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靖娜 許琳麗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美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圍繞全面提升學校美育品質,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瀍河回族區第二實驗小學把版畫藝術引入課堂,打造了“非遺進校園,一校一特色”的教育特色。
版畫是造型藝術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人民大眾無比豐富的情趣理念和審美思想,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礎。瀍河回族區第二實驗小學把版畫藝術引入學校、引入課堂,把版畫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藝術與人文素養。
課程背景。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第二實驗小學創辦于1989年,現有25個教學班、1200多名學生、近70名教師。學校在“以人育人,以生命潤澤生命”辦學思想的引領下,踐行“和美育人,奠基一生”的辦學理念,努力實現“讓學校成為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的辦學目標,不斷加強文化創新,努力形成多元、特色、靈活、開放的辦學格局。
版畫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點特色。2018年7月,學校與洛陽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達成教學實踐合作協議,建立高校與小學的教學互動模式。從此,版畫在學校落地生根,越來越多的孩子走近版畫、學習版畫、愛上版畫,創作出了一幅幅不同主題、不同風格的作品。2019年6月,學校在洛陽市美術館舉辦“有板有眼”版畫展,開創了瀍河區美術教育發展史上的先河。2020年9月,河南省版畫藝委會第九屆版畫展在學校舉行,來自河南省的版畫專家親臨指導,把學校的版畫課程帶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課程理念。圍繞學校“和美”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構建和樂課程體系。在“樂學樂做 快樂成長”的課程理念下,學校以課程建設為抓手,培養會做人、樂學習、強體魄、能審美、愛勞動、勇創新的和美少年,圍繞“能審美”的目標開設了版畫課程。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具有四大性質:視覺性、實踐性、人文性和愉悅性。美術教育強調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系,引導學生關注文化生活,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探究習慣。版畫因其獨特的藝術性、趣味性和工藝性,成為最適合開展美術基礎教育的課程。學生在學習版畫過程中經歷畫、刻、印三大制作過程,能充分激發對繪畫的興趣,提高審美認知能力。
課程目標。版畫的創作主要有三道工序:確定畫稿、制作畫版和作品印制。整個過程從畫面創作到作品印制,學生可創設自己希望表現的畫面,在經歷三個富有變化的階段后,體驗版畫印制后的成就感。在這種創造力得到展現和取得直接效果的前提下,學生的興趣得到滿足,潛力得到挖掘。版畫教學過程富有游戲意味,能滿足學生的游戲心理,讓學生學得快樂輕松。
通過版畫教學,學生在體驗版畫實踐樂趣、鍛煉動手制作能力的同時,藝術欣賞與藝術創造力將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版畫的學習創作中,可以了解自己的家鄉,更加熱愛家鄉的文化。以洛陽地域文化為特色,把洛陽優秀的歷史文化引入版畫教學之中,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課程效果。通過開展版畫教學,學校進一步創設了高品位的版畫藝術氛圍。學校建成了兩間版畫教室,開辟了一條版畫長廊,打造了“有板有眼”版畫美術館,為版畫的教與學提供了硬件支撐。
學校進一步開展了版畫教學的實踐與探究。在版畫教學開展中,落實好“三個一”,即每周一次的版畫社團活動,每月一次的版畫教研活動,每學期舉辦一次的學生版畫作品展。學校加強對版畫課程的開發,研發了“有板有眼”版畫校本課程。
為進一步探索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學校與河南省知名版畫專家結緣,定期邀請專家到校為學生授課,給予學生面對面的指導,搭建了師生與專家的版畫交流平臺。
(作者單位: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姜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