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磊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蘇 鹽城 224001)
子宮腺肌癥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多發于30~50歲的經產婦,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過多、月經失調等,若不及時治療,可影響患者受孕,造成胚胎停育或流產的情況。目前臨床上常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該手術方式可切斷雙側子宮骶骨韌帶,阻斷痛感神經的傳導,且患者術后機體恢復快,但該方式不能完全切除病灶,部分患者術后仍存在月經紊亂的情況,且痛經癥狀改善效果不佳。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是一種中樞性受體拮抗劑,可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進而抑制體內病灶的增殖,促進病灶萎縮,對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1-2]。本研究旨在探討GnRH-a聯合腹腔鏡手術對子宮腺肌癥患者疼痛程度及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β-內啡肽(β-EP)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子宮腺肌癥患者分為對照組(40例)和研究組(4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7~47歲,平均(36.15±7.21)歲;肌瘤數目:多發18例,單發22例;痛經程度:重度24例,中度16例;肌瘤所在部位:子宮底5例,子宮前壁16例,子宮后壁19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6~49歲,平均(36.48±7.52)歲;肌瘤數目:多發19例,單發21例;痛經程度:重度25例,中度15例;肌瘤所在部位:子宮底6例,子宮前壁14例,子宮后壁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可進行比較。納入標準:符合《子宮腺肌癥的診斷與治療》[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無手術禁忌證者;月經量過多者;經過保守治療但效果不佳者等。排除標準:子宮并發惡性腫瘤者;患有精神類疾病者;合并心、肺功能障礙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進行全身麻醉并對相應手術部位進行常規消毒,于臍部上方1 cm處作一切口,置入腹腔鏡探頭,常規建立氣腹,觀察腹腔內粘連情況并分離粘連帶,用超聲刀電凝切斷雙側子宮圓韌帶、剝除卵巢及兩側輸卵管的內異癥病灶,使用雙極電凝止血;電凝燒灼子宮直腸凹陷處的內異癥病灶,殺傷其活性細胞,盡量不穿透宮腔,采用可吸收縫線縫合傷口,并于術后給予常規補液對癥支持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皮下注射GnRH-a(上海麗珠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852,規格:3.75 mg)治療,3.75 mg/次,每28 d注射1次,連續治療3個月,并隨訪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6個月的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4]進行評估,分值范圍為0~1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②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的血清PGF2α、PGE2、β-EP水平。分別于術前與術后3個月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以3 5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后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的月經情況。包括月經減少、正常、月經增多等。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VAS評分、血清PGF2α、PGE2、β-EP水平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月經情況為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VAS評分 與術前相比,術后3、6個月兩組患者VAS評分均逐漸降低,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分)
注:與術前比,*P < 0.05;與術后3個月比,#P < 0.05。VAS:視覺模擬疼痛量表。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后6個月對照組 40 6.95±1.75 2.49±0.75* 1.90±0.61*#研究組 40 6.91±1.46 1.86±0.63* 1.48±0.40*#t值 0.111 4.068 3.642 P值 > 0.05 < 0.05 < 0.05
2.2 血清PGF2α、PGE2、β-EP水平 與術前相比,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血清PGF2α水平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血清PGE2、β-EP水平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PGF2α、PGE2、β-EP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PGF2α、PGE2、β-EP水平比較(±s)
注:與術前比,*P < 0.05。PGF2α:前列腺素 F2α;PGE2:前列腺素 E2;β-EP:β-內啡肽。
組別 例數PGF2α(pg/mL) PGE2(pg/mL) β-EP(ng/L)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前 術后3個月對照組 40 529.36±39.16 445.26±34.20* 231.52±20.15 263.58±34.25* 143.52±16.57 169.96±26.52*研究組 40 527.61±38.45 420.25±30.15* 232.10±21.52 289.65±36.25* 148.25±15.96 188.25±21.63*t值 0.202 3.469 0.124 3.306 1.300 3.380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月經情況 術后6個月研究組月經增多的患者占比顯著低于對照組,月經正常的患者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兩組術后6個月月經減少的患者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月經情況比較[例(%)]
子宮腺肌癥是一種雌激素依賴性疾病,該疾病是由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入侵子宮肌層生長所引起,且近年來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可影響患者子宮內膜的正常功能,刺激支配子宮的神經末梢,引起痛經、下腹壓迫感、月經過多等癥狀,且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可導致盆腔結構充血水腫,加重疼痛程度,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臨床多采用腹腔鏡手術對子宮腺肌癥患者進行治療,該術式可保留患者子宮和生育功能,且創傷較小,患者術后恢復快,同時通過腹腔鏡手術可有效輔助醫生辨別相應的血管位置,有助于直視下分離子宮血管,有效減少術中出血的情況,避免對周圍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傷,減少手術感染情況的發生,但該治療方式只能切除肉眼能分辨的異位子宮內膜病灶,不能有效切除粘連嚴重和侵襲組織較深的病灶,同時手術操作也可導致異位子宮內膜病灶的擴散與浸潤[5-6]。
GnRH-a是天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同功異質體,由于其與受體的親和力超過天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進而可有效抑制垂體和卵巢功能,促進內膜細胞的凋亡,使殘留的內膜異位病灶萎縮退化[7]。GnRH-a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導致的疼痛,抑制致痛物質的分泌,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同時其可有效縮小臨近子宮內膜病灶部位的異位病灶,抑制病灶區域腺體活性細胞的活性,改善月經量紊亂的情況,調節月經周期;GnRH-a可有效降低雌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水平,進一步縮小術后殘存病灶組織,改善患者痛經癥狀[8-9]。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6個月研究組患者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月經正常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GnRH-a聯合腹腔鏡手術可有效緩解子宮腺肌癥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月經情況。
PGF2α是一種有生理活性的不飽和脂肪酸,也是由外周血炎癥遞質引發的一種致痛因子,其主要來自于異位子宮內膜,廣泛分布于身體組織與體液中,子宮腺肌癥患者異位內膜病灶引發炎癥時,就會引起血清PGF2α水平的升高,導致凝血功能增強、血管收縮,異位病灶處的血流被纖維組織封閉,導致痙攣性疼痛,增強緩激肽致痛作用,加重痛經;PGE2是機體重要的保護性應激指標,與PGF2α的作用機制相反,是一種擴血管物質,對子宮有興奮作用,可刺激宮頸纖維細胞,舒張平滑肌,阻抑血小板的激活,同時其與受體結合后可在細胞增殖與分化中發揮重要作用,其水平升高可降低氧化應激反應,緩解患者疼痛,有助于急性炎癥的消退和組織功能的恢復;β-EP是一種阿片樣激動劑,具有嗎啡樣活性,存在于垂體、大腦間葉脊髓交感神經節中,參與生殖內分泌的調節,可抑制兒茶酚胺的心血管效應與病灶組織的增殖,通過抑制傷害性感受器的興奮而起到鎮痛作用,其水平升高表示機體炎性因子富集程度的降低,對緩解疼痛有顯著作用[10-11]。GnRH-a聯合腹腔鏡手術可有效減輕異位內膜病灶對臨近正常子宮肌層組織的浸潤,提高患者體內的血清β-EP水平,促進局部組織瘀血消散;GnRH-a在抑制異位內膜生長的同時,也可抑制PGF2α的生成,對降低血清PGF2α水平有重要意義,可有效促進炎性粘連包塊吸收;同時其可促進PGE2的合成分泌,對提高血清PGE2水平有顯著作用,可有效降低局部異常升高的雌激素水平,緩解疼痛程度[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個月研究組患者的血清PGF2α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PGE2、β-EP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GnRH-a聯合腹腔鏡手術可有效調節子宮腺肌癥患者的血清PGF2α、PGE2、β-EP水平,從而抑制炎癥反應,降低疼痛程度,緩解臨床癥狀。
綜上,GnRH-a聯合腹腔鏡手術可有效緩解子宮腺肌癥患者疼痛情況,調節血清PGF2α、PGE2、β-EP水平,改善月經紊亂情況,進而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對患者治療效果起積極作用,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需要大樣本量、多中心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