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燕文
一、自制教具、學具的重要性
1.促學生發展:教具、學具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學習情境中,參與主動性更強,學習積極性更高。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通過看、做、練,學習興趣更濃,學習的效果就越好。
2.促教學質量:自制教具、學具,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其超前的實驗思想與當前正在進行的教學改革方向是一致的。學生在練習和操作教具時能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這樣學生的能力和成績有了更好的保障。
3.促教師成長:一件自制教具的成功制作,必定是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實驗的結果。教師在其制作過程中,通過研究和處理教材、收集和分析有關信息,通過反思進而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升華知識,培養和提高了能力。
二、目前英語課堂上使用教具、學具的現狀
現狀一:對傳統教具的認識不足。有些老師認為,跟課本配套發下的圖片或掛圖等輔助教學的教具沒用,上課只帶著一本書進入課室,未能把比較抽象的事物形象和直觀化,導致學生的情感體驗差。一些教師將教具僅僅作為一種形式,例如使用掛圖來擴展課文的內容。但僅限于此,未能給學生創設一個稍真實的情境,導致課堂質量差。
現狀二:電教化的教學占據著課堂的主要地位。現代化多媒體的運用使英語教學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境。許多老師更習慣用PPT、Flash做成的演示來上課。明明已有色彩鮮明、一看就懂的課文插圖,偏偏還要做成PPT。這樣做的后果,有損視力不說,學生與文本接觸的機會被大量剝奪。
三、自制教具、學具在英語課堂的運用
1.做一做,興趣引出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能更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并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三年級的孩子剛接觸英語,對書上出現的幾個新人物興奮不已,老師可以利用這個契機把書上任務做成指偶。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課文中的人物做成指偶戴在手指上,還用上了第一課時的打招呼用語。通過孩子們的親自操作,不僅牢記了本冊書的新人物,還學會了分角色朗讀課文。這不僅豐富了孩子們對所學知識的語言積累,又很好地鍛煉了他們的實踐能力,真可謂一舉兩得。
2.剪一剪,操作動起來。一把小剪刀,剪出一個美麗的世界。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B Lets learn, How many...can you see?I see...時,老師在課堂上拿出剪刀,剪出一朵紙花,捏住兩頭往外拉,拉出一串紙花,根據上課內容的需要想數幾朵就剪出、拉出幾朵,沒有五彩的畫面,沒有音樂的渲染,沒有動態字符或卡通人物,卻讓學生喜出望外,尊敬的種子在他們心里生根、發芽,這就是我們作為一個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的濃縮。
3.轉一轉,思維活起來。生活處處皆知識,轉盤也可制作成英語課堂用的教具。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A Lets learn學習顏色時,老師課前先制作轉盤,轉盤里寫有表示不同顏色的單詞。學生們認真盯著轉盤,轉盤一停就報出箭頭所指的顏色。隨著手中的轉盤越轉越快,學生們也變得越來越興奮,課堂氣氛活躍非常,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后指導學生制作自己喜歡的轉盤,并把它用在小組活動中。通過操作自做的學具,學生們異常親切,一個個問題就在互問互答中迎刃而解。這個教具的操作目的性強,參與面廣,練習充分,效果良好。
4.畫一畫,裝飾美起來。英語學習主要是聽、說、讀、寫,如果只是讓學生不斷地讀讀背背,抄抄寫寫,他們很快會有厭煩情緒,長久以往肯定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降低學習的熱情。在抄寫作業之余,讓孩子通過畫畫的形式來表現所學的單詞或句子,會讓他們記得更加牢固,還能激發學習和創作的興趣。選出畫得好的作業在教室里展覽角展示,能激發孩子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還能帶動其他孩子更好地創作,從而推進學生整體的發展。
責任編輯 ?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