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梓翼
關鍵詞:地方金融機構 戰略定位
一、金融機構的定義和分類
金融機構主要指的是從事與金融業相關的中介機構,是整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多個行業。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在2010年發布的《金融機構編碼規范》,其對金融機構的分類大致分成九類,分別是:貨幣當局、監管當局、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證券業金融機構、保險業金融機構、交易及結算類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以及新興金融企業。而地方金融機構,指的是相對于由國家獨資或者國家控股的大型金融機構之外的其他金融機構,其分類也在人行的規范標準分類之列。包括各類信用合作社、各類中小銀行、中小信托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
二、地方金融機構存在的意義
在進一步深化金融機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環境下,地方金融機構緊跟中央步伐,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積極備戰,沉著應對,通過一系列舉措,在支持“六穩六保”、企業復工復產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小金融機構通過多種渠道補充資本,可持續經營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28%和4.17%,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44%和12.11%。
加快推進改革重組步伐,重大金融風險得到有效化解。比如錦州銀行通過財務重組、增資擴股等工作,實現了扭虧為盈的局面。還有包商銀行的破產清算、蒙商銀行的設立運營,都是規范公司治理、提升服務價值的典型案例。
打破巨頭的行業壟斷地位,為經濟運行注入新的活力。自2012年財政部和銀監會發文同意成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以來,截至2019年6月,全國共成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53家,打破了以往由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主導的不良資產處置格局。
創新發展業務能力,謀求金融科技進步的轉型升級。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2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得批復籌建,其中就包括了3家城市商業銀行和1家農村商業銀行。
三、地方金融機構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盡管地方金融機構在改革發展上已經取得了一系列不錯的成績,但在資本環境日益復雜的今天,仍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方金融機構屬性定位的模糊與監管的局限
在2021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吳列進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七類地方金融機構長期以來一直被視作一般的工商企業,但在監管方面又按照金融機構的要求,受到當地金融監管部門的嚴格管理,在稅收優惠、數據統計、征信查詢等各方面卻無法享受到金融機構應該享受到的待遇,存在著一定的不公平性。
我國金融行業實施的是以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配合為輔的監管體系,但目前仍存在監管資源不足、職能錯位等問題。比如部分地方的典當行由當地經貿委管理,部分地區的小額貸款公司由商貿廳負責管理,大量的影子銀行游離在監管之外,造成套利現象嚴重。而對影子銀行、非持牌金融機構等管理的缺失,造成了金融機構的風險底數不清晰等后果。
(二)地方金融機構生存與發展狀況良莠不齊
地方金融機構生存與發展良莠不齊,既體現在區域之間發展的差異,也體現在同地區內發展的局限性。
受到政府宏觀調控的影響、區域性發展政策的傾斜,導致了區域之間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差異。從我國金融發展的基尼系數分析中不難得出,東部和西部地區的基尼系數較高,而中部地區較低,這就說明構成差異的主體,來源于東部與中部地區和東部與西部地區。地區間的金融發展差距導致了實體企業金融化的差異,間接導致了地方金融機構在不同地區之間發展狀況不盡相同。
地方金融機構由于更多地是由當地政府、當地企業等牽頭成立,有著一定的行政地區色彩。地方金融機構的活動范圍大多局限在一個地區,或者僅限于其注冊地周邊的區域。地方金融機構彼此之間的業務相似、關聯性強、服務范圍相同,且受到當地的政策影響較為明顯,自然也就無法更好地開展差異化金融服務。
(三)利用地方金融機構進行資源配置的效率仍較為不足
眾所周知,充分運用地方金融機構在服務中小企業方面的靈活性,可以很好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難題。但是,由于存在股權分配層面等問題,地方金融機構進行資源合理配置時卻受到政府層面的干預,無法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以城市商業銀行為例。城商行是在原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由城市企業、居民和地方財政入股等方式進行改制而成的,有著其特殊的戰略意義。但由于其設立的特殊背景,地方政府持股的比例偏高,不可避免地會存在政府干預的情況出現,地方政府甚至越過銀行管理層直接領導工作,使得資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四)地方金融機構在風險控制方面仍有待加強
國有金融機構比如大型商業銀行,在風險控制等相關層面已經有了自己一套較為成熟的體系,在面對危機時有著較強的應對能力。但是,部分地方金融機構信用程度不高、可持續發展能力較為薄弱,與國有金融機構在業務方面相比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也就導致了部分地方金融機構業務發展緩慢,影響了自身的生存發展。
天安財險等四家保險機構被國家監管機構接管的例子給市場敲響了警鐘,網絡上層出不窮的貸款騙局也給地方金融機構以警示,要時刻保持風險意識,時刻學會提升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業務層面的延伸、服務范圍的下沉,地方金融機構也將面對越來越多的鄉鎮企業和個體農戶。以各地農村信用合作社為例,在審核貸款的過程中,很容易碰到諸如聯合騙保、對借名貸款審核不嚴等風險問題,從而造成貸款難以清收、到期難以歸還等后果。
(五)地方金融機構在業務系統層面的搭建有待提升
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由于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小、管理水平低、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這就給銀行貸款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從而也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局面。加上一些行業的特殊性,企業本身不斷變更自身的主營業務范圍等,造成了地方金融機構無法全方位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比如建筑制造業等傳統行業,其間接融資的擔保業務比例較高,受到疫情影響造成資金鏈斷裂而引發的逾期代償等問題層出不窮,也給融資擔保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帶來不小的壓力。此外,對于以線下業務為主的小額貸款公司而言,因疫情原因而無法進行現場催收,導致了其貸后管理工作的滯后。
另外,因為疫情的影響,不少企業出現違約現象,導致銀行應收賬款的逾期,中小企業出現大量的不良信貸資產。在不良資產處置業務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資產剝離的壓力也日益增加。
四、地方金融機構的戰略定位分析
(一)地方金融機構的戰略定位應立足于服務地方經濟
地方金融機構的戰略定位應立足于服務地方經濟,就是要充分發揮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首先,從國家層面,出臺相關監管條例,將七類地方金融機構明確定性為地方金融機構,并理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權責關系。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將影子銀行、地方性非持牌金融機構等地方金融機構納入監管范圍之內。只有從法律層面進行監管,才能為地方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保駕護航。
其次,繼續穩步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工作。繼續推進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的改革管理,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引入金融元素等相關工作,并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引入多元化的投資者,優化地方金融機構的內部股權結構,充分發揮地方金融機構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完善相關考核指標,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同時,深化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搭建并完善相關機制,充分運用債務重組等方式方法,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第三,推動周邊地區經濟一體化工作,鼓勵中小金融機構抱團取暖。從我國宏觀角度分析,鼓勵推動周邊地區經濟一體化工作,已是大勢所趨。把周邊地區相近的資源捆綁在一起,打破地域之間的壁壘,站在產業的角度去思考信貸投放、供應鏈金融等問題。把中小金融機構聯合起來,比如進行中小銀行合并重組,從而改善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在以攀枝花市商業銀行和涼山州商業銀行為基礎,新設而成的四川銀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二)地方金融機構的戰略定位應立足于服務中小企業
地方金融機構的戰略定位應立足于服務中小企業,就是要充分搭建起一個強大的業務生態系統。
如前文所述,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疫情來臨之下不少企業顯得不堪一擊。在后疫情時代,地方金融機構更應該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力度,助其渡過難關。
首先,建立并完善風險評估機制。對于中小企業的信貸審核、經營情況、身份驗證等基本情況進行全面分析評估,在滿足客戶資金需求的同時避免過度授信。同時,建立動態的防控監督機制,確保及時掌握服務企業的風險情況,并適時調整。
其次,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地方金融機構應及時根據用款企業的實際情況,酌情予以利率優惠。探索建立多層級風險分擔機制,比如小微企業信貸保險、政府風險補償金、中小企業小額周轉及資金備用等機制,來應對中小企業違約風險。對于一些在疫情中興起的行業比如醫療制藥,通過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進一步擴大企業宣傳效應,以此來引起資本的關注,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第三,搭建完善的網絡平臺系統。充分結合線下資源和線上模式,利用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優勢,搭建好線上網絡服務平臺,把以往的線下業務場景遷移到網上,加快網絡化辦公進程,使中小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業務。同時,利用好數字化信貸產品為眾多小微市場主體提供高頻的流動資金。
(三)地方金融機構的戰略定位應立足于服務社區發展
地方金融機構的戰略定位應立足于服務社區發展,就是要充分發掘并利用好“親和性”這個特點。
由于地緣性的優勢特點,中小金融機構更能夠貼近社區,更能夠貼近企業。社區內很多家庭都利用當地銀行作為其金融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此外,地方金融機構能夠結合社區和個人的業務需求,為客戶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
對此,地方金融機構更應該通過創新金融產品的手段,來提高社區的用戶滿意度。比如,將金融產品與養老服務結合起來,打造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增強老年群體金融服務的便利性。
此外,地方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打造社區服務生態圈的形式,增加社區用戶的黏合度。從2013年開始,各大中小銀行已經開始進軍社區銀行。經過一段時間的擴張之后,可以考慮利用中小銀行與互聯網公司等B端服務商合作的方式,作為社區的后臺服務商服務社區用戶。還可以通過行業性的小型金融生態圈,來獲得品牌效應和行業收益。
(四)地方金融機構的戰略定位應立足于服務農村鄉鎮
地方金融機構的戰略定位應立足于服務農村鄉鎮,就是要充分做好金融機構下沉的服務工作。
首先,積極整合并引導非正規農村金融開展規范化管理工作。盡管非正規農村金融組織在規模、流程等方面比不上正規金融機構,但因其發源于農村,知曉農民的真正需求,因而深受鄉村人民的愛戴。而傳統的農村金融服務網點的缺乏、服務有效性較差等問題,又導致了鄉村金融的發展滯后。因此,地方金融機構應該從城市中走出來,向農村鄉鎮走下去,去引導非正規農村金融組織的改變,規范發展新型的金融服務組織。
其次,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解決農戶“貸款難”的問題。當地金融機構應繼續大力推進普惠金融,還可以通過對農業種植戶的集中化、科學化管理,充分利用保險的功能機制,建立信用體系,提供全面的融資擔保。此外,地方金融機構應及時根據市場行情變化,主動創新農村金融產品。比如,從金融產品的形式上,應考慮開發與農村鄉鎮發展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從“核心企業+上游企業”“核心企業+下游企業”等存貸、應收賬款各類模式,創新各類供應鏈金融產品。
第三,防控好金融風險,營造一個良好的金融服務氛圍。在很大程度上來看,并不是現有的金融產品不夠好,也不是地方金融機構沒有走下去,而是農村鄉鎮居民對金融產品的不信任。地方金融機構應該在政府的支持下,通過信息共享機制,在不同主體之間搭建互幫互助的機構,在分擔分散金融風險的同時,也借此提高農民對金融產品的認可度,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金融服務氛圍。
綜上所述,地方金融機構的戰略定位非常重要。無論是在地方經濟發展,還是在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社區金融服務、建設農村鄉鎮等方面,都既離不開政府在監管層面上的重視、治理行動上的支持,也離不開地方金融機構自身的努力和完善,離不開對金融產品的創新和資源的整合,更離不開人民大眾的支持和信任。唯有如此,地方金融機構的戰略定位才能清晰,地方金融機構的發展才能行穩致遠。
參考文獻:
[1]楊曉龍.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戰略定位與運行現狀分析——以H資產管理公司為例[M].河北金融學院,2021,05.
[2]帥玥.地方金融監管視角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J].時代金融,2021,02.
[3]宋清華,謝坤.地區金融發展——異質性與實體企業金融化[J].現代經濟探討,2021,02.
[4]宋煜蕊.地方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淺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0,07.
[5]王海,吳夢萱,尹俊雅.地區金融機構與僵尸企業——基于城商行設立的準自然實驗[J].統計研究,2021,02.
[6]王鴻鵠,周慧琴.影響地方金融機構穩定經營的因素探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9,04.
[7]陳剛,黃銳生.地方類金融機構結合金融科技手段應對疫情之策[J].金融科技時代,2020,05.
[8]楊哲,黃邁.銀行業生態圈戰略的五道選擇題[J].中國銀行業,2020,03.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