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記平
彩虹學校著力實現內涵式發展,培育“敬、靜、凈、競”的文明校風,“嚴、精、細、活、實”的嚴謹教風和“ 勤奮、樂學、善思”的良好學風。伴隨著對教育的持續思考和實踐,彩虹學校不斷完善、自我超越、奮發向上。
“渭水之濱,古都咸陽。有一道美麗的彩虹,閃爍著七彩的陽光。”2020年7月,在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構建“教育聯盟”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和“打造陜西教育新高地”戰略布局下,咸陽彩虹學校教育集團(總校)(以下簡稱“彩虹學校”)正式成立,由最初的一所廠辦子弟學校蛻變為一個多種辦學體制并存、管理科學、特色鮮明、教育教學質量卓越的教育集團。
學校秉承“精誠敏毅,大氣開放”的校訓。“精”者,精管、精教、精學、精益;“誠”者,真誠辦學,真情育人;“敏”者,敏于行、敏于教、敏于學;“毅”者,弘毅堅持,矢志不渝;“大氣”,大格局立校,大氣魄辦學,育國之大器;“開放”,唯開放,始知不足,有交流,方有進步,駛向更遠的教育深海。彩虹學校樹立“為每個孩子創造成功人生奠定基礎”的核心辦學理念,著力實現內涵式發展,培育“敬、靜、凈、競”的文明校風,“嚴、精、細、活、實”的嚴謹教風和“ 勤奮、樂學、善思”的良好學風,從而實現學生培養的五個目標: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培育科學的創新精神、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崇高的理想追求。伴隨著對教育的持續思考和實踐,彩虹學校不斷完善、自我超越、奮發向上。
走實教學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
堅持科研興校,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課堂,是生命成長的沃土。彩虹學校以學生核心素養統領課堂改革,打造“316”高效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在快樂學習中收獲,在激情展示中成長。課堂以興趣為引導,以思維為核心,充分體現“三要素”——啟發教學、主動學習、有效訓練,教師遵循“1不準”原則——連續授課不能超過6分鐘,并組織好課堂“6個環節”——導入、自學、討論、展示、精講、訓練。溫暖、開放、有活力的“316”高效課堂有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索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讓每個生命在彩虹學校這片沃土快樂成長。學校堅持開展“課例研究”和“聽說講評”活動,各校區積極開發校本課程,積極申報國家、省級科研課題項目,并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任務。通過舉辦課例研討課、名師微型示范課、青年教師賽、教學能手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提升。學校邀請知名專家走進校園進行教師培訓活動,組織教師訪問名校交流學習,提高教師教研專業能力;鼓勵每位教師每周寫一篇教學反思,并在校園內公開展示、交流學習、評優獎勵;通過三級公開課、青年教師賽等多種類型教學比賽,促使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在彩虹學校,教師團隊已經形成了自覺研究和學習的氛圍,教師既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又能夠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深入研究教材與課程標準、深刻理解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推動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加強科研管理部門建設,突出教育教學研究職能。學校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為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提供思路方法。對外,加強同外界的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優秀經驗;對內,強化對備課組的指導,提升備課組工作水平,充分發揮備課組的引領作用。中小學科研部門分別設計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表,指導教師制定個人三年專業發展規劃,為教師專業成長保駕護航。
突出學科建設,打造優勢學科,帶動全學科發展。學校重點推進學科隊伍建設,培養學科帶頭人和教學骨干。學校注重發揮省、市、區名師工作室的帶動作用,成立校內名師工作室,從活動場地、活動時間、活動經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立足核心素養,打造高效課堂。學校實行教師集體備課“一課一研”制度和導學案教學方法,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打造新型高效生態課堂,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學校還建立評教評學制度,以一個月為周期,向學生征求對教師的意見,向家長征求對教學的意見,每個校區開通教學熱線,及時了解并回應社會各界及家長的意見。
立德樹人,德育為先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的辦學方向,實行五育并舉,摸索實踐出了“一體兩翼三建設四驅動”的德育模式,即以學生為主體,以勵志教育、養成教育為兩翼,著力推動德育制度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德育課程建設,堅持“四育”育人(人人育人、時時育人、事事育人、處處育人),助力學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的德育工作著重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學生理解、認同和擁護國家政治制度,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擁抱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學校堅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政治素養、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和全面發展。
著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習先學做人”,學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抵制不良思想侵蝕。學校將德育工作制度化、序列化,使得德育走向常態化、日常化,從而提高師生道德修養、培育校園和諧人際關系、強化學習動力、培育優良校風,促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嚴格管理同思想教育引導充分結合。學校要求教師批評教育學生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以理服人,以德化人,以情感人”,切忌簡單粗暴、冷嘲熱諷、打罵體罰學生,不能以任何理由對學生放任不管。學校重視班主任工作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中的關鍵作用,加強班主任培訓工作,鼓勵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在評優評先、績效獎勵等方面向班主任傾斜。
堅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原則。學校德育工作力爭做到“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時時育人、處處育人”。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教師行為本身是一種教育。學校倡導全體教職員工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道德修養,提升自身德育工作能力;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少先隊、學生處(教導處)、年級、班級以及家長委員會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確職責,密切配合,形成強大的德育合力;辦好學生團校,重視發揮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強“三風”(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以“校風正、教風優、學風良”為引領,充分利用主題鮮明、內容具體、針對性和教育性強的“三會”(周一晨會、校會、主題班會)對師生進行思想引導和教育激勵,構建德育網絡,形成德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