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益,仲為勤
(1.蘇州工業園區星海醫院腫瘤科,江蘇 蘇州 215124;2.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4醫院蘇州醫療區內三科,江蘇 蘇州 215006)
癌痛即中樞神經系統受到疼痛部位的調節或修復信息后所引發的痛感,也是導致晚期癌癥患者痛苦的主要因素。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約200萬人每天忍受著癌痛,占有3/4的是晚期癌癥患者,對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嗎啡被廣泛應用于癌痛患者的治療中,具有較好的鎮痛效果,但該藥物治療過程中會出現較多不良反應,患者易上癮,且部分患者對其具有抵觸心理。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是強效半合成的止痛藥物,其可以緩解患者疼痛,改善預后[2]。本文旨在探討鹽酸羥考酮緩釋片聯合鹽酸嗎啡注射液對晚期癌痛的臨床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蘇州工業園區星海醫院收治的70例晚期癌痛患者,基于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劃分為兩組(每組35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2、13例;年齡57~81歲,平均(71.85±4.06)歲;病程2~12年,平均(6.19±2.11)年;癌痛數字分級法(NRS)[3]評分3~9分,平均(6.69±1.03)分。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0、15例;年齡56~81歲,平均(71.63±4.11)歲;病程2~11年,平均(6.11±2.01)年;癌痛NRS評分3~9分,平均(6.63±1.01)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癌癥疼痛診療規范(2011年版)》[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治療期間未行放化療者;預計生存期超過2個月者等。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等。蘇州工業園區星海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此項研究,且征得患者或家屬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鹽酸嗎啡注射液(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2436,規格:1 mL∶10 mg)皮下注射,10 mg/次,1次/6 h。給予觀察組患者鹽酸羥考酮緩釋片聯合鹽酸嗎啡注射液,鹽酸羥考酮緩釋片(NAPP PHARMACEUTICALS LIMITED,注冊證號J20140124,規格:5 mg/片),初始服用劑量為10 mg/次,1次/12 h,每小時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若NRS得分在4~6分,則皮下注射鹽酸嗎啡注射液3 mg,若NRS得分> 6分,則注射5 mg;第2天給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根據爆發痛的次數及解救藥物劑量對止痛藥物劑量進行調整,換算藥物劑量后將上述藥物劑量一分為二,12 h/次,出現爆發痛解救劑量相當于24 h阿片類藥物總量的10%~20%,并換算成相應的鹽酸嗎啡針劑量備用。1周為兩組患者的治療周期。
1.3 觀察指標 ①疼痛緩解率,根據《臨床腫瘤內科學》[5]將疼痛治療緩解度分為4級:完全緩解為經過治療后,患者疼痛感消失;部分緩解為經過治療后,患者的疼痛感明顯減輕,睡眠不受到干擾;輕度疼痛為患者疼痛較治療前有所減輕,但是疼痛明顯,睡眠質量受到影響;無效為患者經過治療后患者疼痛癥狀未緩解。疼痛緩解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輕度疼痛率。②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血清前列腺素 E2(PGE2)、5-羥色胺(5-HT)、β-內啡肽(β-EP)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測定。③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便秘、皮膚瘙癢、尿潴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疼痛緩解率、不良反應)與疼痛指標水平分別以[例(%)]與(±s)表示,分別行χ2與t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疼痛緩解率 經過2周的治療,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疼痛緩解率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緩解率比較[例(%)]
2.2 疼痛指標 兩組患者血清PGE2、5-HT水平在治療后與治療前對比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相較于對照組下降趨勢更加顯著;血清β-EP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上升趨勢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指標水平比較(±s, ng/L)

表2 兩組患者疼痛指標水平比較(±s, ng/L)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PGE2:前列腺素 E2;5-HT:5-羥色胺;β-EP:β-內啡肽。
組別 例數 PGE2 5-HT β-E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90.36±6.66 42.63±6.55* 221.23±6.30 152.36±6.36* 132.36±6.63 161.34±6.52*觀察組 35 89.66±6.63 36.63±5.69* 221.66±6.11 123.55±6.25* 133.63±6.62 188.24±6.39*t值 0.441 4.091 0.290 19.114 0.802 17.432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不良反應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例(%)]
由于惡性腫瘤會明顯壓迫患者局部組織,導致神經纖維末梢被壓迫之后引發痛覺異常傳遞,故患者疼痛感劇烈。目前,癌痛的病理機制尚未明確,臨床中常采取藥物對其進行治療,以緩解癌痛對患者造成的痛苦。皮下注射鹽酸嗎啡注射液能夠有效維持血藥濃度,以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但在用藥過程中可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此外,鹽酸嗎啡注射液的半衰期較短,故需要連續或者頻繁給藥才能控制疼痛,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差[6]。
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屬于阿片類受體激動劑,其作用于人體后可發揮雙向吸收與釋放的效果,并在1 h內迅速止痛,12 h緩解疼痛,具有較好的止痛效果[7]。本研究中,經過2周的治療,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緩解率顯著提升;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鹽酸羥考酮緩釋片聯合鹽酸嗎啡注射液能夠明顯緩解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感,安全性良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PGE2能夠促進患者疼痛感,其主要作用于末梢神經,增加機體的疼痛敏感性,當機體受到刺激后,細胞膜磷脂結構被破壞,引發PGE2水平增加,加重患者疼痛程度;5-HT能夠促使初級傳入神經末梢激活,介導感受傳導內臟傷害性,使痛感在患者體內產生;β-EP作為抑制性神經遞質,不僅可以調節疼痛傳導,且可以對患者體內SP的釋放進行有效抑制能夠抑制體內SP釋放,阻滯初級感覺神經元進行疼痛傳遞的過程。相關研究表明,癌痛往往與神經病理性疼痛相關,k受體與內臟痛、神經病理性疼痛密切相關,而鹽酸羥考酮緩釋片能夠作用于阿片受體k,從而發揮鎮痛作用,并且鎮痛效果無封頂效應[8]。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經過2周的治療觀察組患者血清PGE2、5-HT水平均顯著下降,β-EP顯著升高,證實鹽酸羥考酮緩釋片聯合鹽酸嗎啡能夠降低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指標水平,從而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鹽酸羥考酮緩釋片聯合鹽酸嗎啡注射液能夠降低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指標水平,顯著緩解患者的疼痛感,且用藥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研究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