情下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方式進行分析,對線上實驗教學面臨的困難進行梳理,以及對新冠肺炎疫情下線上實驗教學的改革進行探索,為未來面對重大突發情況線上實驗教學提供方案和思路。
關鍵詞:新冠肺炎;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5-0031-04
Abstract: The spread of COVID-19(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OVID-19") at the beginning of 2020 led to the postponement of school opening.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without stopping, learning without stopp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ively carried out online teaching. However, how to carry out onlin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edical courses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for college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of Medical Immunology under the COVID-19 epidemic, sorts out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onlin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reform of onlin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COVID-19 epidemic, so as to provide plans and ideas for onlin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future in the face of major emergencies.
Keywords: COVID-19; Medical Immunology;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醫學免疫學是研究人體免疫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學科,是一門多學科相互滲透和交叉的前沿學科,是醫學專業的必修基礎課[1]。醫學免疫學實驗是該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動手操作能力、提升科研思維和創新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3]。通過醫學免疫學實驗,學生掌握常用的免疫學實驗原理和檢查方法,為后續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以及臨床診斷和防治工作奠定知識和技能基礎。
為落實新冠肺炎疫情下“停課不停教”的工作要求,各高校積極開展線上教學,利用網絡和各種具有視頻功能的終端進行線上教學能解決大部分理論課程的教學,但是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涉及儀器設備認知和操作、實驗材料的使用和學生協作動手能力的訓練等,使線上實驗教學面臨諸多困難,所以線上實驗教學該如何開展,如何選取適合當下環境的實驗教學資源,保障實驗內容和質量滿足學生實驗教學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疫情環境下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線上實驗教學面臨的困境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校線上教學模式迅速開展,不僅響應了國家“停課不停教”的政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由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教育危機,但是實驗教學需要借助實驗設備和實驗材料,由于準備不足和沒有及時響應的預案,所以線上實驗教學在具體的實施方面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線上實驗教學內容的欠缺
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過程中,實驗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在線上實驗教學過程中,缺乏與教學目標相匹配的綜合性實驗教學數字資源,在現有的條件下很難及時將所有的實驗內容串聯成一個適合在網上開展的小課題,所以如何利用網絡資源保質保量地開展實驗教學,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二)線上實驗教學經驗的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學生推遲返校,為了不影響教學計劃和安排,學校響應“停課不停教”的要求,安排教師指導學生居家進行線上實驗教學,但這是一種臨時性的授課方式,教師缺乏組織線上實驗教學的經驗,在教學的組織方式、課程內容、資源選擇方面都需要重新考察和安排;在疫情期間全國各地中、小學校也在同時使用網絡,如此大規模的網絡授課使得網絡技術上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所以遭遇到卡頓,甚至是中斷的情況也是很多上過網課的教師會遇到的問題,這不僅延緩了教學進度,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且對于年齡大的教師,缺乏組織學生線上互動交流的經驗、技術和策略,致使學生在線上實驗課上呈現出消極互動或零散互動的狀態[4]。
(三)線上實驗考核體系的不完善
科學的考核體系既有診斷的功能,也有調節的功能,實驗教學考核包括實驗理論的熟悉、實驗技能的掌握和實驗報告的撰寫,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學生無法返校進行實驗操作,便體現出現有實驗教學考核體系的不足,甚至造成對實驗考核的嚴重失衡。且教師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實驗教學的資源整合、教學平臺的選擇、線上教學的組織形式上,而對線上實驗教學的評價指標、評價工具、評價方式的思考和實施存在缺失,所以在線上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缺失評價、零散評價、錯位評價等現象[5]。
二、醫學免疫學線上實驗教學的探索
盡管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建立了虛擬實驗教學平臺,對實驗教學效率和學生能力的培養有了很明顯的提高,但是由于實驗教學的特殊性,不同專業不同實驗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各有特點,所以探索新冠肺炎疫情下實驗教學人才培養新模式成為了各高校的迫切需求,如何利用網絡資源和線上教學平臺,借鑒現有網絡在線課程,認真梳理課程重要知識點并錄制教學視頻,保質保量地進行實驗操作是醫學免疫學線上實驗教學面臨的巨大考驗。
(一)線上實驗教學內容的整合
線下的實驗課內容是根據教學大綱進行設計和安排的,實驗比較獨立,綜合性不強,學生難以系統掌握,疫情期間正好可以“變危機,為契機”對傳統實驗教學的不足進行整合和改進。
根據現有的網絡資源將原有的實驗內容進行整合,如增加綜合性實驗比例,將實驗內容分為體液免疫應答實驗、細胞免疫實驗、超敏反應實驗和腫瘤免疫實驗,每個實驗中設計2~3種綜合性實驗課題,各實驗小組可根據興趣選擇一個進行實驗設計和實施[6-7]。采用TBL(Team Base Learning)模式,將多個實驗內容串聯成一個完整的小課題,如“炎性刺激對NK細胞的活性產生怎樣的影響?”,以這個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思考炎性刺激的概念、和NK細胞之間的關系、活性評價的方法等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隨著新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學生對免疫細胞的功能研究就開始有了一個整體思路,這樣對進一步的實驗設計,分組,方法就會有更深的理解,最后通過實驗對所提出的問題和實驗結果進行驗證和解釋[8-9]。
這種線上綜合性實驗教學的方法不僅可以滿足實驗教學的質量,達到實驗教學的目標,還可以加深學生對免疫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學會如何利用這些理論解釋實驗現象和數據,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線上實驗教學模式的轉變
疫情防控期間實驗課教師的工作由實驗課上講解和示范,變成了課前的精心準備和直播課上的耐心引導,線上實驗教學開啟“教師主播,學生主角”的模式,教師擇優選用適合的慕課平臺、在線課程及校內在線課程資源,應用公共課程服務平臺、校內智慧教學系統和網絡學習空間,以及數字化教學軟件等方式開展線上教學、組織線上討論、答疑輔導等教學活動。
醫學免疫學線上實驗教學有很多慕課平臺,如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平臺、慕課網和學堂在線等,將這些慕課平臺上的在線課程資源結合微信直播平臺進行實驗教學。如中國大學MOOC資源的共享平臺給醫學免疫學實驗提供教學微視頻、教學課件等資源,學生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的學習,還可以進行線上實驗測試,教師通過后臺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測試效果,了解學生對實驗重點內容的掌握情況,根據后臺反饋的情況,指導教師在后續的直播課中加以調整[10]。
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是一種將優質的在線公開課教學資源(如視頻、課件、測驗、在線作業等)應用到小規模實體校園注冊學生的課程教育[11],SPOC由教師在MOOC基礎上對線上資源進行再造,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增減或者修改,教師采用SPOC在線教學的形式可以控制學習內容發布時間,學生通過利用SPOC資源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盲目性,還可以促進學生高效深入的展開實驗討論,有助于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12]。同時采用微課將某個實驗的原理和操作等內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可以支持多種學習方式,如碎片化學習、移動性學習、重復性學習等,學生在觀看過程中了解到各種細節上的操作,彌補了在實驗室看不清看不見老師演示的弊端[2]。通過雨課堂可將PPT和微信完美結合,輔助教師針對教學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實現“課前-課中-課后”不同階段的有機聯系,教師可以隨時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饋和在線輔導,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明確未來實驗教學中的重點。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和工具,拓寬學生接觸知識的渠道,促進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有利于促進實驗教學的發展,提高了線上實驗教學效果,同時也能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線上實驗考核方式的調整
線下醫學免疫學實驗課評價以實驗操作為重心,重點考察學生的實操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主要依據是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13],當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學生無法實操的情況下,就無法評價認知型實驗的操作環節和綜合性實驗的團隊協作能力,所以,借助適合的評價工具對線上實驗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根據反饋的結果對線上實驗教學的內容和方式等方面進行及時的調整,是線上實驗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實驗操作是實驗教學的重要內容,不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忽略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所以建立新的實驗教學考核體系,需要考慮到疫情環境下線上實驗教學效果和返校后的實驗操作能力。線上實驗教學的考核包括認知型實驗的目的和原理,虛擬實驗的操作方法和結果,實驗設備和方法的認知與儲備,線上實驗課的討論和綜合性實驗的方案設計等[14],如果情況允許可以對需要重點掌握的實驗內容進行線下實驗操作的考核,通過綜合多方面學習情況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實驗教學的考核體系[15],以期對實驗的理論知識、實驗技術、功能原理、操作能力等重要指標進行考核,對自主實驗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全面考核,才能在未來特殊情況下對學生的實驗學習過程進行全面和客觀的評價。
三、思考與展望
(一)做好與開學后學習的銜接
當線上教學轉向線下實操時,這之間的銜接尤為重要。相比課堂教學,線上教學更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情感的融合,沒有真實的面對面教學,教師在教室內的課堂監管和情感流露被網絡隔開,只剩下簡單的知識傳遞,有的學生對線上課程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因此,線上課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出勤率和教學效果。線上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也考驗著教師們對大數據時代的適應,除了要學習各類網站和各類資源的收集和知識點的整理,還要做好學校和家庭的溝通,取得家長對線上教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學校需要開展網上學習情況摸底和診斷評估工作,精準分析學情,合理調整教學計劃,做好線上線下教學工作銜接,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教學工作的影響。
1. 需要教師積極調整心態,克服居家教學期間角色身份和教學方式所帶來的焦慮,回歸正常的教學模式保證教學和學生學習效果[16],幫助學生由疫情期間相對自由的居家學習順利過渡到學校課堂學習,如學生在家時缺少課堂的學習氣氛和監督管束,在線上網課、線上交流,以及教師布置的作業等方面都相對自由,很多自律能力相對差的學生沉迷于刷手機,看小說,不能按時保質完成線上學習的要求,開學后需要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作息安排、學習要求等方面提前作出調整。
2. 調整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內容,將學科知識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是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關鍵環節,教師需要提前將線上教學過程中疏漏的內容整理出來,了解學生對學習重難點的掌握情況,并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找到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習存在的共性問題、個性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通過檢測進行查漏補缺,調整學習進度,做好線上和線下學習的銜接和轉換。如形態觀察類的實驗內容可提前安排在線上學習,如需要在實驗室現場協作、集體完成的實驗內容可以有計劃地安排到開學后,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5]。
3. 調整開學后課程教學形式的安排,鼓勵開展混合式教學,每門課在開課前需要提前完成課程說明和線上班級構建工作,根據課程內容可引人一定的虛擬仿真等課程資源供學生在線學習,設置線上實驗課程占總學時的比例,為了應對疫情的突發事件對正常教學帶來的影響,要求所有課程建立線上教學班級。
(二)做好特殊情況下線上教學的預案
醫學免疫學實驗課程是醫學生臨床實踐的基礎,也是從知識理解向科學研究的重要轉化,所以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未來類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況下,如何利用網絡資源和平臺及時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是一件值得長期關注的事情。
1. 特殊情況下,制定線上實驗教學計劃,合理統籌規劃,商討并制定延遲開學期間的線上教學指導計劃和學生學習計劃,開展“在線直播,線上輔導”形式的線上教學,制定有效的學習監督方案,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進度,利用各種學習軟件布置線上學習內容和課堂測驗,實現疫情期間教學秩序的平穩運行,教學工作的穩步推進。
2. 組織教師進行線上培訓,提高教師的線上教學應對能力。對抗疫情更需要不同知識儲備,不同專業技能人員的緊密結合,通過各種教學平臺或者軟件有效開展相關的網絡培訓和專項咨詢,保障線上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在上課前建立和學生溝通的交流群,對授課平臺使用方式進行測試,做好應急預案并確??墒褂玫膫溆闷脚_[17]。
3. 通過結合線上資源,確保教學計劃正常如期在網上開展,借助網絡平臺整合線上課程資源,查找、甄別和整合符合本實驗教學的網絡課程資源,作為學生線上課程的有機補充。并根據線上課程學習進度和內容,制定線上線下教學的計劃和安排,通過線上教學確保疫情期間防控不放松,教學不停滯,教師不松懈,學生不懈怠,保證師生身體健康和教育教學工作有序開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危機,也是教育教學工作改革的契機[18],因此通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經驗總結,高校實驗教學應該開始有新的思考,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師應積極適應新形勢,轉變教學觀念,利用線上資源和理論知識的結合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升遠程教學技能,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多樣化的線上教學模式,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步伐,為未來實驗課教學改革奠定基礎,也為今后遇到重大疫情或困難等特殊狀況下的教學提供經驗和思路。
參考文獻:
[1]曹雪濤.醫學免疫學(7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3.
[2]周曉濤,周文濤,王松,等.基于微課與翻轉課堂的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探索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8,34(11):1729-1733.
[3]史麗云,何海根,康艷華,等.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4):376-379.
[4]王碧.新冠肺炎疫情下網絡直播教學模式的利弊分析[J].名師在線,2020(17):85-86.
[5]張敏.線上學習的內涵、困境與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20(17):22-24.
[6]任書榮,張蓓,王秋波,等.綜合型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9,35(19):2400-2403.
[7]王桂琴,王艷紅,張帆,等.通過免疫學模塊化教學設計加強學生綜合素質教育[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0,36(6):749-751.
[8]劉永華,楊松.MOOC+TBL混合教學模式在獸醫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9,35(13):1640-1642.
[9]吳鋒,吳小健,肖寧,等.“雙一流”模式下研究生免疫學實驗課程的整合與探索[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4):586-589.
[10]聶慧芳.探索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生臨床實踐能力的提升——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為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8,34(8):135-136.
[11]魏晶,王冰,李芳,等.醫學免疫學教學改革在“5+3”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9,35(10):1260-1262.
[12]陳婭冰,趙志豪.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便捷模式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8,5(20):121-123+130.
[13]向峰,肖雪軍,廖沁園,等.雨課堂在本科生物技術專業《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大眾科技,2020,22(2):112-114.
[14]邵冰莓,劉展.“新冠肺炎”疫情環境下實驗教學形式多樣化的運用[J].力學與實踐,2020,42(1):80-84.
[15]陳勃江,李為民.新冠肺炎疫情下臨床醫學本科教學方式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0,34(3):261-263+266.
[16]金喜慶.疫情背景下居家教學期間教師焦慮心態分析[J].高教學刊,2020(26):11-14.
[17]趙磊,王輝,趙曉濤,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實驗診斷學教學帶來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6):3-4.
[18]邊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大學生線上教學效果評價與思[J].高教學刊,2020(27):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