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細妹
摘 ?要:語文教學要倡導簡要,要回歸語文的本色,要真正回歸語文本色,讓孩子簡簡單單學語文,在課堂教學時就要學會取舍。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三個層面討論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學會取舍。
關鍵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生成
許多教育專家提出:語文教學要倡導簡要,要回歸語文的本色,要讓教師輕輕松松地教語文,小學生簡簡單單地學語文。那么,要真正回歸語文本色,讓孩子簡簡單單學語文,在課堂教學時就要學會取舍。
一、教學目標的取舍
在備課時,預設的教學目標都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的要求、教參以及學生的實際,按照自己的主觀理解擬定的。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即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考慮的是基本的要求。而在實際教學中,教與學的情況是很復雜的。教學本身是一個師生共同互動、創新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結果也是預設目標加上生成目標。如果僅限于知識性目標,那課堂教學會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在教學目標的設定時,給課堂一定留白的時間,在傳統模式的“字、詞、句、章、中心思想、寫作特色”中有取舍的偏重“寫作特色”,課堂上給學生講解這篇童話故事的結構——反復性結構,讓孩子初步了解這一結構,并通過利用反復性結構續編童話故事這個環節,讓學生加深都這一結構的理解。而根據全文的字詞都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的特點,在字詞的教學和處理上用時都比較少。
二、教學內容的取舍
在一堂課里要想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進行取舍。要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對能突出中心、重點的內容保留;反之,對與主題無關的、不能為教學服務的、不能突出重點的內容加以舍棄。對于課文難點的突破,或抓重點詞句,或者抓課文中的插圖、人物的語言、外貌、神態、動作等等,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地進行拓展。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取舍
課堂中的良好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有效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能忽視情境的實在性、實用性和適宜性,積極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情境發揮應有的作用,讓課堂充滿活力而又不失語文的味道。
教學課件可以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它的工具性,當然使用要適度、要恰到好處。例如在講解水罐的五次具體的變化如果簡單通過語言概括,學生可能還會有些模糊,可以利用課件中的圖片呈現五次變化的水罐的樣子,讓學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總之,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合理利用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條件,所以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時,應該珍視這種能力,不要在學生已經認知或者已經接受的知識點上花大力氣,而應該把時間用于學生的實際學習上,讓學生在課堂上得以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陳林. 緊扣“神奇”,追循自主學習課堂的生命感——《七顆鉆石》教學設計及思路[J]. 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0(09):26-27.
[2]劉娟. 童話文體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依據——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七顆鉆石》為例[J]. 課外語文,2019(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