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音
腎結石是泌尿系統常見的多發性疾病,其成因較復雜,臨床表現為下腹部疼痛不止[1]。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能將結石取出,從而改善臨床癥狀[2],但術后可能出現尿路感染及血尿等并發癥,影響疾病預后[3]。加之,腎結石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術后有復發風險[4]。自護能力是指患者維護自身健康的技能及信念,提高自護能力,將有助于建立健康的行為,降低相關并發癥,改善預后[5]。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從而提高自護能力[6]。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對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行評估及分析,以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為載體,引導患者學習疾病相關知識及護理技能[7]。因此,本研究對腎結石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患者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行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疾病知識水平及自護能力。
選取2019年1—12月110例腎結石經皮腎鏡超聲碎石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經彩色超聲診斷及實驗室相關指標確診為腎結石;符合經皮腎鏡超聲碎石手術指征;精神狀態良好且能夠完成自主交流;臨床資料完整,能接受術后隨訪。排除條件:腎功能不全或喪失;精神疾病;主動脈關閉,二尖瓣狹窄者;凝血功能異常;認知障礙、意識模糊等;肝腎等器官發生病變。按照組間基線資料匹配原則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各55例。對照組:男 30 例,女 25 例;年齡22~70歲,平均46.4±7.4歲;病程1~8年,平均4.82±1.12年;學歷:小學8例,初中22例,高中14例,大專或以上11例;觀察組男 28 例,女 27 例;年齡22~70歲,平均46.8±6.5歲;病程1~8年,平均4.96±0.96年;學歷:小學8例,初中20例,高中17例,大專或以上10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患者行常規護理健康指導,即術前1 d由責任護士行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相關知識宣教;術后每天1次疾病知識宣教,時間為30 min,內容包括造瘺管移位或脫落預防、引流管固定技巧;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密切監測生命指征;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囑患者術后多飲水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方式展開健康教育,通過真實或者模擬職業活動的方式進行各種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平板電腦等智能設備終端進行視頻的播放。期間,護理人員重視實際問題的解答和分析,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學習積極性。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對學習情況做出評估。具體如下:
(1)提出任務:護士應用腎結石自我護理能力表進行對患者自護能力進行評估,評分<10分,表明腎結石患者術后自我護理能力較低,患者絕大多數的護理內容都是護士協助下完成的。針對患者自護水平偏低,提出如下任務:促進健康教育質量水平提升,讓患者具備腎結石術后自我護理能力。
(2)制定計劃:責任護士學習當前我國已經實施的干預措施,在手術前后的2個階段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確定最佳實施方案。按照術前、術后護理要求分別制作3個微視頻,上傳至科室健康教育平臺中,患者根據自身需要隨時點播查看相關視頻。健康教育視頻以腎結石術前宣教為主。宣教內容包括腎結石成因、腎結石臨床表現、腎結石危害、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原理、術后并發癥預防、飲食注意事項、復發預防,并向患者列舉成功的案例,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對于患者、家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比如身體情況、病情發展、文化程度、職業等等;積極和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向患者講解腎結石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相關知識,讓患者對該操作有充分的認識,利用模型給患者直接的展示腎結石解剖結構,以便于學習;讓患者觀看視頻,然后通過問題教學方式引導其思考,了解患者對腎結石術后護理知識及技能掌握情況;通過病友交流增強治療信心;利用角色扮演等方式,讓患者和家屬作為宣教人員,給護士或者其他病友講解腎結石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治療原理及術后注意事項,增強對疾病的認識。
(3)實施計劃:將護理計劃分2個階段實行。術前1 d需每日進行1次術前宣教;術后第2 天開始每日進行1次術后宣教內容。把實施方案與宣教效果評價的結論打印出來,放置在患者床尾資料夾中,為后續的護士管理提供基礎。
(4)自我檢查:護士每天對患者進行1次自查,下班前護士在課題研究微信群內上報患者基礎護理情況及患者疾病知識及護理技能掌握情況,匯總所存在問題,總結出解決相關的措施,為后續調整方案提供基礎。早期,患者不能抓住微視頻教學內容的重點。課題小組研究討論,確定調整視頻宣教方式,在視頻前段羅列出患者需要掌握的內容,視頻結束后通過動畫的方式提問,檢查確定掌握情況。
(1)疾病知識知曉情況:疾病知識采用課題組自行編制的《腎結石疾病知識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包括腎結石成因、腎結石臨床表現、腎結石危害、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原理、術后并發癥預防、飲食注意事項、復發預防等條目,患者答對為“知曉”,患者放棄回答或回答錯誤為“不知曉”。
(2)并發癥:包括尿路感染、血尿、尿潴留等;復發指患者取石成功后1年內再次出現結石。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疾病腎結石成因、腎結石臨床表現、腎結石危害、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原理、術后并發癥預防、飲食注意事項、復發預防等知識知曉例數多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疾病知識知曉情況比較(例)
傳統健康宣教由于護士傳輸健康知識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無味,加之臨床健康宣教時間有限,護士能力參差不齊,導致健康宣教效果不理想,影響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行動導向教學能彌補傳統宣教存在的問題,能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信息,從而提高患者健康宣教效果,改善患者自護能力,提高患者疾病知識[8]。
行動導向教學以視頻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使宣教內容變得形象、直觀、生動,激發患者學習興趣,提高患者學習效果、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有助于患者獲得全面的疾病信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9]。尿路感染、血尿是腎結石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而并發癥的發生與患者遵醫行為水平偏低有關[10]。另外,術后復發是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患者術后常見的問題,對患者加強健康指導將有助于預防腎結石復發。結果顯示,觀察組疾病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術后1年內復發率低于對照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行動導向教學能提高腎結石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患者疾病知識及自護能力,從而提高患者術后遵醫行為率,降低并發癥及術后復發率,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